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農民來說,除了自己的親人外,恐怕只有土地是最親的了。
這些年隨著國家的快速發展,社會變化非常快,農村更是如此。
在自己小時候,家家戶戶為種田忙的不可開交,一年四季里,種田是每家每戶、是每個農民的頭等大事。只要是能耕種的地方,都會想辦法把它開墾出來,雖然有些田地水利問題非常困難,但村民們都會想辦法解決,或修水渠從水庫引水過來,或從低處用水泵抽水上來。
可是這幾年農村不再之前那樣了,絕大多數年輕人在外打工,老人和小孩子留在村子里,使得很多田地都荒了。那些遠處或水利不方便的田地更是如此,有些退耕還林,有些直接荒了,雜草叢生。
去年母親在家里養了十幾只雞,二十幾只鴨,都是自己家田地里的蔬菜、稻谷或玉米喂的。春節期間,每次殺雞或殺鴨炒菜吃,家人都說好吃。母親就說:今年再多種兩塊地,種些玉米用來喂雞、喂鴨;種些黃豆用來打豆腐,還是自己種的、喂的好吃,又健康。
我們家自己的田地都不太好,種水稻的田水利不好又遠,種菜的地沒有多少。現在荒了這么多好地,父母想著和別人家商量一下,于是在離家近的地方選了三塊不大的地,也得到了主人的同意。荒地的主人肯定同意,而且非常高興,有人把地耕種起來總比荒在那里要好多了。不像以前,地都是自己家的寶貝,就算別人要種他的地,每年肯定是要出一定的糧食給地的主人家。
對于我父母這輩的農民,真的像文章開頭那句話說的那樣:對于農民來說,除了自己的親人外,恐怕只有土地是最親的了。父母說既然要種這三塊地,就要好好種,不管它是不是別人家的,不管它是不是荒地,就得把它當做自家的地一樣來種。
父親先把田埂田壩上長的很深的雜草割了燒了。這三塊荒地之前主人家一直是用來種水稻的,現在已經有十來年不種了,一直荒蕪著,土上面雜草叢生,土里草根盤根錯節,土都是結板了的,用鋤頭挖真不容易。于是這段時間父母天天扛著鋤頭來開墾這三塊荒地,一鋤頭一鋤頭的把地翻一遍,把四周的溝起好。種旱地是要讓地及時消水,水田是要存好水,兩者是完全不同的。
我也是和父母一起去挖,既然在家應該幫父母多干點農活,不能因為自己是讀大學出身的就不干農活了。這次疫情使學校開學晚,我還沒有去支教,就好好的陪父母在家干農活。其實現在很多大學生回到農村家里都不愿意、也干不起農活了,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這么多年農村教育的錯誤。我想在這方面我肯定會單獨寫文章來表達。
對于一直和土地打交道的父母,與其天天對他們說“少種點地”,不如和他們一起干活,這樣他們才會真正的少干了一點,輕松了一點。現在農村耕地少了,喂的牛也少了,我家也一樣沒有喂牛,所以三塊荒地也只能用鋤頭挖,我想著買個微耕機,這樣父母會輕松些。
我和父母一起干著農活,慢慢做,累了就休息一會兒,就不會很累,陪著父母反倒挺開心。現在玉米已經在育苗了,到時三塊地分別種玉米、花生、黃豆,又夠父母忙碌的。
說明:圖文均原創,未經授權,不得它用!
作者介紹: 亮亮老師 2011年大學畢業后,帶著自己山村教育夢想,一直在偏遠山區長期支教,先后在廣西瑤族、貴州苗族和云南山村小學支教。
亮亮老師廣西的瑤族學生唱《天之大》,絕對天籟之音,會讓你感動到骨髓里,聽了耳朵都會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