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黃帝內經》是國學必讀書,家中有一本,放了很久,但一直沒看過。前段時間寫一篇關于夢的文章,查資料找到了它,被其內容驚訝到了。
《黃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分《靈樞》、《素問》兩部分。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脈象'、'經絡'、'病因'、'病機'、'病癥'、'診法'等等學說。
相傳為黃帝所作,因此得名,書中內容是黃帝問,歧伯回答。岐伯為上古醫學家,后世尊稱為“華夏中醫始祖”、“醫圣”。我們常聽的“岐黃之術”就是說他和黃帝。
《黃帝內經》不僅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華夏醫書的“醫之始祖”,更是一部蘊含天人相應、陰陽五行養生智慧的巨著。
今天主要講關于“做夢”這一篇,因為我之前總疑惑自己為什么做一些稀奇古怪的夢,正好在這里找到了根源。
中國是最早研究夢的國家,東漢文學家王符說'夫奇異之夢,多有收而少無為者矣',也就是說做夢總是要有原因的。
《周禮》中將夢分為六種:一曰正夢,二曰噩夢,三曰思夢,四曰寤夢,五曰喜夢,六曰懼夢。漢代大儒鄭玄作注示,解說夢的形成機制。
一、正夢,意為無所感動,心無雜念,自然之夢。
二、噩夢,表示驚愕之夢,夢中往往驚恐萬分。
三、思夢,有所思念、追憶引起的夢。
四、寤夢,覺時道之而夢。半醒半睡,神思偶涉亦能成夢。
五、喜夢,心中有喜即有喜夢。
六、懼夢,因恐懼而成夢。
《黃帝內經·靈樞》第四十三篇名為“淫邪發夢”。淫邪,指亢盛的邪氣,邪氣乘人體臟腑虛弱時,侵入臟腑,使魂魄不安而成夢。
黃帝曰:愿聞淫邪泮衍,奈何?岐伯曰:正邪從外襲內,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臟,不得定處,與營衛俱行,而與魂魄飛揚,使人臥不得安而喜夢;氣淫于腑,則有余于外,不足于內;氣淫于臟,則有余于內,不足于外。
主要意思是黃帝問岐伯,邪氣在人體內是怎樣流散的。
岐伯回答說:邪氣從外侵入人體,沒有固定部位,最后都是內侵臟腑,夾雜其他氣體在人體內流動,致使魂魄不得安定,人睡臥不寧,因而多夢。
“黃帝曰:有余不足,有形乎?岐伯曰:陰氣盛,則夢涉大水而恐懼;陽氣盛,則夢大火而燔?;陰陽俱盛,則夢相殺。上盛則夢飛,下盛則夢墮;甚饑則夢取,甚飽則夢予;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恐懼、哭泣、飛揚;心氣盛,則夢善笑恐畏;脾氣盛,則夢歌、身體重不舉;腎氣盛,則夢腰脊兩解不屬。凡此十二盛者,至而瀉之,立已。”--《黃帝內經·靈樞》
黃帝繼續問陰氣、陽氣過盛、不足的具體表現。岐伯答,陰氣極盛,會夢見渡水而感到恐懼。
陽氣亢盛,就會夢見大火灼燒景象。陰氣和陽氣都極盛,會夢見相互廝殺。
人體上部邪氣盛,夢見身體在天空飛騰。人體下部邪氣盛,夢見身體向下墜。過度饑餓,會夢見向人索取東西。
吃得過飽,會夢見給別人東西。肝氣盛,會做忿怒的夢。肺氣盛,做恐懼、哭泣和飛揚騰越的夢。
心氣盛,夢見歡喜大笑或恐懼畏怯。脾氣盛,能夢見歌唱奏樂或身體沉重不能舉動。腎氣盛,會夢見腰脊分離不相連接。
“厥氣客于心,則夢見丘山煙火;客于肺,則夢飛揚,見金鐵之奇物;客于肝,則夢山林樹木;客于脾,則夢見丘陵大澤,壞屋風雨;客于腎,則夢臨淵,沒居水中;客于膀胱,則夢游行;客于胃,則夢飲食;客于大腸,則夢田野;客于小腸,則夢聚邑沖衢;客于膽,則夢斗訟自刳;客于陰器,則夢接內;客于項,則夢斬首;客于脛,則夢行走而不能前,及居深地窌苑中;客于股肱,則夢禮節拜起;客于胞中,則夢溲便。”--《黃帝內經·靈樞》
正氣虛弱,邪氣侵入心,就會夢見山丘煙火彌漫。侵入肺,夢見飛揚騰越或金石類奇形怪狀的東西。侵入肝,夢見山林樹木。
侵入脾,夢見丘陵和大的湖泊,或者風雨中破壞的房屋。侵入腎,會夢見站在深淵邊沿或浸泡水中。侵入膀胱,夢見漂蕩行走。
侵入胃,夢見食物。侵人大腸,夢見田野;侵入小腸,夢見許多人聚集在廣場或要塞。侵入膽,夢見同人爭斗、訴訟或自殺。
侵入項部,夢見被殺頭。侵入到小腿,夢見想走路而不能前進,或被困在地窖中。侵到大腿,會夢見行禮跪拜;侵襲到尿道、直腸的,夢見廁所解手。
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身三寶—精、氣、神。氣為精之御,精為神之宅,神為精氣之用。
簡單說,人做什么樣的夢,與人的身體狀況以及日常生活中各種際遇有著密切關系,體內陰陽之氣不協調、不適度,進而會引發不同的夢。如果知道根源,也就可以對癥。
寫在最后:
這幾天疫情防控全面放開,每個人的身體免疫力都面臨病毒攻擊,逃無可逃。好在預料開放后醫療擠兌,家中有些常備藥,不用太緊張,另外就是自我心理建設,平日喝草藥茶、點艾草了。
我對醫學無一點研究,但每每刷中醫被打壓,日本注冊中藥方還是很感慨,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不能被外人拿去使用,而自己人卻不認可。
“免疫力”這個詞源于中醫,其中“免疫”就是免除瘟疫,而“力”就是中醫講的“正氣”。也可以理解成對病毒抵抗力以及自身的調節能力、適應能力。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氣從何來?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黃帝內經》
如果你看看《黃帝內經》就會明白其中深藏的文化和智慧。人生不過百年,最好不要晚年成了醫院常客,@抹抹讀書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