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是重地,是為家人做出一日三餐美好的地方。
做飯炒菜,也幾乎成為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很多人認為炒菜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對烹飪樂此不疲。
為了追求菜肴的色香味,在做菜時喜歡加入大量的調料,大火高溫爆炒......
但是,當你享受做菜帶來的滿足時;殊不知,炒菜時一些不經意的小習慣和方式,不僅會使菜的營養大打折扣,有損健康;甚至還會釋放出致癌物……增加患癌的風險!
炒菜時的5個壞習慣,容易誘發癌癥
1、反復用油
炸東西時,油的用量大,會剩下很多油;大部分人都會不舍得倒掉,會存著下次用來炒菜或炸東西時再用;
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用過的油里含有各種殘留的有害物質,如丙烯酰胺等;
這些油脂如果持續受熱,還會繼續產生致癌物,主要是苯并芘的成分,還有些醛類、雜環化合物等。
「苯并芘」——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確認的 1 類致癌物。而且使用過的油已經發生氧化,存放不當,更容易變質。
建議:油最好只用一次,在控制好油溫的情況下,最多使用2~3,食用油主要是動物性和植物性,盡量選擇植物性油。
2、放鹽太多
鹽食用過量,容易導致血容量增加,對血管壁的側壓力增加,導致血壓增高和血管硬化。
而且調查表明,鹽攝入量和胃癌風險之間有正相關性。也就是說:吃得越咸越重口,越容易得胃癌。因為食鹽的高滲透壓對胃黏膜造成損害,從而造成一系列病理改變。
所以,越是堅持少鹽、低鹽的飲食,越有利于預防胃癌。
3、炒菜油冒煙時才下鍋
生活中,很多人炒菜時喜歡用高溫爆炒,習慣于等到鍋里的油冒煙了才炒菜,認為這樣才顯示出廚藝高超。殊不知,炒菜時溫度越高、時間越長,出來的食物顏色越深,產生的有毒和致癌物通常就會較多。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食物本身的營養流失。
炒菜時經常這樣做,會很容易患上癌癥,建議在烹飪過程中,最好是熱鍋冷油,油在高溫狀態下產生的反式脂肪酸對人體是有害的。
4、炒菜不刷鍋
炒完菜不刷鍋接著炒,看似干凈的表面會附著經過一次高溫加熱的油脂和食物殘渣,當再次高溫加熱時,很容易燒焦,就會產生有害物質如苯并芘;苯并芘是一種常見的致癌物,它對眼睛、皮膚有刺激作用,可經由呼吸道進入體內,導致肺癌和心血管疾病。
5、總喜歡煎炸食物
很多人偏愛煎、炸食物,本身煎炸就不是一種健康的烹調方式,常吃會增加患癌的風險。
像土豆、饅頭這樣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的淀粉類食品,以及一些蔬菜,在煎炸、燒烤等高溫(溫度通常超過 120℃)烹調時,容易產生前面提到過的 2B 類致癌物,丙烯酰胺。
建議:在做煎炸食物時,最好在外面裹上一層面糊,可以減少致癌物的產生,控制好火候大小、不要炸過久,更不要炸焦;偶爾吃一次還好,不要長期大量的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