腎好牙才好,牙被這兩經管著
《黃帝內經》記載,牙齒和人的健康年齡密不可分。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枯。八八則齒發去”。
牙齒,是腎的標志,“齒為骨之余”,“腎主骨”。牙齒銀白整齊密固的才會健康長壽”。另外,牙齒還是我們陽明經管轄范圍,
上牙,屬足陽明胃經管,它喜寒而惡熱,所以上牙痛找胃經;
下牙,是我們手陽明大腸經管,惡寒飲而喜熱,所以下牙痛要找大腸經。
像有些人大夏天吃火鍋的,造成胃有積熱,循著胃經的路線上行到牙齒,就會有牙痛甚至牽引頭痛,但此時的牙痛一般都為上牙痛。
牙痛艾灸治療穴位
艾灸穴位
主穴:合谷、下關、頰車
配穴:因胃火引起的上牙痛,可艾灸內庭穴祛熱、祛胃火效果非常好;
如果下牙痛,艾灸陽溪穴,它屬于手陽明大腸經穴。
每個穴位10-15分鐘左右,一般來說,半根艾條下來,牙痛就大為緩解,甚至于不痛了!不過還是建議再多灸幾次以鞏固,否則容易反復。
內廷穴:
陽溪穴:
在宋代醫書《針灸資生經》中有一則醫案:有個人曾患有傷寒,剛剛治愈,吃了青梅一粒,牙痛難忍,有一道士為他灸陽溪穴,施灸三壯。剛灸時覺得患病的牙發癢,再灸一會兒覺得牙有聲音,三壯疼痛就停止了。二十年沒有犯。古人誠不欺啊。
牙疼是身體的警告,拔了也沒用
以前有個同學也是經常牙痛,有好幾次痛的晚上睡不著覺。某天晚上牙痛得實在難忍,干脆將最左邊的三顆大牙全拔沒了,整個左臉比右臉小一圈兒。
牙痛只是癥狀不是病,是身體不和做出的警告,不分青白皂白就拔牙,牙會傷心的。中醫認為風熱侵襲、胃火上犯、陰虛火旺均可引起牙痛。現代醫學的牙髓炎、牙周炎、冠周炎等牙痛,均可按灸法治療。常見的牙痛有三種:
風火牙痛——火熱郁積在牙齦處,淤阻了脈絡,導致牙痛,其癥狀為:牙痛陣發,牙齦紅腫,遇風發作,遇冷痛減,遇熱痛甚,常伴有輕微發熱惡風、口渴舌干。
胃火牙痛——胃經蘊熱,火熱內蘊上攻牙齒會導致牙痛,其癥狀為:牙齒疼痛劇烈,牙齦腫脹或滲膿血,腫脹可波及整個腮頰,可伴有頭痛、口渴、口臭、大便秘結、身熱汗出。
虛火牙痛——牙痛隱隱,時作時止,牙齦無明顯紅腫,牙齒松動,牙痛日輕夜重,舌紅胎少。
誰說是火就不能灸
明代著作《醫學入門》說:“虛者灸之,使火氣以助元陽也;實者灸之,使實邪隨火氣而發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氣復溫也;熱者灸之,引郁熱之氣外發,火就燥之義也。”
“熱者灸之,引郁熱之氣外發,火就燥之義也。”大概意思是:體內有熱之人做艾灸,可以使體內的郁熱發散出來,火就自然降下去了。
只需順著自己身體來!艾非燥火,能提升中氣,溫養元氣,補陰和陽,進而能治療疾病。不是艾灸讓你上火,是你的體內本來有“火”。一旦有上火的癥狀,艾灸涌泉,引火下行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