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十人九腰痛”,如今腰椎病已成為臨床上最常見的疼痛性疾病,據統計,此類病人占骨科門診數的1/2。國家衛生部某項統計顯示:我國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億,其中,15.2%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并且年齡也逐漸低齡化。
人類是直立動物,在站立時椎間盤受到的壓力就越大,尤其以腰椎間盤更為明顯,因此受到傷害的機會就更多。椎間盤是脊椎骨骼間負責減震的裝置,所以有彈性是它的最大特色。椎間盤包括三種結構:上下軟骨、作為圍墻的纖維環和膠狀的髓核。在這三種成分中,軟骨最堅固,彈性效果最強的是髓核,最容易磨損的是纖維環。當纖維環受到磨損后,膠狀的髓核就會溢出,并擠占神經的居住空間。隨著神經被侵占地盤的多少,又分為膨出、突出以及椎管狹窄。
其實腰間盤突出在發病之前都是有一些前驅癥狀的,我們及時觀察,能在發病之前知道,對康復的幫助也是很大的。由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在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所以在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癥之前,就有可能因為椎間盤退行性改變而出現一系列前驅癥狀。
(1)腰部疼痛:據資料統計顯示,臨床上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約有95%以上的人一生中有過腰腿痛的經歷,其中20-50歲是腰椎間盤突出疾病的高發人群。主要表現為下腰部肌腰骶部的鈍痛,平臥時減輕,活動后加重,重者呈痙攣性劇痛,這主要是神經根受壓引起的炎癥性疼痛。
(2)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疼痛主要沿臀部、大腿及小腿后側至足跟或足背,呈放射性刺痛。嚴重者可呈電擊樣。一般多發于單側。這是由于椎間盤突出早期神經根底部的炎癥化學性刺激造成的,后期炎癥和消退后機械性壓迫往往出現麻木或下肢發涼。
(3)肌肉力量減弱或癱瘓:一般可出現脛前肌群及足背肌群麻痹,出現足下垂。繼發產生椎管狹窄可出現間歇性破行。
(4)馬尾神經病變:中央型突出較重者,壓迫馬尾神經可出現會陰部麻木、刺痛,排便、排尿無力,女性可出現尿失禁,男性可出現陽痿。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在生活中提重物的時候,需要注意一些護理方法。尤其是搬運重物時,需要注意姿勢,盡量的減少腰部的壓力,減少拉傷的現象,在撿東西的時候,也要彎下腰來,不要一個腳站立,夠不到的硬夠,造成摔倒現象。
腰間盤突出病人注意進行適當的康復體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急性期應該靜養,不宜運動。在病情穩定后可以進行適度的運動。關于腰突的鍛煉方法,說得最多就是倒走和飛燕了,在這里我給大家提出一種新的練習方法,就是打通你的小周天。放松仰臥于地板,兩手抱于頸,看起來像是要做仰臥起坐,頭被略微抬起,開始做原地踏步的動作。這里的原地踏步不是一個動作,而是一種想象,躺在那里,腳跟貼著地板,兩腳一收一伸踩著虛空,模擬做原地踏步的動作。注意動作幅度不要太大,同時頭隨著腳的伸縮而向左右擺動,收左腳時頭向右擺,收右腳時頭向左擺。
這個動作主要是鍛煉整個脊椎,也就是督脈,督脈是陽經之海,總攝各調陽經。能夠升發人體陽氣,所以這個方法,只要練上幾下,就會讓人渾身發熱,氣血旺盛。尤其對于腎臟有很好的強壯作用。且活血通絡作用很強,可康復虛寒證及腰腿病,對心臟及腦供血不足的人效果明顯,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有很好的康復作用。
不過要注意的是,鍛煉時脊椎供血非常旺盛,但是有些人脊椎長期有瘀血阻滯,或側彎,或膨出,或鈣化。這時就會感到脊椎某些部位會產生一過性的較強烈痛感,也就是好血在沖擊這些病灶。患者不必擔心,這種痛感很快就會過去。但為了使鍛煉更加順暢安全,練習時要循序漸進,時間寧少勿多,以不疲勞為準。如在練完后,取俯臥位,讓家人用掌根從頸一直按摩到尾骨,常會發現有格外疼痛的點,需稍加仔細按摩,這樣可加速打通督脈。也可防止較強烈的疼痛發生,效果會更為明顯。
2000年的冬天,老爸因為去搬瓷磚,猛然感覺腰出了問題,但是沒有在意。到06年的時候發展為脊柱側彎、跛行、痛不能寐,這時老爸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到醫院一檢查,說是腰椎間盤突出,開了一堆藥。老爸吃完了,感覺作用不大就自己找書看,偶然間學到了這個方法,每天堅持鍛煉十分鐘,與此同時還用一個叫普什么世貼的,雙管齊下,兩三個月后吧,算是徹底擺脫了此病。
最后,患者還要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勞逸結合。長期或反復的精神緊張、焦慮、悲觀等情緒變化,可使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發展肌萎縮,應保持樂觀情緒,配合康復,做到勞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