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出處:《重樓玉鑰》
作者清代鄭梅澗出身于喉科世家,自己從醫多年后,由其子整理補充其臨床經驗而成。
這是一本著名的喉科專著,怎么看出來的?
咽喉在道家為“重樓”,與之類似的有個叫“玉女煎”的方子,“玉女”在道家為腎。
“玉鑰”,就是關鍵、珍貴的鑰匙。
這不是我瞎說的,他的書里還有開關散、銀鎖匙、金鎖匙、青冰散,你看是我說的意思吧?
開關散還能用于牙痛,很形象吧?青冰散還能用于口腔潰瘍,我們平時常用的口腔潰瘍散含有的冰片、硼砂,就是其有效成分。
2.適應證:陰虛肺燥之白喉
喉間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腫痛,初起或發熱或不發熱,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聲,似喘非喘,脈數無力或細數。
白喉是一種傳染病,而且是致死率很高的傳染病,完全算得上“瘟疫”的范疇。
在咽喉扁桃體部位有一層白色的假膜。這個白色其實是腐爛的局部黏膜,假膜就是可以刮掉,但是刮掉又會重新長出來。
我們不妨想想,往下發展是什么情況?在氣道里是不是就會堵塞造成窒息?所以說致死率很高,以前大概有10%以上。
這么嚴重,還是傳染病,為啥我沒有聽說過?
根據福州市1950-2006年發病趨勢分析:1950-1965,發病率38.45/10萬、病死率8.15%;1966-1979,發病率18.17/10萬、病死率3.99%;1980年以后發病率低于5/10萬,1985年以后低于1/10萬,1998年以后無病例。
大家可以看出來,建國以后病死率、發病率都是明顯下降的。
對于這個發病率,大家可能沒有概念,我舉幾個例子。
2009年,狂犬病發病率0.16/10萬、瘧疾發病率1/10萬、艾滋病1/10萬、甲流8/10萬、肺結核80/10萬。
這些都是大家聽過的傳染病,能了解到這玩意很恐怖了吧?為啥后來絕跡了呢?1978年之后國家把百白破疫苗(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納入國家計劃免疫,從小就打疫苗,所以1998年以后就沒有報道了。
那就怪了!那介紹個治白喉的方子有什么用?!
搜索微信公眾號:食物是最好的藥
加關注
鄭梅澗自己在書里寫到:“此癥發于肺腎,凡本質不足,或遇燥氣流行,或多食辛熱之物,感觸而發”,本質不足就是陰虛,燥氣流行比如秋天,多食辛熱之物這大家現在就很有經驗了,火鍋、麻辣燙、燒烤。
所以這個方子的重點就不局限在白喉了,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那不一樣是“咽喉腫痛,鼻干唇燥”?
你要想,白喉都能用,治個上火咽痛有什么問題?
鄭梅澗自己評價:“療治以來,未嘗誤及一人,生者甚重。”
生地6g、麥冬4g、生甘草2g、玄參5g、貝母3g、牡丹皮3g、薄荷2g、白芍3g。
“喉為肺之門戶”,麥冬、白芍養肺陰,玄參、薄荷、生甘草解毒利咽,貝母、牡丹皮清熱散結,生地養腎陰固本。
相信大家看完應該有幾個疑惑。
第一為啥要治腎?
前面我們說了“本質不足”,人一身之陽系于腎陽,一身之陰系于腎陰,所以陰虛只要疾病時間長了就應該考慮腎。順帶一說,很多人口腔潰瘍反復發作,總是清熱解毒沒有用,原因就在于這是虛熱,用清實熱的方式當然效果不怎么樣,因為這已經算是體質問題了,即“本質不足”,那就可以試試這個方子,中成藥可用知柏地黃丸。
再有,從經絡循行而言,腎脈挾咽系舌本,這也就是為啥懷孕婦女、老年人、癌癥病人后期出現“聲嘶力竭”的情況。
第二為什么解毒利咽用的玄參、薄荷?
薄荷散邪利咽,我們前面不是說過“外感疫毒”么,這就要散;之前又提過“多食辛熱之物”,這也要散,通常我們出一身汗就是帶走熱量。
玄參同入肺腎啟腎水上朝于咽喉,既能清熱解毒治療實熱,又能滋陰涼血治療虛熱。
張元素這么說過“治空中氤氳之氣,無根之火,以玄參為圣藥”。氤氳之氣就是彌漫的狀態,無根之火那不就是虛火嘛?
第三為什么要散結?
白喉有假膜,這就是黏膜腐爛,就得清熱散結。咽喉炎、扁桃體炎,也是局部腫痛啊,這也要消腫散結。順帶一說,貝母有川貝、浙貝兩種,浙貝偏于散結、川貝偏于潤肺,川貝比浙貝貴的多得多得多,建議用浙貝。
其實,這里面還有一個隱藏功效——通便,大家有沒有發現?
玄參、麥冬、生地這是增液湯,以前介紹過,增水行舟、潤腸通便。
大家想想,上火的時候鼻咽干燥,大便是不是也是干結、便秘?甚至吃完火鍋是什么感覺,就不用多說了吧?
為什么要注重通便的問題?首先這時候出現了這種癥狀得解決,其次通大便能導火熱外出,有助于清熱,熱清才能生陰,陰足才可上承。
①沒有中成藥,如有需要按上述劑量煎服,此為一付量,一日三次,每次200ml。
其實每隔2小時,就可以服用一次,一直到有明顯緩解為止。注意溫服、冷服都可,不要熱服。
②咽痛可以用簡化版泡茶:生地3g、麥冬3g、玄參6g、薄荷3g、丹皮3g、浙貝3g。
扁桃體炎、咽喉炎,加金銀花3g、連翹3g。
了解更多中醫養生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