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37個城市最新排名!這15個城市最有潛力!| 米筐原創
中國337個城市最新排名! 來自米筐投資 00:00 07:19 昨天(5月28日),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了2020版的新一線城市排名。作為城市觀察者,船長自然要來談談對這份榜單。新一線城市這種提法是由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在2013年發起的,一份基于商業文化魅力的榜單,并非官方提法。同樣,一二三四線城市的提法,也是民間說法,只是衡量城市綜合實力的一種劃分方法罷了。但這份榜單的評估樣本包括337個城市(不含港澳臺),評估指標包括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維度,也算是觀察中國城市格局的一個重要角度。337個城市,分為4個一線城市、15個新一線城市、30個二線城市、70個三線城市、90個四線城市、128個五線城市。一線城市的排名,相比去年并沒有變化,依舊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自從2017年深圳GDP反超廣州,晉升為中國第三城之后,二者的差距也逐漸拉大。尤其是在經歷2018年GDP修訂之后,2019年廣州和深圳的差距已經拉大到了3300億。而從各項經濟實力上來看,深圳確實都要比廣州要領先不少,比如新增常住人口、人均GDP、地方財政收入、資金總量等等。而唯獨在消費這項指標上,廣州卻領先深圳不止一個身位。這點從下面這幾項商業指標上,清晰可見。無論是商業資源實力,還是消費多樣性、活躍度上,廣州都多少領先于深圳。因此,在這份榜單上,一線城市還是按照北上廣深的位次排序。2020年版的15個新一線城市: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長沙、東莞、沈陽、青島、合肥、佛山。其中,成都依舊穩居第一。在五個評價指標中,成都在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三個指標中,都高居第一,實現霸榜。而往年穩居第二的杭州,卻被重慶反超,掉到了第三的位置。而這主要得益于重慶在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生活方式多樣性兩個維度,超過了杭州。而杭州在城市人活躍度、未來可塑性方面占據優勢。另一個變化,則是天津與蘇州的位置互換。天津從2016年的第四位,曾一度跌落至2019年的第七位,這與其經濟遭遇擠水分、大幅衰退不無關系。而到了2020年,天津終于緩過勁兒來,爬升至第六位。此外,武漢、西安、南京位次不變,鄭州反超長沙升至第9位,而青島則被沈陽反超掉落至13位。當然,我們如果從經濟綜合實力來對比15個城市的話,則是另一番景象。比如從經濟總量上,重慶遙遙領先,其后是蘇州、成都、武漢、杭州。而從增速上看,長沙、南京、成都,則是僅有的增速超過8%的三個城市。比如新增人口,杭州以55萬人高居全國第一,而佛山、成都、長沙、重慶、鄭州等5個城市都超過20萬人。比如從資金總量上看,杭州再次高居第一,成都、重慶、南京、天津、蘇州緊隨其后,六個城市都超過了3萬億元。15個城市中,北方城市5個,而南方城市有10個。再加上一線城市中,北方僅北京1個城市,南方有3個,可以看出南北經濟的差距,已經成了中國頂級城市之間競爭格局的重要特征。從東中西分布來看,東部有7個城市,占了一半;而中部有武漢、鄭州、長沙、合肥4個城市;西部地區,則有成都、重慶、西安3個城市;東北,僅剩沈陽1個。而本次榜單最引人關注的,則是合肥和佛山的入榜。相應的,寧波和昆明,則被擠出新一線。其中,城市人活躍度是合肥今年表現最好的維度。尤其是外來人口較去年的增長指數,在全部城市中排名第二。畢業生留存率的表現,也能排在全國13位。
而合肥活力增長的背后,是它正在良性發展的創新產業氛圍。2019年,合肥的創業公司融資規模達到了539億元,在337個城市中排名第五,僅次于北上杭深。除了語音交互龍頭科大訊飛,合肥擁有京東方、維信諾等全國最新代的平板及柔性平板顯示生產線企業,網絡視頻會議公司zoom也將在合肥設立了研發中心。最近,蔚來、大眾等車企,也開始戰略布局合肥。于是,人和產業在合肥形成了良好的互動氛圍,創新產業的發展吸引了人才,人才的留存又強有力地推進產業發展,低調的合肥由此躍遷新一線。2019年,佛山新增人口25萬人,排在全國大中城市的第五位。而從運營商的數據看,佛山的外來工作人口僅次于蘇州,排在全國第八位,這些都讓佛山的排名大幅上升。同樣,佛山的產業也占據極大優勢。碧桂園、美的、海天等各行業的龍頭企業,都聚集在佛山。在優質本土公司數量這一指標上,佛山排在新一線城市的第10位,甚至超過了鄭州、武漢。故而你就會明白,為什么會有搶人大戰,為什么各個城市都在全力放開落戶(比如最近的濟南),為什么各個城市都在爭搶名企落地投資……很多朋友看完文章不點“在看”,我們拒絕白瞟!點下“在看”,支持一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