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武俠小說,就不得不提及武俠小說的“三巨頭”,梁羽生、金庸和古龍。其中最早開始涉足武俠小說的是梁羽生,然而影響更廣的,則是金庸和古龍。無論是金庸武俠還是古龍武俠,都在武俠的基礎上,融入了各種元素。
如王朔般,有人認為武俠是“不入流”的。雖然武俠小說純屬虛構(gòu),甚至然而真正讀過金庸武俠和古龍武俠的讀者,便能觀察到,他們留下的武俠小說,已經(jīng)超過了小說的一般范疇,涉及的范圍極其廣闊,從人情世故、歷史天文、琴棋書畫,甚至是中醫(yī)脈絡,易學星象,琴棋書畫等等,無所不包,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它們還是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的。
有句俗話叫“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也有句古話叫“強中自有強中手”,很多人會拿金庸武俠和古龍武俠作為對比,就像將二者擺在華山論劍上,爭出個天下第一。今天,則從一個側(cè)面,從詩詞的角度,看看在武俠小說中,金庸的詩和古龍的詩,誰更勝一籌。
武俠中,不可或缺的便是劍客,金庸武俠中的第一劍客,便是獨孤求敗,古龍武俠中的劍客,便是西門吹雪。
金庸在《天龍八部》中,這般描寫劍客:
《少年游.本意》,青衫磊落險峰行,玉壁月華明。馬疾香幽,崖高人遠,微步縠紋生。誰家子弟誰家院,無計悔多情。虎嘯龍吟,換巢鶯鳳,劍氣碧煙橫。
古龍在武俠小說中,較少有原創(chuàng)的詩,其中《多情劍客無情劍》的開篇,可以被看作是描寫劍客的一首詩:
冷風如刀,以大地為砧板,視眾生為魚肉。萬里飛雪,將穹蒼作烘爐,熔萬物為白銀。
通過對比這兩首詩,很容易看得出,金庸詩中所描寫的劍客,更加的霸氣,正義凜然,而古龍詩中所描寫的劍客,更高的浪漫,冷酷無情。
其實古龍的寫作風格與金庸不同,金庸的武俠,格局嚴謹,思維縝密,而古龍的武俠,則天馬行空,筆墨揮灑,由于風格不同,所以以古龍的性格,不會停下來去推敲每一個韻腳,每一聲格律。
金庸武俠一共十五部,而古龍寫了近六十八部武俠,這六十八部武俠中,原創(chuàng)的接近古體詩的,僅有一首,那是在《武林外史》中:
“千金揮手美人輕,自古英雄多落魄,且藉壺中陳香酒,還我男兒真顏色”,這也是一首很浪漫的詩,有美人有美酒。
說詩的爛漫,則古龍更甚金庸,如果說詩的格局視野和韻味,則金庸更甚古龍。當然,也有讀者認為,風格不同,根本就不能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