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幾個朋友聚餐,說起來現在的年輕人難管,個性都太突出了。
“現在的年輕人你跟他談規矩、談職場精神、談理想對于他來說都是笑話,還不如直接金錢的獎勵來地實在,而且還得看人家的心情。”
“我們那時候都是哄著領導,現在都是領導哄著下屬”
“以前我們給領導買個咖啡、取個外賣什么的,這些小事,都屁顛屁顛地去,現在讓他們去他們都不去,直接就懟回來了。”
的確,現在年輕人的職場界限很鮮明,只管做好本職工作,不去管多余的“閑事”,都說現在年輕人傲嬌,不把領導放在眼里,真的是這樣嗎?
把時間都放在本職工作上,不把時間浪費在討好上司,勾心斗角上面我認為是沒有錯的。
職場本來就是雇傭的關系,雇傭方出資金,被雇傭方出勞動力,本質就是交易,是交換。
一、 職場的本質是交換
從企業角度說,企業把員工招聘進來,是需要這個員工提供自身的價值,如果對企業沒有什么利用的價值,一天都不會多讓你留下來。
從領導角度說,領導作為企業重要的執行者,他們給你安排任務,你通過做這些任務來領工資,也就是說你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換取薪資,是一種“物物交換”地過程。
所以說,職場的本質就是交換。
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他不是慈善機構,需要賺錢。
聘用員工來就是為了能為企業賺錢,員工能創造價值就會給予相應的報酬,這就是按勞分配的方式,創造的價值越多,企業給予的報酬和機會也就會越多,這也是很公平的事情。
二、職場不是奉獻
其實,職場不是奉獻這句話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待這個問題,如果你不奉獻,你又怎么去索取啊?
在職場中,沒有絕對的公平,更沒有具體的工作價值到底是值多少資本,很多情況下,都是員工多奉獻自己的腦力和體力完成本職工作,這樣企業才能有利可圖。
員工奉獻是沒有錯的,如果誰都沒有奉獻精神,那企業想做下去也很難。
但是奉獻不是讓你沒有原則地什么都做。比如:職場流行的“便利貼女孩”,人家讓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不懂得去拒絕,她認為幫別人做事就能跟同事處好關系,把更多的時間浪費在幫助別人的身上,而沒有時間在本職工作上,自己的本職工作沒做好不說,幫助同事做事也是敷衍了事,因為她要幫的事情太多了,沒有那么多的精力好好去做每件事情。這樣的奉獻是沒有價值的也是不被提倡的。
所以,職場不是奉獻也是有道理可言的,不是事事都要去奉獻,要看奉獻的事情是否有價值可言。
三、職場不是奉承
每個人都喜歡好聽的話,誰也不喜歡被批評。
但如果每個人都去做“和珅”,而不去做“紀曉嵐”,企業的發展也不會長久,即使長久發展大概也不會很好。
雖然我們說話要講究方式方法,但不代表你要去浪費時間去奉承別人。
不僅,你浪費了時間去奉承,本職工作沒有做好。
而且,就算你賣力氣去奉承領導,你本身沒有能力,沒有價值領導也不會留下你的,商人都是“人精”,才不會做賠本的買賣,這是真理!
所以,職場的本質是交換,不是奉獻,更不是奉承,我們要懂得去正視職場的問題,職場中的奧秘需要我們自己去學習和探索,不是一個奉承那么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