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我們年輕人的,其實不只有工作上的煩惱,還有個人的感情生活。而且很大程度上,后者對我們幸福與否的影響更大。
但長期以來,我們很少觸及這個問題。今天,我不知從哪兒來的興致,忽然想談一談我對這方面的看法。
有人把婚姻當成第二次投胎,有一定道理。因為兩個人結了婚,很大程度上就“共了產”,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分享對方的東西。這不是第二次投胎,是什么?
所以一般情況下,大家都想找比自己條件好的人“共產”。但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大家肯定也不愿意被比自己條件差的人“共產”。所以,最后的結果,大概率是,大家都找到和自己條件相當的人“共產”。
所以說,我們最好放棄“再投一次好胎”的幻想。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我們想從別人那里得到,首先要想想自己能給別人什么。當然,即使別人心甘情愿,那我們也得有讓別人心甘情愿的理由。
所以說,當遇到一個條件比我們好的人,要跟自己“共產”時,最好先冷靜冷靜,想一想,他是不是哪里條件比我們差,或者他想從我們這里得到什么,但我們不曾意識到。
所以說,找對象,還是找當下條件彼此相當的好。不要怕物質條件差、基礎薄,關鍵在人。只要人有志氣、有能力、有希望,那就不怕。
前邊說了,大概率,大家都會找到和自己條件相當的人“共產”。你有你的長處、我有我的長處,你有你的缺點、我有我的缺點,這些都在婚前,彼此有了了解。
了解之后,兩個人“共了產”。那就代表著達成了某種形式的契約,表示接受了對方的長處及缺點。在婚后的生活中,那就要謹記這個契約,而不是把它拋諸腦后,遇到問題,一味地指責對方。
好比如,瞎子爺取了瞎子奶奶。既然瞎子奶奶嫁給了瞎子爺,那就代表,瞎子奶奶接受了瞎子爺是瞎子這個事實。在以后的生活中,那就不能時不時地埋怨,瞎子爺沒用,什么也看不見,嫁了這個男人算是倒了霉。
因為,當初“共產”的時候,就已經約定了。再說,瞎子爺如果不是瞎子,也不會娶瞎子奶奶。所以,婚姻也是一種契約,既然約定了,那就要盡量執行。
我想說,肯定有,可是這種情況,不在我的思考范圍之內。因為,那種情況,不會有什么大的問題,“共產”就“共產”,反正就是喜歡,也不在乎對方條件好壞。如此,還有什么可說的呢?好好過日子就好了。
但是,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明明沒有這樣的愛情,卻偏偏拿愛情的名義,去綁架別人。這就是我所謂的“道德綁架”。
舉個例子吧。某女向某男提了一個有些過分的要求,某男沒有答應,某女控訴道,你不愛我了么?給某男戴上了愛的枷鎖。
其實愛的標準是很高的,選選高于婚姻契約的標準,就像道德的標準選選高于法律的標準一樣。
如果每個人都講愛,那夫妻之間,根本就不會沖突,就不需要契約,來談什么條件,來維持和諧的狀態。
如果每個人都講道德,那根本就沒有不良行為,根本就不需要法律來約束大家,來維護正常的秩序。
比如,道德上講,一個人要助人為樂,一個人要自立自強。有沒有沒有發現這是一個雙重標準。如果兩個人都按照這個去做,撞車的可能性不僅為零,而且離撞車還相距十萬八千里。所以說,道德的標準遠遠高于法律,愛情的標準遠遠高于契約。
而上邊舉的例子,明顯已經發生了沖突,某女子已經不講愛了,可她偏偏要讓別人講愛。這其實是一種對愛的褻瀆。
所以,當發生沖突時,一味地用高標準的愛來要求對方,那本身就是最沒有愛的做法,因為真正的愛,不是要求對方。那本身也是不明智的做法,因為對方根本做不到。
所以,最現實的做法,還是先用公平合理的、相對低標準的契約的形式來解決。等到契約遵守的很好的時候,慢慢就會從心所欲不逾矩,慢慢才會升華到愛的層次。
所以,兩個人相處,最好不要動不動用愛來實行“道德綁架”,因為那是最沒有愛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