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讀歷史的人一定見過這種說法:“臭漢臟唐,埋汰宋亂污元,邋遢明鼻涕清。”據說這是后代才子們的精要概括,把這么一堆不干凈的定語放在這些朝代前面,看著挺別扭,讓國人一直很自豪的漢唐時期也如此被一竿子打翻。但細看歷史,又覺得他們不算冤枉,漢唐是強盛一些,但宮廷里“荒亂”之事也多。
其中沒有說到“晉”,但查到另一種說法:“漢經學,晉清談,唐烏龜,宋鼻涕,清邋遢。”總結得不倫不類,似乎“晉”還是人模人樣的,坐在那里搖著一把麈尾談空說有。其實這是一個相當兇殘的朝代,尤其是西晉,若要用一個字來形容,個人認為是一個“惡”字或“悍”字或“悖”字。同室操戈,六親不認,骨肉相殘,以此朝為甚。如果要給西晉來一個謚號的話:以其“暴慢無親”和“殺戮無辜”,可用一“厲”字。
司馬家得來的江山不那么光明磊落,甚至有些陰毒,很快就報應在他們的子孫身上,這是聰明一世的司馬懿無論如何也不曾想到的。他的孫子司馬炎,雖然算不得雄才大略,也還鎮得住場面,讓人最不解的是他立了一個“智障”或者說“糊涂”的兒子司馬衷接班,甚至還“深謀遠慮”地想好了第二步棋,讓天資聰慧的孫子司馬遹再接兒子的班,這樣三代人庶幾可保百年江山。但他也沒想到,正是他的“長久之計”把兒子和孫子都送上了不歸之路。
今天我們要談的正是這件透著詭異的“立儲”奇聞。
先說司馬衷。此子生下來就與眾不同,快十歲了還口齒不清,東倒西歪走不成路。到了他九歲那年,因為他的母親是武帝寵幸的楊皇后,哥哥司馬軌死了之后,他算是嫡長子,那立他為太子也算是順理成章。
其實知子莫若父,司馬炎難道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幾斤幾兩?據《晉書?后妃傳》載:“帝以皇太子不堪奉大統,密以語后,后曰:立嫡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乎?”
意思是司馬炎也認為這個兒子靠不住,但被皇后一句話懟回去了:“自古立長不立賢,怎么能隨便改?”
再者說,小孩子是會變的,也許再大點就機敏靈光了呢?于是,司馬衷正式被立為東宮太子。
事實上,這位皇帝爺后來確實出了不少洋相,金句頻出,那句“何不食肉糜?”就是他的成名作。
據《晉書?惠帝紀》:“及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聽臣子們匯報說老百姓在挖草根,吃樹皮,還有人被活活餓死。善良的晉惠帝為他的子民擔憂,冥思苦想了一個“解決方案”:“百姓肚子餓沒米飯吃,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因此一句,司馬衷被后世尊稱為“肉糜帝”。
他的第二個段子也相當有哲學思辨的深度。《晉書帝紀四》:“帝嘗在華林園,聞蝦蟆聲,謂左右曰:“此鳴者為官乎,私乎?”或對曰:“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
說他在御花園里有一次聽到蛤蟆叫,就問左右:“它這是為公叫,還是為私叫?”大家都眼黑一刻鐘。
好在還有機智人回答:“在公家地方叫,就是為公事;在私人地方叫,就是為私事。”
一個無厘頭的問話得到了一個很嚴肅公正的回答,惠帝表示很滿意。
就是這樣的一個皇帝,要能把天下治理好那才是人間奇跡。司馬光后來在《資治通鑒?孝惠皇帝》中寫得極不客氣:“帝為人戇騃 (gàng sì) 。”
如果皇上顢頇,有得力的大臣也能湊合開張營業,就像蜀漢的劉阿斗,智商不在線,有諸葛亮等人的輔佐也差強人意。可惜惠帝的運氣還很不好,既攤上了一個長得極丑卻足以禍亂朝綱的皇后賈南風,(賈充也真給山西人抹黑,怎么好意思把那么丑還那么霸蠻的女兒送進宮里去當皇后,讓她“母儀天下”?)又攤上了一批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臣子,于是直接引發“八王之亂”,更為慘烈的“五胡亂華”揭開序幕,之后又是永嘉之禍、衣冠南渡,半壁江山拱手讓人。
所以說,扶持司馬衷上位不管怎么說都是司馬炎的昏招,回頭看,他是僅憑皇后的一句話就定了如此重要的人選嗎?似乎也不可信。
史書里記載,武帝曾多次派人去查看太子是否有長進,回來說法不一。有拍馬屁的,像荀顗和荀勖兩人就稱太子明識弘雅云云;另一人叫和嶠的人耿直,就實話實說:“圣質如初耳!”——太子還是那個熊樣,司馬炎極不高興。
史書還記載司馬炎曾經考過兒子,給他一堆疑難政務讓他處理,結果賈南風和一幫槍手精誠合作,把事情也給成功糊弄過去了。個人認為,這些也都不可信,自己的兒子還用派別人去考察?還用得著出題考試,還那么容易被人忽悠?
還有一個段子能說明,司馬炎其實對于兒子的智商心知肚明:有一天他在凌云臺上和一眾大臣吃喝,平定蜀國的大功臣衛瓘(guàn)裝醉,跪在他的面前,用手撫摸著龍椅說:“此坐可惜。”司馬炎知道他指的是什么,但只能裝糊涂,笑著說:“你可真是喝醉啦!”
事情足夠蹊蹺,一定是有人揣著明白裝糊涂,查來查去,癥結沒準出在皇孫的身上,立司馬衷有苦衷,但不能說司馬炎昏聵,他認為這是“深謀遠慮”。
皇孫是司馬遹(yù),很得司馬炎的喜愛,他曾親口說過:“此兒當興我家。”于是,為了保證這孫子將來能名正言順地上位,他不得不讓司馬衷繼續當太子,這就跟康熙因為喜愛乾隆才傳位給雍正的傳說一樣。
那司馬遹究竟有多聰明睿智呢?兩件小事說明問題。
司馬遹那年五歲,宮中突發大火,晉武帝登樓觀察情況,司馬遹悄悄拉著他的衣襟走到了暗處,問他原因,司馬遹說:“夜晚倉卒之間,應該防備非常變故,不能讓火光照見陛下。”晉武帝認為他小小年紀竟然有如此大局意識,是個奇才。
還有一次,司馬遹跟著晉武帝參觀豬圈,他說了一句:“這豬很肥,為何不殺掉來犒勞將士大臣,卻在這里浪費糧食?”司馬炎認為這是好主意,馬上讓人殺掉這些豬賞賜群臣。
由此,司馬炎覺得這個小家伙很有其祖司馬懿的遺風,將來一定能夠興盛其家。
司馬炎有點想當然了,因為他的兒媳婦賈南風很不痛快,她不痛快就是相當嚴重的事件。
當賈南風開始處心積慮找司馬遹的毛病時,司馬遹也漏洞百出,剛好授人以柄(是否自污以保身?值得專門研究)。
所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長大之后的司馬遹非常讓人失望,不修德業,連老師都敢整盅,奢侈殘暴,愛好算卦巫術,當然最愛的是在宮中開設集市賣肉,他親自操刀,業務精熟,“手揣斤兩,輕重不差”,就是練成了“一刀準”。
盡管這樣,在賈南風的眼里依然容不下他。
具體的過程不再展開,總之賈南風出手很陰很重,先挖了坑廢了司馬遹的太子地位。次年,派人逼他服藥,司馬遹不肯,跑到廁所,黃門孫慮用藥杵把他活活打死,慘叫聲傳出很遠。
再說晉惠帝司馬衷,九歲立儲,整整候補了二十三年,到三十二歲才正式即位,稀里糊涂坐了十幾年,國家亂得一塌糊涂,到48歲暴亡。《晉書》記載:“后因食餅中毒而崩,或云司馬越之鴆。”可能是吃了他叔司馬越的餅被毒死的。
司馬衷死后,西晉政權勢若累卵,只撐了十年便告散伙。
晉武帝司馬炎的美好設想全部泡湯,所以才懷疑他一定別有意圖,后來看到一點八卦消息,給大家解個悶。
據《晉書·列傳一·后妃列傳》記載,生下司馬遹的人可不是司馬衷的女人,而是他父親的女人!
平地一聲雷,炸暈多少吃瓜人。
司馬遹的母親姓謝名玖,據說是人品端正,被晉武帝選入后庭成為才人。
司馬衷年紀一天天大了,眼看到了納妃的時候。“武帝慮太子尚幼,未知帷房之事,乃遣往東宮侍寢,由是得幸有身。賈后妒忌之,玖求還西宮,遂生愍懷太子……”
是說晉武帝派他的才人謝玖到東宮侍寢(怎么會有如此荒唐的決定),而且就此有了身孕!!!(十萬個為什么?)
謝玖懷孕之后,擔心好妒成性的太子妃賈南風下毒手,于是向晉武帝求還西宮,隨后生下司馬遹。
如此一來,司馬遹受到晉武帝的喜愛就似乎容易理解了。
司馬遹是在晉武帝身邊茁壯成長的,都三四歲了,晉惠帝竟還不知道自己有這么個兒子。
有一回,晉惠帝看見司馬遹和其他皇子一起在殿上愉快地玩耍,晉武帝這才給他引見說:“這是你的兒子啊!”
不知道當時司馬衷是什么反應,估計吃瓜觀眾們都會心地笑了。
參考文獻:《晉書》《資治通鑒》《三國志》《世說新語》《兩晉南北朝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