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人們的要求也不再是吃飽肚子了,都希望自己能夠健康并且長壽。只有擁有健康的身體,活得更長一些,才能更充分的享受美好生活,享受兒孫滿堂的快樂。但是,要想長壽而且是健康長壽,可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為了健康長壽,往往會通過運動來鍛煉身體。特別是很多中老年人,由于時間充裕,而且也感受到了歲月的無情,于是開始進行運動。運動確實是一種非常好的辦法,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認為運動越多越好。
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運動過多并不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年齡增大了,人體的機能開始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運動量過大,反而容易加重身體器官的負擔,甚至加快衰老。另一方面,很多中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慢性疾病,這些病是不宜多運動的,而是只能適度運動。如果運動量過大,超過了承受能力,可能會導致機體免疫功能受損,影響身體健康,甚至加重病情。
那么如何知道運動處于合適的狀態呢?一般來說,如果在運動中感覺心跳特別快,停止運動也不能恢復,同時伴隨有胸悶、心悸、頭暈等現象,就說明運動過量了。要想運動達到促進長壽的效果,一是不要過量,而且最好做一些強度較低的運動為宜。
小編認識的一個朋友曾經做過一個研究和統計,采訪了多名100歲老人,這些長壽老人愛好興趣各有不同,有的喜歡喝茶、有的喜歡吃肉、有的飲食清淡,有的無辣不歡。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心態非常好。
而且科學研究也發現,人要健康長壽,合理膳食占25%左右,遺傳、運動等占25%左右,而心態樂觀占到了50%??梢哉f,心態決定壽命。
一個人 積極樂觀,首先受益是大腦和心臟,正面的情緒最有利于大腦和心臟的正常運作,從而對整體的健康產生有利的影響。其次,一個心態好的人,對生活有積極向上的追求,從而反過來有利于身體的健康。
可以說,健康、積極、樂觀的心態是健康長壽的鑰匙。因此,平時我們除了適量運動、注重養生,一定要培養自己良好的心態。那么怎樣才能培養自己的心態呢?
多做一些讓自己感覺開心快樂的事情,或者常常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情。俗話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當別人得到幫助的同時,自己也獲得了快樂。懂得制造快樂的人,在他們眼里喜怒哀樂都是正常的,沒有什么大不了,什么煩惱也不用怕。平時要多和朋友、家人交流自己的內心,不要什么事都壓在心里。條件允許的話,可以經常外現旅行,以此來分散注意力,保持內心的穩定。
興趣愛好的廣泛的人,心態一般都比較好,琴、棋、書、畫能夠陶冶情操,使人有所寄托。而有所追求的人,會經常動腦,大腦衰老就會慢。而許多的長壽老人都有自己的愛好,對工作也非常認真負責。由于對愛好的和事業的追求,不僅鍛煉了身心,也增加了長壽的可能。
樂觀的人睡覺都是香甜的。這是因為他們善于放下思想包袱,不帶任何不良情緒上床,不帶任何不良思想過夜,大腦能夠保持放松的狀態。如果能在睡覺前用熱水泡個腳,睡眠質量更好。
“沒心沒肺”,許多人認為是個貶義詞,其實,凡事都有兩面性,大大咧咧,心直口快,凡事不往心里去的人,因為活得比較粗線條,心態保持得比較好,往往更容易長壽。
注: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