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賊其實也算是一種職業吧,他們對古墓進行盜竊,從而獲得寶物。在古代的時候,他們也被稱為是摸金校尉。從名字上來看我們就能知道這種營生是見不得光的。一般盜墓賊都是在白天的時候去踩點,到了晚上才干活。
他們還有三個工具,那就是鐵桿、洛陽鏟以及短柄鋤。這些個工具使得他們的盜墓工作更加順利。如果從另一種角度來說,其實他們的這種盜墓的技術比考古挖掘來的還要先進。有不少的文物以及國寶,最早也是被盜墓賊挖掘出來的。
在上世紀的九十年代初期,有一件事情發生在了徐州的獅子山腳下。某天有三個小學生放學后經過了那個山腳下的小型磚廠,他們看到路上有些“泥人”的四肢,覺得好玩便帶回了家。
而有個孩子的父親在看到了這個“泥人”后就索要了過去,在研究了一番過后,他覺得這個物品也許并不簡單。因為他以前曾去過陜西當知青,所以他看見過兵馬俑,他覺得這個“泥人”跟兵馬俑有一些相似之處,后來他就趕緊去到了文物局。
在專家們研究了一會后,他們確定其就是古代的陶俑,是用來殉葬的。然后他們就馬上派人前去勘探。沒過多少時間,他們就推斷下面大概有做古墓。在挖掘了一番過后,古墓就出現在人們的眼前了。
在他們進到墓室里之后,他們確定這就是西漢時期的第三任楚王劉戊的墓。這座墓非常的龐大,其墓室就大概有一千五百多平方米之大,里面的結構以及氣勢真的讓人非常震撼。而墓室里已經經歷過了多次盜墓賊的洗劫,真不曉得有多少文物因此損失了。
不過還好有三間耳室卻被保存了下來,而且還有考古人員撿到了一個寶物,稱得上是國家級的了。后來專家們總共挖出了玉片足足有四千多塊,每一片都很精致。
在花了一段時間過后,這些玉片終于被拼好了,后來專家發現這就是金縷玉衣。這個是在漢代出土的,它是一種殮服,一般只有皇帝或者是高級的妃子才有資格穿的。因為在西漢時期,人們覺得玉可以使尸骨不朽,所以玉就變得非常的高貴。
早期在中山靖王墓里面也曾出土過一件金縷玉衣,但兩者卻有著一些不同,因為楚王墓中的這個文物,里面的金絲已經被偷光了,只剩下“玉衣”了。現在這件文物已經被保護了起來,并且有多名故宮里的專家一同給這件文物估出了一個天價,大約值十三個億。
而那些盜墓賊不拿玉衣的原因有可能是怕偷了會折壽,所以才不敢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