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活動主要分為陸地考古和水下考古。后者的難度比前者要大的多,所以這也是為什么目前的考古消息多半都是陸地上發現某某遺址,卻鮮有消息說海底探險發現某某遺址。水下考古需要克服強水壓、窒息等困難,雖然已經有先進的海底探險裝備,但如果一旦面臨不可測的危險,十有八九會九死一生。
不過即便是困難重重,但水下的誘惑還是讓許多探險者甘愿冒險。1982年一個名叫梅爾·費雪的美國人,就冒險在水下找到了當年西班牙的“阿托卡夫人號”沉船,從沉船上打撈出折合人民幣約27個億的財物。另外還有1998年一個名叫沃爾特法恩的德國人,在印度尼西亞附近的海域內,打撈出古代中國的沉船,也讓沃爾特發了一筆橫財。
再比如說當年的“泰坦尼克號”,船沉后不知有多少人爭搶著要去打撈,因為泰坦尼克號是當時最豪華的一艘船,船上的珍寶會讓人為之瘋狂。
還有號稱“東方泰坦尼克號”的“泰興號”,是我國清道光年間的一艘大型商船,負責運輸我國的瓷器絲綢等,還有大量的金銀珠寶。1822年,“泰興號”被海盜盯上,在躲避海盜時沒看清方向,一頭扎進暗礁中,瞬間沉沒在海底,船上的貨物也隨之落入海底。后來有許多人想要打撈這艘沉船,但無奈技術不夠,計劃就一直擱淺。
一直到1999年,一個名叫麥克·哈徹的英國業余考古人、專職盜寶者組建起一支打撈隊,開始對“泰興號”進行專業的打撈工作。這次打撈讓麥克·哈徹狠狠賺了一筆,僅僅是沉船上成小山一樣堆起來的名窯德化瓷器就值幾個億,還有幾百斤重的金銀,由于在此之前沒有人來打撈,所以在這很長的時間里,除了觸礁后自然破碎的物件外,沉船上所有的東西仍舊保存完好。
事后經過統計,麥克·哈徹大約獲利了4個多億,簡直是暴利!這件事也激發了我國,下定決心惡補水下考古知識,因為在此之前我國的考古還集中在地面上,海底的幾乎沒有,眼睜睜看著自家的寶貝被外國人撈走卻無可奈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