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良華:成為有管理智慧的教師 |
|
作者:劉良華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報 點擊數: 1941 更新時間:2007-6-11 |
◆能上好一堂課的教師不一定是學生喜歡的教師。做學生喜歡的教師必須要有一定的管理智慧。
一位教師如果有課程智慧和教學智慧,他(她)基本上就可以上好一堂課。但是,教師僅僅能上好一堂課是不夠的。有的教師上課不錯,卻很讓學生討厭。學生為什么討厭教師?很可能是教師缺乏基本的管理智慧。管理智慧的核心是教師的民主精神,除此之外,還包括相關的管理技巧和管理威信。 民主管理 多年以來,中國教育界一直在談論“民主的教育”或“教育的民主”。在教育理論界,有一本書已經成為教育界的“經典”,就是美國人杜威寫的《民主主義與教育》。在教育實踐領域,教育民主的倡議與呼聲一直綿延不斷。魏書生總結了他自己做教師兼班主任的經驗,“民主”管理是最重要的一條。 對教師來說,什么是民主呢?民主就是尊重學生,遇事肯與學生商量。如果學生出了事情之后,教師不與學生商量就自作主張解決學生的事務,就是獨裁。獨裁就是不與他人商量而“單獨地裁斷”。 有些教師也談論民主,但他們也僅僅止于談論,不愿意兌現。他們不認為學生有自己做主的資格和權利,總以為學生太小,沒有經驗,他們應該聽從成人的指令,接受成人的安排。教師的這種懷疑與不信任,其實是成人對兒童的懷疑與不信任。成人曾經經歷了失敗和痛苦,這些失敗與痛苦轉化為人生經驗之后,他們會以導師的心態鄙視和教訓兒童。“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是教師和家長的普遍心態。 這種“大人情結”總有一天會讓這些“大人”陷入尷尬:他們要么死死地抓住管理、治理的權利不放,這樣的“大人”就會培養出大批唯唯諾諾的“奴才”或瑣瑣碎碎的“蠢材”,這是“母強子弱”的典型癥狀;他們要么在某個時候遭遇抵制或抵抗,他們一直不明白,“我全心全意為他們著想,他們怎么不理解我的苦衷呢”?大人們應該明白,人的成長需要付出必要的代價。兒童自己做主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很多錯誤甚至會遇到一些危險,但是,這是成長必須支付的學費。如果父母一直懷疑孩子自己做主、自我管理的能力,那么,孩子的精神成長就會無限期地延遲;如果教師一直懷疑學生自己做主、自我管理的能力,那么,學生就會成為精神的侏儒。他們可能善于服從、聽話、俯首稱臣,但缺乏自信、熱情、勇氣,他們的生命也會缺乏基本的活力與光澤。 管理的技巧 過于追求管理中的技術主義是可疑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技術就不重要。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技術或技巧,這是一個常識。我們沒有必要過于依賴技術、技巧以至于成為技術主義者,但是,沒有人會否認,管理總是需要必要的技術與技巧的。 班主任的管理技術主要顯示為人際(尤其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交往的技巧與技藝。具體地說,這種技巧與技藝主要涉及一些處理“人事”的技巧與技藝。班級中的“人事”并不復雜,學生群體中的這些“人事”主要包括學習事件、情緒事件,偶爾也會遇到一些暴力事件、偷竊事件,等等。作為班主任,常見的問題是:如果學生群體中出現偷竊事件怎么辦?如果學生與某個教師發生沖突怎么辦?如果學生破壞班級規范怎么辦? 教師威信 管理的根本精神是民主,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主發展,這是管理的核心目的。但是,無論民主管理多么美妙,它總還是需要一些輔助策略或前提條件。如果說技術是民主管理的輔助策略,那么,教師威信則可以視為民主管理的前提條件。 一個教師在學生那里是否有威信,取決于這個教師是否能夠讓他的學生又敬畏又喜歡。教師可以詢問自己:我要讓學生敬畏我,我做到了嗎?如果做到了這一條,緊接著可以詢問第二條:我要讓我的學生喜歡我,我做到了嗎?學生憑什么敬畏教師?敬畏的原因可能是教師的思想魅力,也可能是教師的人格魅力。學生憑什么喜歡教師?喜歡的原因可能是教師有愛心。他對學生好,他的學生就喜歡他,就是這么簡單。 班主任管理個案 班級是學校最基本的要素,對學校來說,如果一個一個的班級有生機了,這個學校就比較有生機。 到目前為止,班主任管理領域至少推出了三個有影響的“個案”:一個是 他們三個人的差異和特色在于他們三個人所秉持的管理精神不太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