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感悟生活 作者:楊伯恒 [個人散文集] 日期:2011-8-17 14:36:05
編者按:茶醉心道,細細品味,亦如品味人生一樣。茶陶治人的情操,使人生的境界得以升華……一杯茶水,濃縮人生的滋味,一杯茶水,讓人不倦地追求,追求精彩生活,追求茶意人生,有滋有味。問好作者!
茶醉心道,筆者難得有時間休閑,便會坐下來喝一會茶,東聊西侃,聞香、醒腦醉心在意境,靈感即現,心地光明悟性執筆,我手寫我心(茶醉心道),心意為茶,心香隨意露,與茶味共鳴。茶心在藝,以心品茗,在魂;茶之理,由境,由人,由品;以靜品茶,茶品人生。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南方之人飲用。茶性寧靜清雅、質樸致和、淡泊去欲,飲茶既可提神醒腦,消除疲乏,修身養性,又能補充水分,獲得豐富的營養,因而茶深得人們喜愛。
人生如茶、品茶亦如人生。一遍苦、二道甘、三味醇香,飲過數遍之后,留于唇齒間那種久久的回味。第一道茶很苦,但能讓人學會忍耐,把自己滲透到茶的苦澀之中,才能慢慢悟品出茶的清香,體會到生活的原汁原味。能從飲茶中品就人生的個中滋味,甘、甜、酸、苦、澀、濃、淡、寡等滋味,它寓意我們的人生須遍嘗歲月酸甜苦辣,方成正果、牢牢記住“先苦后甜”的之理。
喝茶是一種心情、是養生、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以茶健身、以茶入詩、品茶是人生的一種淡境,是人的一種精神淡然境界。筆者概括中國茶道的精神是“和諧、寧靜、圓融、樸真”的相互統一;中國茶藝中茶之美的賞析主要包括味美、湯美、形美、具美、情美、境美,欣賞茶的名、形、色、香、味帶給人的直接而具體的快感,也是通過茶事活動在人的心靈深處久久回味的理念。心道與茶為友,懷童貞情愫與茶交流,才可領悟茶之大美,茶文化核心的思想,是提倡的“茶性儉”、“精行儉德”的品茶精神及“生態美”茶美“茶道”的概念,奠定了中國茶道文化的基礎。
我國茶葉的名目繁多,有紅、黃、青、綠、香、濃、淡、老、嫩、粗、細之別。有的味醇色綠的綠茶、綠茶味濃烈而后回甘,紅茶味濃甜厚,高香紅亮的紅茶、黃葉黃湯的黃茶、奇貨可居的白茶、清香味美的花茶、三紅七綠的烏龍茶、黑茶味醇清甘、青茶鮮濃甘純、白茶清涼甜爽、花茶芬芳清雅,茶韻各異,均味濃香永;名茶有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云霧茶,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湖南蒙洱茶,云南普洱茶,北路銀針,凍頂烏龍茶,蘇州茉莉花茶,四川峨眉山竹葉青茶,蒙頂甘露,太平猴魁,屯溪綠茶,雨花茶,滇紅,惠明茶等等。
茶具文化具有健康生命體、平衡人的心理、和諧人際關系、充分表達了器與人的關系,紫砂茶具所具有的功能之美、藝術設計之美;紫沙是茶具中之上品,沏出的茶味美香濃;以紫砂茶具為泡茶之器,弘揚傳統泡茶法,希望茶人以茶修身養性,能體味“茶之真美,水之善美,壺之靜美,共事和味茶湯,證悟中華茶道,以達天下大美”之心愿。茶文化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康樂性,發揚傳統美德、展示茶的文化藝術、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品嘗名茶、茶具、茶點,觀看茶俗茶藝,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通過茶樓、茶藝館品茗或茶藝,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進了解,溝通友誼。朋友相聚在舊式茶館里,隨意說笑,回憶人生,重新享受到生命的樂趣。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華民族珍惜勞動成果、勤奮節險。茶文化是高雅文化,有利于人的心態平衡,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質。
中國自古就是茶的故鄉,追其淵源,可至盛唐年間。從茶的文化到茶的栽、采、制、煎、飲,以及茶具、茶禮、茶功、茶德等等。茶禮茶儀、茶俗茶風、茶藝茶會、茶道茶德等,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由我國傳播出去的。有詩為證:白居易將茶的審美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領域,同時樹立了唐宋文人通過茶凈化思想,純潔心靈的養生之道,蘇軾將詩詞審美理論與茶的審美相融,極致地體現出茶的“清”美。“系馬松間不忍歸,數巡香茗一枰棋。”蘇轍亦有詩云:“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修生養德,有利于人的心態平衡,茶香伴琴韻,沐風聽月吟;曲幽人亦醉,品茶解心音。茶藝背景是襯托主題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純、幽雅、質樸的氣質,增強藝術感染力。以獨特的藝術眼光,結合茶的質樸、淳潔的屬性營造出詩的不同風格和意境,顯示出別致一格的美學神韻,體性典雅,情致懇切,寄寓深厚,頗具認識意義和審美價值。
茶是文明與和平的象征,純潔與友誼的化身。把茶的功能之美提升到一種出神入化的高度;以茶入詩,又常以詩言志。清茶一杯既提神醒腦,又有益于身心健康。借一杯名茶,交流信息,切磋技藝;有人借一杯清茶,忙里偷閑,心清則身閑,身閑則詩淡;有人借一杯濃茶,吟詩酬唱;有人借一杯香茶,交友待客,增進友誼。三五知己,談天說地,琢磨琢磨,互相啟發,往往受益不少。茶,能讓人越發有禮。飲茶時,人們常常互敬互讓。當別人為自己斟茶時,不少人便以手指輕叩桌面,表示感謝。茶,會令人愈加清醒。洽談生意時,不妨設名茶一壺。爭論得面紅耳赤的,在斟茶飲茶之際,也會變得心平氣和。表現為清嚴簡淡,雖淡不槁,雖平實腴,雖淺實深。在理論上強調氣稟清濁,氣清情善而氣濁情惡,運用于生活和文藝,心濁則景濁,心清則景清詩亦清。
茶道是崇拜日常生活里俗事之美的一種儀式,它開導人們純粹與和諧、互愛的奧秘;富有想像力的茶名,光是讀起來就有讓人想飲的欲望。泡茶人的心境,影響茶之味。飲茶的真趣,茶能清心,將茶象徵塵世中之純潔。茶的愛好者,皆知茶從采摘、加工、貯運,乃至最后沖泡,必須注意潔凈,稍有污染,則茶之芬芳盡棄。人們不僅以茶為飲,而且將茶當作工藝品,故茶重味之醇、形之美、色之翠。中國人愛飲茶,一縷裊裊馨香之中,盡是百種人生滋味的濃縮。除飲茶之外,懂茶的人更有吃茶之風,常食之可去油膩、降血糖、清熱解毒、美容養顏。
四季氣候品茶分為,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不同季節飲不同的茶;比如,春飲花茶,夏飲綠茶,秋飲青茶,冬飲紅茶。紅茶性熱,綠茶性涼,鐵觀音屬半發酵茶,不冷不熱,其性溫和,四季都咸宜喝用。好茶要用好水來泡,茶湯明亮透徹,滋味鮮活干爽。在飲用蓋碗茶時,用左手托住盞托,右手拿起碗蓋,輕輕拂動茶湯表面,使茶湯上下均勻。待香氣充分發揮后,開始聞香、觀色,然后緩啜三口。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動心。那淡淡的新綠,看著被浸潤著的葉子,在裊裊茶香中遐想,獨享那份寧靜、怡然,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覺悟人的感情也如干癟的花蕾,用潛藏在軀體里的希望,在情感的沸水中沉浮,渴望瞬間的綻放。心靜則明,水止能照物。一顆淡淡的心,用自己這彎淡淡的清水,去沏好人生這壺甘醇的香茶。從容不迫的步履,自信、飄逸。
茶醉心道;聞茶香,攜著淡然的心境在夜靜中曲幽,茶淡如人醉,心生于形氣,心為體;心境好,人生才流暢。道生于理,之于品德,謂處世的人行道;茶為用,提神醒目,而目則胞,閉之養神。心靜則明,水止能照物,心境相融通。喝著茶也是在洗滌人的人生,茶,從濃到淡,從熱到涼知人生滋味。擺脫世俗的羈絆、滌蕩心靈、與宇宙萬物相契合、達到物我兩冥的境界為樂。“喝一壺鐵觀音聽一曲幽幽的古箏音樂”忘記繁華后的寂寞,盡情舒展自己的生命,讓心胸變的寬闊,活得充實、自在、瀟灑,仿佛不斷稀釋的茶,令人流連陶醉。以茶修身養性,能體味“茶之真美,水之善美,壺之靜美,共事和味茶湯,證悟中華茶道,以達天下大美”之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