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什么是純聚變的氫彈呢?就是在爆炸的過程中只發生熱核聚變反應,而沒有其他的核反應類型,這樣的核武器就是“純聚變氫彈”。那么為什么純聚變的核武器爆炸之后就沒有核輻射呢?首先,目前用來發生熱核反應的材料是氘(讀音為“dao”,平音)和氚(讀音為“chuan”,平音)這兩種氫的同位素,而氘、氚熱核聚變之后的主要產物是“氦”,如上圖所示,為熱核聚變反應示意簡圖,圖中的產物為氦的同位素“氦4”,而氦元素包括其同位素都不是放射性元素,是不會釋放出輻射的,所以,理論上在爆炸過程中如果只發生了氘、氚熱核聚變這一個核反應,那么爆炸后是不會產生殘留輻射的。這就是純聚變氫彈沒有輻射的原因。▲重核裂變示意圖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氫彈爆炸之后也會有核輻射的原因,因為既然用到了原子彈來當起爆的“扳機”,那么在反應過程中發生“重核裂變”就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說,即使是氫彈爆炸,也會有裂變產物的產生,這些裂變產物就是放射性殘留的主要來源。那么,能不能造一顆只發生氘、氚聚變的純聚變氫彈呢?理論上可以,但現階段的技術水平還不行,這又是為什么?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要知道熱核聚變發生需要的條件是什么?就是高溫,極高的溫度,在極高的溫度下,物質就會等離子化(即物質第四態),也就是原子內部的電子和原子核會分離,成為等離子體,而當物質處于等離子態時,原子核之間就有了相互聚合的可能性。
▲結合能
但是這樣還不夠,因為原子核之間還存在靜電斥力,想要聚合就要突破核間靜電斥力的影響,所以,想要打破核間靜電斥力,有兩種辦法:
1、繼續提高溫度;
2、增大環境壓力。
如果是第一種,那么溫度可能需要達到數千萬甚至是上億度的高溫才能發生明顯的熱核聚變,因為溫度越高,粒子的熱運動就越劇烈,具有的能量就越高,那么突破原子核之間靜電斥力、發生碰撞聚合的概率就越大(達到需要的核間結合能,如上圖所示)。舉個例子,目前人類用來研究可控核聚變的“托卡馬克裝置”,原理就是利用高溫來產生輕核聚變,但是現階段這種裝置產生高溫的時間很短,是以秒來計算的,而且體積還很大,根本就不可能用來武器化。
<div '="">▲無時無刻都在發生核聚變的太陽
第二種,增大環境壓力,如果壓力足夠大的話,那么溫度不那么高也是可以發射熱核聚變的,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太陽,太陽內部的中心溫度只有1500萬攝氏度,但是卻能無時無刻都在發生熱核聚變,這是因為太陽是一個恒星,其質量非常大,所以內部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在這種壓力環境下,即使是只有1000多萬攝氏度的高溫,也足夠發生核聚變了。因此,如果我們能制造出恒星內部級別的那種壓力環境以及上千萬攝氏度高溫,那么也能讓氘、氚發射熱核聚變。然而,憑借目前的技術水平,同樣也做不出來,因此,現在的氫彈,仍然需要用到原子彈來當“起爆扳機”,原子彈爆炸時產生的高溫高壓環境就是最合適的熱核聚變反應條件。所以,說氫彈沒有輻射還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