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隨筆小札 作者:青青楊柳岸 [個人散文集] 日期:2011-10-15 18:00:34
編者按:一個因一曲《敖包相會》而讓世界人民無比喜歡的名字,寄托了多少人的理想、信念和情感?贏得了多少人的向往、憧憬和眼淚?縱觀全文,行文自然,筆調質樸,期待作者更多精彩。
騎著棕紅色的蒙古駿馬,奔馳在陰山北面一望無際的希拉穆仁大草原上,心情是格外的舒暢和痛快。
藍天、白云、草原、野馬、羊群、蒙古包,還有牧人的歌聲,在這里構成了世上最美最美的精典樂章。
而那首讓整個世界都淚流不已的男女聲二重唱《敖包相會》,一次又一次地在耳邊回響。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喲,為什么旁邊沒有云彩?我等待著美麗的姑娘呀。你為什么還不到來喲嗬
如果沒有天上的雨水呀,海棠花兒不會自己開。只要哥哥你耐心地等待喲,你心上的人兒就會跑過來喲嗬。”
歌聲靜靜地在心底流淌,是那樣的美麗而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那高山般健壯的公子,如水般輕柔的姑娘,相會在神秘的敖包,成就了一段美麗的佳話,為后人留下了一段感天動地的傳奇。但是,敖包到底是個什么樣子?是像青海邊上的藏民所祭拜的瑪尼堆嗎?是像西雙版納的基諾人、楚雄的彝族人的“大公房”嗎?還是草原上蒙古包的另一別稱嗎?頗有點讓人費猜。
然而,當我們下馬來到茫茫草原上一個孤獨的白色蒙古包內,在成吉思汗的神像前,吃了好客的蒙古族主人送來的奶茶,奶酒、奶酪等點心,體驗了蒙古同胞的盛情款待和民族風情之后,沒想到那位與我們同行的蒙古漢子卻指著遠遠的山嶺之上幾個插著風幡彩帶的石堆,用比較生硬的普通話說,看,那里就是敖包,沒有什么好看的,我們還是看下一個景點——沼澤地吧。
是的,幾個高出于地面數米的圓形石堆的確沒有什么可看的,但畢竟是傳說中神秘的敖包呀。拗不過蒙古漢子和同行者的意見,不看就不看吧,反正也沒有什么可看的。
沼澤地,其實就是草原上一塊相對比較低洼潮濕的地方,但是看不到明顯的水澤,只是已經泛黃的野草比較茂密一些,比較長一些,更有幾匹專門從國外引進的野馬正在里面自由地吃草、游蕩。但蒙古漢子不讓我們深入進去,只是抬起擋馬的橫桿讓我們進去拍完照,快點出來,怕驚憂了野馬。
打馬回“圣地”希拉穆仁蒙古包休息。此處的蒙古包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隨時撐開和隨時拆卸,放到勒勒車上隨著牧群四處流浪的蒙古包了,而是由水泥預制塊砌成的圓形穹頂的白色建筑了,再也不可能四處飄蕩,四海為家了。蒙古包內可放置兩張床,衛星電視、洗手間、洗浴設備等如同呼和浩特的賓館一樣一應俱全。一座座、一排排如白云般現代化的蒙古包在藍天綠地之間組成了一個傳統、時尚、新潮的現代村落,村落內有體現蒙古傳統文化的廣場、旅游接待中心、商店、飯店、車站、馬場,所有的招牌說明都用蒙語、國語、日本語、英語標示。顯然,這里已成為國人和世界人民來此體驗草原文化的中心之一了。
然而,那夢中的敖包依然只是一個遠遠的夢影,沒有近距離地觸摸和體驗,終是個遺憾。于是,在觀看了蒙古式摔跤、賽馬等娛樂活動后,趁天色尚早,和同伴們相約出去散步,想盡可能多地體驗一下大草原的壯闊、博大,如果有機緣可以近距離欣賞一下敖包的豐彩。
秋日的草原,已看不到夏天一碧萬頃的美麗景色,漫漫青草已經綠中泛黃,黃中帶綠,在純凈的藍天,低垂的白云下面,波浪起伏般地向著天邊鋪去。天盡頭,山嶺上,一群群載著游人的牧馬,靜靜地無聲無息地移動著,而在哪山嶺中間或嶺下往往點綴著些水泡似的蒙古包群落,不知那是蒙古人的家園,還是接待游人的客棧。如果是在遙遠的古代,此時此地也許正是萬馬奔馳、“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流遍了,郊原血”、廝殺正酣的戰場吧,一方是誓言“不教胡馬度陰山”的漢家戰將,一方是橫掃歐亞、雄視中原的蒙古鐵騎,但現在卻是沒有了狼煙,沒有了烽火,沒有了爭殺,沒有了搶掠,沒有了戰爭,各民族之間如兄弟般和睦相處,榮辱與共,人們自由地享受著盛世的和平,盛世的成果,天地之間呈現出一片的祥和、安定、自由、和諧。雖然此時沒有了春天的草青,夏天的草綠,但秋天的草衰,也足以讓詩人們詩興大發,感慨萬千的。
這里的山嶺不是太高,也許是因為雨水稀少和風蝕太大的緣故吧,山石風化的相當嚴重,表面幾乎看不到大塊的巨石,似乎是一些松軟的泥石堆積而成的。山上沒有任何樹木覆蓋,光禿禿的,不知夏天有沒有青草在那里生長。然而,在嶺上險要的重點位置上卻往往散落著幾處獨立的或成群的圓形石堆,很像是小型的金字塔,或是北方常見的墳墓。遠遠看去,石堆大多不是太高,也不是太大,顯然不是古代傳遞消息的烽火臺。走近觀看,這些石堆有的呈圓形,有的呈四邊形、六邊形,成群出現的石堆往往是中間有一個大的,兩邊一字排開各有六個,總體呈現13這個數字。而在我們離開希拉穆仁草原前往鄂爾多斯的路上,又看到路邊的草原上也有一些這樣的石堆。據說,這就是傳說中的敖包。是草原上的人們起先是為了辨別方向而特意建立的地理標志,后來演變成家族或軍隊集會之地,成吉思汗時就有十三個敖包集會地,再后來演變成祭祀天地,祈求長生天保佑的圣地。當地人在每年的農歷五月十三日,都要在一些大的敖包旁邊舉行大型的祭祀儀式,吸引了許多海內外的人士前來參觀考察,體驗特有的蒙古風情。儀式結束后,還要舉辦那達慕大會,舉辦摔跤、射箭、賽馬等項目。
但是,那首美麗多情的歌兒與這亂石堆成的敖包又有什么密切的關系呢?
同行的導游麗娜給我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遠古的蒙古草原上,雄霸一方的王爺在當地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威,而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奴隸。其中有一個叫朝魯的奴隸雖然才華出眾、作戰勇敢,但由于出身低賤,卻沒有選擇配偶的權利和自由,而他卻偏偏愛上了草原上的一枝花,人見人愛的美麗姑娘托雅。他常常偷偷地去幫托雅擠牛奶、做奶酪,托雅也常常去找朝魯,幫他縫補衣服,有時他們還同騎一匹棗紅色駿馬在草原上縱橫馳騁,肆意狂奔,他們勇敢地相愛了。然而,已經是嬪妃眾多的王爺卻偏偏也看上了美麗的托雅,聞此消息,勃然大怒,定好在八月十五日之夜要強娶托雅。但是,就在這一夜里,朝魯和托雅卻神秘地失蹤了,王爺派人沿著草原上通往中原和各地的道路狂追不舍,但兩人始終沒有消息。
有一天,一個上敖包山上祭祀的奴隸發現了他們的影蹤。原來,在八月十五的那天夜里,朝魯和托雅萬般無奈之下,勇敢地選擇了逃走,誓死捍衛自己的愛情。但是茫茫草原,沒有任何標志性建筑,上哪集合呢?聰明的托雅想起了不遠處山上的敖包。敖包是蒙古人祭天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女人是不允許去的。他們決定鋌而走險。就在那一天,當明月升起在草原上空的時候,他們先后歷盡艱險來到了敖包山上,相會于敖包,開始了他們的幸福生活。而那些追趕他們的奴才們做夢也沒有想到,他倆并沒有走遠,而是就躲避在敖包山上。等王爺知道他們的消息后,時間已經過去了很久,也不像原來那樣生那么多的氣了。同時,他認為派出這么多的人去追都沒有追上,況且又是神圣的敖包庇佑了他們,這肯定是長生天的安排。于是,就默認了他們的結合,并為他們補上了盛大的婚禮。敖包相會的故事于是代代相傳,流傳至今。
敖包,一個平淡無奇的石堆的名字,一個讓不知內情的人們百思不得其解的名字,一個因朝魯和托雅的美麗傳奇故事而讓世人永遠記住的名字,一個因一曲《敖包相會》而讓世界人民無比喜歡的名字,寄托了多少人的理想、信念和情感?贏得了多少人的向往、憧憬和眼淚?神秘的敖包,多情的敖包,與十五的月亮永遠相提并論的敖包,讓人歌唱著,贊頌著的敖包,將永遠是蒙古大草原的驕傲,也是整個華夏子孫的驕傲,并將吸引更多的人們去探秘、去體驗、去思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