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惱于怎么寫作文的你,不妨來看看改作文的人是怎么說的~
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是什么?
我們評定作文的優劣,主要是看文章的內容與思想,鼓勵考生敢說真話,敢講自己,對于有思想、有才性、有個性、有見解的作文,我們給予高分;退而求其次,也是文從字順,說理自然,敘述流暢,故事可信,有些小小感想的作文。我們反對過于模式化、套路化的作文,過于強調文章的架構與步驟,而這些東西又不能承載其內容的作文,在北京高考作文中是得不了高分的。 能夠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喜怒憂樂、生活百味等形諸筆端,談一點感觸,講一些體會,做到文從字順、事具意全,就是好作文。
我們提倡孩子們敢寫自己的生活,敢寫自己的喜樂甚至憂愁,敢寫百樣十色的社會,甚至批判社會現實,只要他說的有道理,我們都鼓勵與認可。社會與考生必須信任閱卷員,敢于表現,敢于創作,只要你有出色的表現,是會被伯樂發現的。
閱卷老師喜歡什么樣的作文?
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我曾將“高考體”作文歸結為15個小類:空言泛語體、小資美文體、爹死娘病體、故事拼湊體、亮點閃光體、文白夾雜體等等。很多作文用抒情的語調,心靈感應式的感觸,無病呻吟的口吻來描述與議論;或者事先準備幾個看了開頭就知道結尾的心靈雞湯類勵志故事,無論什么題目,都用這幾個故事編織成文。這類作文的流行,與全社會虛假成風、矯揉造作的風氣有著密切的關系。
我以為,感人的故事不一定非要感天動地。寫對平淡生活的真實體味,寫平凡的人和事,文章也會出彩。從體裁上說,不一定過多地寫議論文,編湊出一堆哲理與空泛的議論,或者牽強拉入名人名言,引證類比,矯揉造作,浮在半空。
鼓勵考生敢寫敢發揮,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敢說實話,講自己真正的感悟與生活,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用真誠、真心、真情和樸素雅潔的語言,來描寫身邊的人和事,就是好作文。不要一開口就是歷史人物、歌功頌德,或者與自己生活相距甚遠的英雄題材。身邊的人與事不一定要華麗描寫,只要真心、真情、真實即可。
高考作文“允許文章有瑕疵”
作為一個參加高考閱卷20多年的老閱卷員,尤其是近些年來我負責北京市語文高考的評卷工作,在這方面我還是有些發言權的。
我們的閱卷工作,每年都經過多日的試評,在全體閱卷員熟練掌握標準后方進入正評。作文組還要進一步摸清考生答題情況,制定標桿作文(更準確地說是樣文,每個分數段都有幾篇),才逐漸進入背靠背的雙評工作。在雙評超出閾值時,就會自動進入三評,極個別三評仍不能定的卷子,就會由題組長甚至閱卷組領導作最終判定,力爭做到準確、公正、公平,萬無一失。
高考閱卷有時間限制,必須在10天左右閱完所有試卷。確實不可能用太多時間去品評一份高考作文。閱卷員要在很短的時間內讀完全文,給出一個合理的分數。這就對閱卷員的能力與素養要求極高。作文閱卷員都是有豐富經驗的大學與中學教師,他們對高考作文和高三學生的作文水平非常了解,對當年高考作文試題的分析與樣卷評判非常熟悉,能保證閱卷速度和閱卷質量。再加上雙評的“雙保險”,甚至有的卷子到三評、四評,就更從制度上確保了作文閱卷的公正性與準確度。
在實際閱卷中,我們堅持“兩個可允許”與“兩個不允許”:允許考生水平有限,允許文章有瑕疵;不允許以高校師生作文水準論高低,不允許以中學教師各自教學水準論高低。這就要求每個閱卷員,絕不能將個人好惡滲入高考閱卷中,必須以閱卷組制定的參考答案為標準,既沒有什么指向性的“打十環”,也不存在具有傾向性的喜歡什么文體或者風格。
以上內容摘編自北大中文系副系主任、多年擔任北京高考語文閱卷組負責人的漆永祥教授近年來關于高考作文評閱的觀點。
我們如何才能寫好高考作文?
1.準確審題
(1)審題要準確
即明確命題意圖是什么,題旨是什么。
(2)審題要全面
全面是指從整體上把握材料的內涵,正確、全面理解材料的主旨,切忌片面。
2.注重立意
(1)立意要高雅
高雅是指文章的立意要清晰,感情傾向要積極健康。
(2)立意要新穎
所謂新穎,就是要打破常規思維,選取新的切入點,發他人之所未發。
(3)立意要深刻
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對材料進行深刻的挖掘,不可空泛而談。
3.注意卷面整潔
不是說字要寫的很好看,起碼要工整。
4.進一步強化文體意識
文體特征鮮明,平時加強寫作訓練,練習規范的議論文、記敘文等文體的寫作。
5.結構要合理,思路要清晰
文章的結構很重要,思路要清晰,要讓閱卷老師在三十秒內知道你寫的是什么。
6.學會正確運用素材
首先運用的素材要對,寫錯不如不寫。最好能運用比較新的素材,不然評卷老師也會看厭。最后素材要與觀點配套,是不可或缺的,或者是錦上添花的。
7.要有點題意識
在開頭結尾必須點題、扣題,讓改卷老師一眼就知道你寫的是什么。
8.要有“亮點”意識
亮點可以整潔規范的書寫,還可以是豐富的文化底蘊,多彩的事例概括,真摯的感情,華美的語言,獨特的人生感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