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還是要當快槍手
公文寫作不像文學創作,可以通過生活實踐反復體會,或蹲在一個地方日思夜想“陳釀”。
陳忠實寫《白鹿原》寫了七年,把自己關在老家的祖屋里就有三年。這對寫材料的人來說是難以想象的。
公文是工作文體,通常需及時快速地完成,有追求應用時效性的要求。
尤其是在基層,各類公文要么不要,如果要就往往是要得快、催得急,材料人員常常是加班加點開夜車,挑燈披星熬通宵,結果大多是難以快速地保證質量地完成任務。
不僅有的累壞了身體,還得挨批評,常使工作陷入被動,甚者則難以在機關立足。
按理說,在這種情形下,提升公文寫作效率、提高公文寫作速度本應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的大問題。
石頭動筆寫本篇之前,本想搜集點材料,做做文獻研究,看看大家到底都有些什么提高公文寫作效率的好辦法。
可惜,不找不知道,一找嚇一跳,在知網幾十萬篇關于公文寫作的文章中,竟然沒有一篇的主題是“如何提高公文寫作效率”。
先覺得震驚吊詭,轉念一想,也對,提高公文寫作效率,還真是個不約而同下諱莫如深的話題。
一般看來,“出手快慢”是和公文寫作質量正相關的,寫一篇公文耗費的時間長,“出手慢”,往往被認為是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產品質量高;
而寫公文耗費時間長,“出手快”,則被認為可能是“急就章”,敷衍了事,東拼西湊,總之質量怕是不那么高。
曾有個老江湖向石頭傳授公文寫作的交稿技巧,強調交稿時間應恰到好處,絕不要快快的交。
他對石頭說,也許,有時你會接到話題熟悉、比較得心應手的講話稿,不消幾小時就完成了,隨后馬上交給領導,美滋滋地等著領導表揚呢?你錯了,稿子寫得再好也沒用。這時,領導會想:“這小子這么快就完成了,工作標準不高,敷衍了事吧?”
所以,這位老前輩反復叮囑石頭,即使稿子改得比較完美了,也別急著交差。
可見,說某人寫材料是個“快槍手”,在公文寫作的語境中不是什么好聽的話,基本和說某男是個“快槍手”差別不大了。
于是,大家再也不追求,至少不敢堂而皇之的追求提高公文寫作效率,轉而潛心文火慢燉,慢工出細活了。
石頭有自知之明,當然不會蚍蜉撼樹的去挑戰這種固有觀念。
但是,拋開普遍的成見不談,我們自己絕不要被“慢工出細活”的理論誤導,輕易放棄了對提高公文寫作效率的追求。
從務實的角度看,效率還是很重要,不要老覺得自己整天吃在辦公室、干在辦公室、睡在辦公室,經常一搞就是好幾天就是成績,還以此為榮。
想想在家里翹首以盼的妻兒吧,想想自己嘎吱作響的頸椎腰椎吧,提高效率,又好又快地寫出合格公文,永遠是駁不倒的硬道理。
01
先完成,再完美
有些新手寫稿,是一段一段打磨推進,非要把這段話弄光溜了、順當了,才肯下筆寫下面一段。
假如一直文思不竭,或許也不算個太大的毛病,可惜,障礙隨時潛伏,寫材料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意思不連貫啦,說理不清啦,找不到支撐觀點的素材啦,找不到合適的詞句啦。
遇到障礙,他們心里不服,非要越過去不可,于是一停就是半天。
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一遍過的稿子。就是有水平的領導自己寫材料,他也會不斷推翻自己、不斷修改完善。
寫任何材料,記住一個基本思路:先完成再完美。
不要老想著一開始就要立意很高、言辭很美、說理很透,這是不可能的。
高效率的寫稿方式,都是先拉起個靶子,再一點點砍削。
只要有了初步思路,就先按已有思路繼續寫下去,不要為了段落層次的安排過多耗費時間,不要寫上一點就回過頭去修改,更不要為了個別詞或語句的使用而糾結。
先一鼓作氣把初稿堆出來,待全篇完成后,再回過頭斟酌段落的邏輯關系,斟酌過渡是否順暢,斟酌詞句的使用,大刀闊斧的改,效率會大大提高。
石頭請大家仔細想想,這個“先完成,再完美”的公文寫作方法是不是竟有種命中注定的熟悉感呢?
那當然!其實,我們其實小時候都會用啊!
上學的時候做考卷,老師天天掛在嘴邊的備考技巧不就是:做題時遇到不會的,先跳過;等到完成得差不多了,再來攻克難關;有時間再做檢查。
果然,道理,都是相通的!
02
占有材料的時間應該比動手寫的時間長
石頭從事寫材料的時間越長,每次動筆的時間就越晚。
剛接觸寫材料的時候,花半天找點資料,就打開word文檔開始寫。現在,寫材料時間久了,往往是找材料找了三四天才開始動筆。
公文寫作常被比喻為“來料加工”,沒有料,寫出來的東西必然不行。根據石頭的觀察,很多人寫不好材料的原因,不是能力不夠,而是素材太少。
所以,想擺脫憋不出來材料,時間卻不斷流失的窘境,必須調整寫作各個階段的時間分配,找素材的時間要充分保證,甚至要大于真正動筆寫的時間。
領導讓你三天拿出一個某某材料,但這個主題你還不太熟悉,時間上怎么分配?
石頭建議,找素材、分析研究素材要花兩天,動筆寫,可以花一天。
拿到任務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相關的內容,包括背景資料、以前講話等有關段落,甚至是類似題目的寫作思路等等,都拷貝到一個文檔里面。
先不要管什么思路、結構之類的,一天時間弄齊了再說。
而剩下來的一天,根據已有的素材進行分析、提煉、總結,提出自己的觀點,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繼續找新素材,深入研究。
心里有數之后,最后一天才動筆開寫。
這樣做,即使題目不熟悉,也能很快做出一桌子像模像樣的菜來。
比如,
假如要起草校長在畢業典禮上的講話,石頭的做法是先建好一個文件夾,名為“2018年校長畢業典禮致辭”,然后,網上搜,近期中外大學校長各類畢業典禮講話致辭,關于高等教育最新論述觀點,弄下來,放到文件夾里。
磨刀不誤砍柴工,這些材料齊全了,想沒有思路也難,后邊寫作才能提速提質。
03
善用范例和已有材料
模仿范文和已有材料是公文寫作者入門的有效捷徑,也是提高公文寫作速度的必然之路,正如古人所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對于模仿,石頭前面已經費了太多口舌,就不在多說了。
石頭在這想說的是,善用已有材料,有些時候甚至都不需要模仿、改編,對自己原創的材料直接來個一稿多用、或者截取堆疊,也都是可行的。
比如,
領導要圍繞黨政廉政建設講一次黨課,石頭下了很大功夫,拿出了一篇結構嚴謹、理論精深的好講稿,領導很認可;
后來,某黨建雜志又來信向領導約稿,主題也是關于黨風廉政建設的認識;到了年底,上面又下通知,要求領導交一篇黨風廉政建設的體會文章。
這種情況下,后兩個稿子就完全沒有必要另起爐灶,用黨課講稿即可,一稿三用。
同時,廉政黨課講稿中又有一段關于抓好四風建設的論述,很精彩,那這段論述也可以直接截取出來,用在某次“馳而不息反四風工作部署會”講話稿中,沒有任何問題。
人的創造力不是無窮的,對自己原創的、又經實踐證明站得住腳的表達,大可以充分利用,以此提高效率、保證質量。
04
件件精品不可能也沒有必要
以前一個分管文字的領導,有句口談禪石頭覺得特別傳神,對一些不那么重要的稿子,他總是說,“你簡單弄一個,能粗粗過去就行”。
身處辦公室,面對泰山壓頂般的材料寫作任務,一定要學會抓大放小、有所側重,不可能拿出的所有的材料都是精品,累死你也辦不到。
對于主要領導關注的、上級高度重視的材料要傾注精力、重點下力,其他的例行性材料完成即可。
有些稿子就是常規化、程式化的,時效性要求又很高,比如賀信啦、上級單位為了自己寫稿子要的一些材料啦、禮節性致辭啦,在之前的材料的基礎上稍加改動交差即可。
有些人卻非要拿出起草黨代會報告的勁頭,字斟句酌、反復推敲,那工作哪里有做完的時候?你不加班誰加班?
我們騰出來的精力,應當集中到領導關心的、重視的或者與個人發展特別相關的稿子上,這些稿子應當高標準的寫,一般性的程序性、禮節性的稿子,確保不出錯就行。
具體說來,哪些稿子我們要特別重視,使出洪荒之力呢?石頭覺得兩類稿子我們要下硬功夫:
第一類是重大場合的重大文稿。
這個不用石頭多說,工作報告、工作匯報、重要會議講話是必須寫好的,沒有退路,否則還要你個寫材料的干嘛?寫好重大場合的重大文稿,這在領導心目中是材料員必須履行好的職責。
石頭曾看到報道,說江蘇省委定期搞縣委書記工作講壇,每次請十多個縣委書記,就一個主題同臺匯報,所有省委常委都坐在臺下聽匯報。
如果你是給縣委書記寫這種匯報稿的縣委辦材料員,這個稿子你拼出老命也得寫出花來,這可是給領導長臉的時候啊!
有些人就把握住了這樣的機會,摘一段新聞吧:
江蘇省委舉辦第六期縣委書記工作講壇,講壇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為主題,10個縣委書記同場競技。江蘇省委李強書記對南通市崇川區委書記的發言高度肯定:“剛才崇川的區委書記吳旭同志介紹了這方面情況,我覺得很值得大家學習借鑒,他這個材料寫的也非常好。
同志們,給吳書記寫發言稿的材料員,回去肯定要提拔呀,這種稿子,必須日以繼夜、無怨無悔,高標準、嚴要求地去完成!
第二類是領導個人色彩特別鮮明的文稿。
有些場合的發言講話,領導不光要作為一個官員或職務存在,更要展現自己的風采和魅力,所有領導無一例外都會十分重視這樣的文稿。
比如學校的畢業典禮講話,同學們上了四年學,馬上就要離開,校長作為長輩和老師,必須要給同學們送上一些人生感悟、淳淳叮囑,必須要體現自己豐富的閱歷和較高的認識水平,這類稿子領導就特別重視,也特別難寫。
還有,領導個人參加各種學習班、研討班、講課、重大活動主題演講、重大場合答記者問、重要理論文章,等等,也是要充分展現自己的風采,領導對這類文稿的重視程度,往往遠遠超過一般性的講話稿。所以,這類文稿我們要下大氣力。
作者:像玉的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