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優質、高效的課堂是教學永恒的追求。因而,我認為一堂好課的評價標準應該是進行有效教學,要做好,很不容易,但這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目標明確,且能達到。好課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度高。既要關注能否按照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的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實現,任何割裂三維目標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教師應該不斷挖掘教材中、生活中的德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靈活滲透,將思想教育貫穿于日常教學活動中。
2.教學方法得當,思維訓練和技能操作到位。首先,要關注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這主要是看教師在課堂上能否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對其所教學科愛學、會學、善學。其次,一堂好的教學課,我們不僅要關注教師講得多么精彩,更關注學生學得多么主動。因為,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是新課程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而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又與教師的教學密切相關,所以,教師不能以自己預設的教學方案和思路去取代學生的思路,更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學生,讓學生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并從中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習中學會主動發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3.教學流程清晰,組織有條不紊。教師要力爭上“整潔、干凈”的課。課前要“洗課”,盡可能地使自己的每句話、每個問題都能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堅決“洗”去那些與教學無關的廢話,最大限度地減少無效的教學行為,把“洗”出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來開展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有的教師一連提出好幾個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開始提問下一個問題,這種貌似自主、合作的學習沒有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4.信息流量充分,資料取舍把握好。既要關注師生共同完成了多少教學內容,還要注意資料的取舍,為學生的主動建構提供學習材料、時間及空間上的保障。如果,一堂課上教師從始至終沒在黑板上寫一個字,講的每句話都打在課件上,而把該落實的教學目標給忽視了,這樣的情景表面上轟轟烈烈,氣氛熱鬧非凡,但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5.師生、生生之間保持有效互動。表現在,首先,是否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保持有效,也即交流活躍,參與的量和質都高。其次,是否為學生留下了充足的發展空間。在課堂上教師能否不僅解放學生的耳,還要解放學生的腦、口、手等方面都是評價是否是一堂好課的標準。
來源: 南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