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在生活中的當下努力生活,而不是把目光放在遙遠的未來。而我們的焦慮感則多半是因為我們并沒有活在當下,我們的焦慮感來自對未來的不確定,安排好眼下的事情,一心一意地去做眼下的事情,這樣就能止息心頭的焦慮了。很簡單,是不是?
?
在努力生活的時刻里,在認真感受生命律動的時刻里,都不會有焦慮產生。
?
一個有“住所”的人,那便是囚犯,他們自以為所有的綁縛都源自于外部,實際上他們是被自己思想的繩索捆綁起來了而已。自由自在的人,他不會被自己的想法困住,也不會被外境給困住,不論他在什么地方、什么時間里,他總是滿心歡喜、滿心自在的。
?
長久以來,人們在自己的意識里都有這樣的概念:這個是好的,我要追逐它;那個是不好的,我要避開它。其實這些所謂的好與壞,只是人們用自己的分別心強加上去的。
?
我們只有用對立的眼光去看待萬事萬物時,它們才會呈現出差別來,它們才是矛盾對立的。但從禪的角度出發,一切事物、一切經驗,對我們來說都是必須的,都是有意義的。所以,我們又何必焦灼不安呢?
?
如果我們過于強調行動的目的性就很難真正體驗到行動和過程的樂趣,所以,當我們做事情時,不要黏滯在目的上,也不要執著在過程中,只是去感受它們就好。
?
當我們不計較今天的不快,不擔憂明日要處理的工作,不糾結做出的決定,不是把目光只放在偶爾發生的不幸中,我們就擺脫并超越了一切煩惱和干擾,實現了真正自在的生活。
?
當你抱怨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不如意的事情太多的時候,你是否想到過,自己的內心本就是清凈無瑕、光明一片,又何必把心力全部用在追求欲望享樂上呢?真的要把自己弄得心被物累、壓力重重時才肯回頭內觀自己的心靈嗎?那豈不是太遲了嗎?
或許你的薪水沒別人的多,你的職位沒別人高,你的各方面條件都不如別人,但你有沒有想過,你心靈的財富是否比別人富足呢?如果是,那么你又何必整日愁眉苦臉呢?如果不是,那么你整日愁眉苦臉又有什么用呢?
人類的精神世界往往會因為自己對某個觀念、事物的執著而失去自由與活力,我們平時所說的“被什么東西綁住了無法脫身”,實際上是一種很深刻的固有惰性在作祟。
?
人,一旦他認識了自己,就不會那么焦慮了。因為他了解到自己能做的和不能做的,所以在做事情時也就能夠避重就輕了。人如何認識自己?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我們可以在眾生中認識自己,也可以在欲望中認識自己,亦或者在平日的煩惱和習氣中認識自己,世間的一切,都是鏡子,我們都可以從中認識到自己。
?
煩惱是從哪里來的呢?我覺得,了解這個問題能夠有效地減少我們的焦慮。煩惱從貪心中來,煩惱從自私中來,煩惱從執著中來,煩惱從狹隘中來,煩惱這樣多,也并非就是壞事,從禪的角度來看,身體生病后我們才會倍加珍惜健康,煩惱積累得多了,我們才會想到破除它的辦法。
?
古時候有個畫家善于畫竹,于是便有人出巨資請他畫一幅竹林圖。這個畫家將竹葉畫成了紅色,這舉動讓來客感到很是驚訝。畫家卻說,竹葉的顏色,可以成為想象中的任何顏色。我們不必局限于日常經驗中,因為想象的空間,永遠能夠帶給我們生活的樂趣,把我們帶離出焦慮之中。
?
云門禪師四處游訪時遇到故人便說:“我肩上扛著杖子,東西南北卻從來不分;我隨意地在田野中漫步,從來都是以敲擊樹樁作為樂事。”這是一個保有童心的人,而我們為什么容易整天被焦慮纏繞,正是因為我們的心性中少了這么一點兒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