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世界上有那么多好東西,你不可能都擁有。
對于斷舍離,山下英子對它的解釋是,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里的無用之物;離:舍棄對物質的迷戀,脫離物欲。
簡單地說,“斷舍離”就是對自己的生活和心態做減法,將繁雜的事情回歸簡單。
斷舍離,它所代表的不僅僅只是整理,也代表一種生活方式。
要學會對生活做減法。
學會舍棄生活中那些不重要的東西,留下最后的百分之十,那會讓我們受益匪淺。
簡化生活,原本一些覺得不可或缺的東西,細細地去琢磨發現也是可以丟棄的。
心存雜念生活就會喧囂吵鬧,當一個人的欲望越多,負擔就越重。
把事情簡化,省掉一些事情,復雜事的事情不多的時候,視野就會變得更加開闊。
所以,人生的下半場要化繁為簡,返璞歸真。
通透的人生,要心無雜念,要懂得取舍。
斷舍離,是高級的自律,更是一個人最好的活法。
02.
活得果斷,斷絕那些無必要的事情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遇到一些事情,要當機立斷。每個人每天都會遇到不同的事,遇到不同的人。
人生不同階段的想法,也會有很大的不同,不要被一些生活瑣事而困擾。
對一些不必要的負擔和煩惱學會斷。
人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會遇到很多困難,遇到一些無能為力的事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要有時間掛觀念,把時間放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時間是價值觀的排序,你的時間在哪里安排的多,那么成果就會展現在哪里。
時間的本質是選擇,當你選擇做重要的事情,就不容易被消耗。
因為你投入在了有意義的事情上,要學會斷絕無關緊要的事情,學會做最重要的事情。
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當斷則斷,真正想要投入的事情,擠出時間去做。
那些無能為力的事情,果斷地拋棄,合理利用自己有限的時間。
03.
活得大度,舍棄那些冗雜的感情
佛經云: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何必強求。
人總是在經歷中不斷成長,是痛苦,是不甘,是孤注一擲的魄力。
人的悲喜,并不相通,當你經歷的事情多了之后;
你會發現,那些舍棄的情緒,人際關系,都足以讓你的成長更上一層樓。
越成功的人,他們能狠心舍棄的東西就越多,比如人際關系,比如感情。
面子或許可以撐起讓你變得有排面,但是里子好壞只有自己知道。
相互成全,彼此成就。
在人際關系中,舍棄那些讓你相處起來不舒服的感情,越簡單越輕松。
貪婪是一種痛苦,這個世界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欲望,放下執念反而能輕裝上陣。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精心盡力,不要太過于計較,重要的是享受過程。
面對選擇的時候,這個想要那個也想要。
買的東西當時覺得有用,后來閑置了,舍不得扔,東西越堆越多。
想要收獲幸福,要舍棄自己的焦慮感和嫉妒心。
焦慮會使你失去理智,你就會感覺一直陷入一個問題中;
嫉妒心會讓你產生優越感,會執著于和他人對比。
但對別人有用的東西,不一定對自己有用,從而失去了自我價值。
心靜則腦清,心亂則腦渾。大度地看待問題,大度的對待每一個人。
對一些人際感情,不必太過干涉,有些人有些事,緣到自會到。
04.
活得快樂,遠離那些紛雜的煩擾
保持內心的清潔和美好,讓生活井井有條,把每一天都過得干凈明朗,做一個快樂的人。
任何事情都不會那么簡單,越想反而越復雜,越難做決定,這個時候,就需要少考慮。
優柔寡斷是一種罪,該離開時不離開,該遠離時偏要去“湊熱鬧”。
我們的生活沒有辦法暫停,時間更不可能停止。
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去遠離,不要多管閑事,做好自己。
快樂的定義很簡單,只需要滿足自己,讓自己開心。
小孩子得到一根棒棒糖就會很快樂,他們的世界就是安靜的,沒有紛紛擾擾。
因為他們懂得少,體會的少,想得到的少。
人們都羨慕孩童時代,因為他們生活得無憂無慮。
活得快樂,不僅只是滿足于現狀,或許時光不會倒流,但我們可以決定快樂的方式。
《道德經》中提:“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足常樂是生活的態度,遠離紛紛擾擾,讓自己活得快樂。
當離則離,常享自在。
學會釋懷,學會放棄一些人和事,學會珍惜眼前人。
人生就是一場斷舍離,學會斷舍離,讓你更加愛自己。
給生活做減法,不要讓自己有過多的壓力,學會整理和及時地舍棄,為內心找到一份寧靜。
通過物質的精簡,實現精神上的清澈,靈魂里的通透。
一個人最好的活法是斷舍離,只有學會斷舍離,才能讓生活有足夠的空間能夠正常呼吸。
嵐海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