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家長來問典媽:家里一個小公主,也斷斷續續給孩子讀過繪本。現在她要開始上學了,發現她還是不愛閱讀該怎么辦?
其實很少有孩子會主動喜歡上閱讀,通常都必須有某個人引領他們進入書中的奇妙世界,而父母就是那個最好的引路人。美國著名閱讀推廣人吉姆·崔利斯在長期實驗以及真實案例中發現,從小給孩子朗讀是培養孩子閱讀渴望的一種好方法。當然,你可能也會說,不就是親子閱讀嗎?我也做呀。不過,可能你沒有把親子閱讀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下面典媽總結了一些吉姆·崔利斯在他的作品《朗讀手冊》里提及的一些經驗,幫助大家更好地做好親子閱讀,讓孩子愛上讀書。
1. 選擇適合的繪本
選書的最高標準就是——情節。故事是翅膀,情節就是扇起翅膀的風。是否貼近孩子的日常生活?故事是否有趣?孩子看完最后一頁后,是否期待更多內容?有趣的故事能夠吸引孩子的興趣,像磁鐵一樣吸住他們。
2. 在朗讀過程中互動
在你給孩子做親子閱讀的時候,一定要時刻記住你和孩子之間的身體聯系,確保不向孩子傳遞書本比孩子更重要的信息,盡可能地長久保持肌膚上的接觸,比如用手臂環抱孩子,這樣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深深的愛意。
除此之外,朗讀過程中的互動有助于孩子興致更高,吸收更好。
1)在朗讀過程中穿插一些親子之間的正常交談,一起談談書,比如你認為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或者請孩子幫你翻頁;
2)在重復朗讀可預測情節發展的書時,偶爾在關鍵的詞或句子上停下來,讓孩子自己說出關鍵的內容;
3)朗讀時要伴以豐富的表情,如果可能,還可以根據人物對話調整改變聲調;并根據故事情節調整語速,切記讀得太快。
4)每天安排一段時間讓孩子自己閱讀(即使只是翻翻書、看看圖畫也可以)。如果閱讀的動力不能轉化成實踐,所有朗讀的苦心都會付諸流水。
下面給大家舉一個例子,一位母親給她2歲大的孩子朗讀《小塞爾采藍莓》這個故事。(文中劃線的部分才是原書的內容)
在這段簡單的交流里,通過對話完成了幾項非常重要的事:
家長和孩子一起分享了讀書的樂趣。母親既使用了自己的詞匯,也使用了書中的詞匯。
對話是互動性的,即家長插入一些小問題,引起孩子的回應。
當孩子回答時,家長應該肯定孩子的回答(對),或者糾正孩子的回答(如是don’t know而不是D-no)。
3. 海綿里擠時間,積少成多
可能有些人說,我自己事情太多了,可能沒有足夠的空余時間來陪娃讀書。如果你真的缺時間,那就從其他不像閱讀那么重要的事情中擠出時間來,每天10分鐘也許就是你少刷兩篇文章的時間。
1)固定閱讀時間:這有助于大人和孩子養成習慣,大人不會因為忙碌而擱置,孩子也會將閱讀認定為慣常行為,慢慢養成閱讀的自主性。一般來說,睡前的10分鐘是比較好的時段,孩子可以在閱讀后慢慢進入睡眠。
2)孩子注意力有限,可少量多次。
如果睡前10分鐘難以保證,比如孩子太鬧騰,注意力不集中等,那就在白天時間里見縫插針。因為對于比較小的孩子來說,她的注意力可能只有3分鐘,怎么保證親子閱讀時間呢?只有少量多次。比如有的媽媽在孩子吃午飯、晚飯過程中給她朗讀繪本,孩子不僅聽進去了,還乖乖地吃飯,簡直是一舉兩得。
如果孩子不情愿讀或者比較好動,難以坐下來聽故事,那就給他們紙、蠟筆或鉛筆,或者其他玩具,允許他們一邊聽,手里一邊忙活。對于小孩子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這個聽的狀態。
4. 讓閱讀數量可視化,建立孩子成就感
我們大人喜歡炫耀,喜歡擁有成就感,其實孩子也不例外。我們不僅要讓孩子意識到成就感,還要讓她看到!比如在家里臥室的門后,或者在客廳,掛一張讀物表,讓孩子知道自己讀了幾本書?;蛘呷绻⒆酉矚g畫畫,可以請孩子自己畫一個閱讀記錄單,一旦有客人來,她肯定拉著人去看~
5. 以身作則,自己主動閱讀
除了朗讀時間外,要讓孩子親眼看到你為了休閑而閱讀,與孩子分享你的閱讀熱情。試想一下,如果你自己從來都不讀書,又怎么能夠讓孩子覺得讀書是一件非??鞓返氖虑槟??孩子就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著周圍的事物和行為,父母的言傳身教非常重要。
希望以上分享對大家有所幫助~~大家如果對親子閱讀還有其他疑問,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喲!
典媽:我去過很多學校調研,也跟數萬家長打過交道,一直專注于英語教育領域,分享前沿、科學、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及教育經。歡迎關注典范英語頭條號,有更多好料分享給你喲,一起幫孩子更好、更容易地習得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