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皇帝一共有四百多位。多少人為了能夠登上九五之尊的位置不惜手足相殘,兒子弒父。登位之途充滿腥風血雨,可是就有這么一位皇帝——漢文帝劉恒,被后人評論為中國歷史上運氣最好的皇帝,到底是不是命運之神的眷顧,還是處心積累的結果,我們來探究一下:
母親薄姬謹小慎微
劉邦時期的漢朝后宮,可謂是翻起無數的腥風血雨。心狠手辣的呂后為了維護自己嫡長子劉盈的地位,對于劉邦寵愛的妃子是多加迫害,而劉邦的其他兒子也是用各種的理由流放殺害。
呂后對宮中進行清理時,因劉恒母親薄姬不受劉邦寵幸,為人溫順低調,謹小慎微甚至是膽小懦弱的表現,呂后就讓薄姬跟隨兒子劉恒去偏遠苦寒的代國做代王太后,安度余生安寧的生。而一直備受劉邦寵幸的戚夫人,則因煽動劉邦改立三子趙王劉如意為太子遭受呂后的迫害。
劉恒會審時度勢
劉邦去世后,劉盈繼位,但是身為太后的呂雉仍然擔心其他諸侯王會危險劉盈的皇位,因而劉邦的兒子中,三子劉如意被呂后毒殺,五子劉恢自盡,六子劉友被誣陷有謀反之心,被呂后幽禁,斷食而死,八子劉建被呂后絕后,廢除封國。而三子劉恒,呂后也不放心,試探地對劉恒說要改封他為趙王,遠離苦寒的代國封地。劉恒深知呂后的心思,審時度勢以固守封地為由拒絕,因此逃過一劫。劉恒懂得審時度勢,使他避免了殺身之禍。
群臣恐重蹈覆轍外戚當政
劉盈繼位后不久便撒手人間,劉盈去世后。呂后立自孫子劉恭為皇帝。劉恭在得知生母并不是皇后,生母被呂后處死就說出長大后會作亂報復呂氏的話。因此呂后將他廢掉,立其弟劉義為帝。
呂后多番干預朝政的做法令朝臣們十分不滿。于是她死后,呂氏被清算,呂家勢力徹底退出漢朝的舞臺。群臣經過一番考慮,選擇劉恒作為新君,并擁立他為帝,就是看中劉恒無外戚干權的隱患,可以保證漢朝統治的穩固,千秋基業可以長青。
漢文帝劉恒確實很幸運的。一個已經遠離政權中心的閑散普通諸侯王能夠意外的繼承皇位,在蕩除呂氏勢力中也毫無貢獻,卻能名正言順地被朝臣扶上皇位,延續了漢百年的盛世,不能不說他不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