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草藥圖片大全 >> 內科病用藥 >> 腎炎用藥篇

中草藥圖片大全之--葫蘆茶

別名  剃刀柄、蟲草、金劍草、咸魚草、百勞舌、鯪鯉舌
來源  豆科山螞蟥屬植物葫蘆茶Desmodium triquetrum (L.) DC.,以全草入藥。
形態特征  亞灌木狀草本或半灌木,高達1米。根發達,時有側根,質硬而韌。莖直立,與枝均有棱,棱上具粗毛,老漸脫落。單葉互生,葉片卵狀矩圓形,長6-15厘米,寬1.2-3.5厘米,下有具翅的柄,形似倒轉葫蘆,又像一把打開的剃頭刀,翅柄基部有大托葉2枚,托葉披針形,長約2厘米,上有縱槽紋,翅頂有刺狀小托葉2枚。夏、秋開花,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長達35厘米,花萼鐘形,萼齒較長,不等大,蝶形花冠淺紫紅色,長約7毫米,旗瓣扁圓形。莢果扁平或矩圓形,長約4厘米,具5-8節莢,被毛,節間略收縮而呈波狀,每節有種子一粒。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草叢、林緣及丘陵地帶。分布于福建、江西、廣西、廣東、海南、貴州、云南等地。
采集加工  夏秋采收,鮮用隨時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
藥理作用  葫蘆茶水煎液可對抗娃兒藤的非水溶性總生物堿所引起的犬嘔吐,用量為葫蘆茶臨床用量的10倍。
性味功能  微苦、澀、涼,清熱解毒,消積利濕,殺蟲防腐。
主治用法  預防中暑,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腎炎,黃疸型肝炎,腸炎,細菌性痢疾,小兒疳積,妊娠嘔吐,菠蘿中毒,小兒硬皮病。用量15-6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民間腌制咸魚、肉類,放入本品,可防蠅蛆。
參考配方  1.急性腎炎水腫:①葫蘆茶60克,水煎服,每日1劑。②葫蘆茶、冬瓜皮各30克,茅根30-60克,麻黃10-15克,枇杷葉15克,杏仁12克,水煎分2次服。
2.小兒疳積:葫蘆茶5份,獨腳金5份,苦楝子1份,香附2份,水煎濃縮成每100毫升含生藥120克,每日15-30毫升,分3次服,6天為一療程。
3.妊娠嘔吐:葫蘆茶30克,水煎,3次分服。
4.硬皮?。孩脔r葫蘆茶、蜂窩草各1斤,搗爛加鹽少許,炒熱,每天上午外搽患處一次。②用干葫蘆茶、蜂窩草各3斤,加水70斤,煎成藥液60斤,每日下午浸泡全身一次。
5.鉤蟲?。汉J茶半斤,加水800毫升,煎至250毫升,分2次早晚空腹服。10天后進行大便復查。
6.滴蟲性陰道炎:葫蘆茶30克(鮮品60克),水煎分2次服。

腹水草別名  兩頭爬、兩頭粘、兩頭鎮、仙橋草、釣魚竿、釣竿藤、爬巖紅、兩頭生根

來源  玄參科腹水草屬植物腹水草Veronicastrum axillare (Sieb. et Zucc.) Yamazaki.,以全草入藥。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長1-2米。莖細長,無毛或被疏短毛,上部呈蔓狀,頂端著地處可生根。葉互生,具短柄,長橢圓形或長卵形,長4-12厘米,寬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廣楔形,邊緣有鋸齒,上面綠色,下面紫紅色,入秋后或皆呈紫紅色,無毛,少在葉脈上有短毛。秋季腋生穗狀花序,卵形,長1.5-3.5厘米,近無柄,花密集,萼5深裂,花冠紫紅色,管狀,近相等的4裂,花冠管部超過萼片,萼片邊緣有小睫毛,雄蕊2,超出花冠很多。蒴果卵圓形,扁平。

    近種毛腹水草,莖上有短柔毛,葉片狹卵形,下面帶紫色,花穗近球形,常混用。

生境與分布  生于林下草地、水溝旁、山坡較陰濕處。分布于長江流域各省,尤以浙江為多。

采集加工  夏、秋采集。

性味功能  苦、辛、涼,有小毒。散瘀解毒,利尿消腫。

主治用法  腹水,水腫,小便不利,月經不調,閉經,跌打損傷,外用治腮腺炎,疔瘡,燒燙傷,毒蛇咬傷。用量15-3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孕婦忌服。

參考配方  1.腹水:①腹水草15-30克,水煎,分2次空腹服。②腹水草根、海金砂各10克,水煎加糖調服。

2.燒傷:腹水草洗凈搗爛,水煮1小時,取濃汁加等量菜油,再煮半小時,外搽創面。

3.感冒咳嗽:腹水草15克,水煎服。

4.乳癰:腹水草30克,水煎服。

5.晚期血吸蟲?。焊顾?0克,水煎服。

6.痄腮、疔瘡:腹水草適量,搗爛敷患處。

7.小便不利、經水不通、風濕痛:腹水草10克,水煎服。

8.燙火傷、毒蛇或犬咬傷:腹水草嫩葉搗爛外敷。

9.急慢性腎炎、水腫:腹水草30-60克,水煎服。或加半邊蓮15克,水煎服。

10.肝硬化腹水:腹水草、半邊蓮、野葡萄根各30克,淮山15克,雞內金、海藻、昆布各10克,水煎服。

11.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腹水草、烏韭各15克,白英30克,石韋、半枝蓮、茵陳各10克,車前草20克,水煎服。

石韋別名  小石韋、飛刀劍、石皮、石劍、石蘭、金茶匙

來源  為水龍骨科石韋屬植物石韋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大石韋P. sheareri (Bak.) Ching.有柄石韋P. petiolosa (Christ) Ching.,以全草入藥。

形態特征  1.石韋: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根狀莖細長,如鐵絲而橫走,被有披針形的茶褐色鱗片,邊緣有睫毛。葉近二形,疏生,相距1-2厘米,葉柄基部有關節,被星狀毛,葉片披針形至卵圓狀橢圓形,長8-20厘米,寬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窄,中脈及側脈明顯,葉上面疏被星狀毛或無毛,有小凹點,下面密被灰棕色星狀毛。孢子葉背面全部著生孢子囊群,無囊群蓋。

2.大石韋(廬山石韋):本種根狀莖粗短,葉一型,亞簇生或近生,葉片廣披針形,長20-40厘米,寬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稍寬,心形至圓形,兩邊呈不等的亞耳形。

3.有柄石韋:多年生附生草本,根狀莖如粗鐵絲,長而橫走,根須狀,葉疏生,厚革質,干后卷起,葉二型:營養葉稍短,柄約與葉片等長,葉片卵圓形,長3-4厘米,寬5-20毫米,鈍頭,基部下延至葉柄,全緣,葉上面無毛,有排列整齊的小凹點,下面密被灰棕色星狀毛。孢子葉較長,卵圓狀矩圓形,長3-12厘米,葉柄較葉片長,孢子葉背面全部著生孢子囊群,無囊群蓋。

生境與分布  多生于山坡、石邊,、石縫陰濕處,或附生與樹干上。石韋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等省。大石韋分布于長江以南各省。有柄石韋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長江中下游各省,山東亦有。

采集季節  全年可采。

藥理作用  1.石韋水煎液有鎮咳祛痰作用,24小時痰量逐漸減少,變稀,易咳出。治療后大單核細胞數量增加,吞噬細胞吞噬力加強。2.石韋對因化療及放療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3.石韋提取物試管內對流感桿菌抗菌作用極弱,但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可能與活躍網狀內皮系統,促進細胞吞噬力有關。

性味功能  苦、甘、涼。利尿排石,清肺瀉熱,止血。

主治用法  腎炎水腫,膀胱炎,泌尿系結石,慢性氣管炎,哮喘,肺膿瘍,咯血,衄血,吐血,尿血。用量6-10克。

參考配方  1.慢性支氣管炎:石韋、冰糖各60克,水煎服。重癥為一日量,輕癥為二日量。

2.放、化療引起的白血球下降:石韋30克,紅棗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3.泌尿系結石:石韋、車前草各30-60克,梔子30克,甘草10-15克,水煎當茶飲。

4.急、慢性腎炎,腎盂腎炎:有柄石韋葉20片,水煎服。

石筋草別名  西南冷水花、狗骨節、軟枝三股筋、草本三股筋、石巖菜、蛇踝節、石稔草、全緣冷水花、六月冷、血桐子草、恒春冷水麻、歪葉冷水麻

來源  為蕁麻科冷水花屬植物石筋草Pilea plataniflora C. H. Wright.,以全草入藥。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無毛,根莖長,匍匐生,多少木質化,生根,纖維狀。莖肉質,高10-70厘米,粗1.5-5毫米,基部常多少木質化,干時帶藍綠色,常被灰白色蠟質,下部裸露,節間距0.5-3厘米,分枝或幾無分枝。葉薄紙質或近膜質,同對的不等大或近等大,形狀大小變異很大,卵形、卵狀披針形、橢圓狀披針形、卵狀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15厘米,寬0.6-5厘米,先端尾狀漸尖或長尾狀漸尖,基部常偏斜,圓形、淺心形或心形,有時變狹近楔形,邊緣稍厚,全緣,有時波狀,干后上面暗綠色或藍綠色,下面淡綠色,常呈細蜂窩狀,疏生腺點,鐘乳體梭形,長0.3-0.4毫米,在上面明顯,基出脈3-5條,多為3條,其側出的一對弧曲,伸達近先端網結或消失,側脈多數,常不規則的結成網脈,外向的二級脈在遠離邊緣處彼此網結,有時二級脈不明顯;葉柄長0.5-7厘米;托葉很小,三角形,長約1-2毫米,漸脫落。花雌雄同株或異株,有時雌雄同序;花序聚傘圓錐狀,有時僅有少數分枝,呈總狀,雄花序稍長過葉或近等長,花序梗長,纖細,團傘花序疏松著生于花枝上;雌花序在雌雄異株時常聚傘圓錐狀,與葉近等長或稍短,花序梗長,纖細,團傘花序較密的著生于花枝上,在雌雄同株時,常僅有少數分枝,呈總狀,與葉柄近等長,花序梗較短。雄花帶綠黃色或紫紅色,近無梗,在芽時長約1.5毫米;花被片4,合生至中部,倒卵形,內凹,外面近先端有短角突起;雄蕊4,退化雌蕊極小,圓錐形;雌花帶綠色,近無梗;花被片3,不等大,果實中間一枚卵狀長圓形,背面增厚略成龍骨狀,長及果的1/2或更長;側生的2枚三角形,稍增厚,比長的一枚短1/2或更長,退化雄蕊橢圓狀長圓形,略長過短的花被片。瘦果卵形,頂端稍歪斜,雙凸透鏡狀,長0.5-0.6毫米,熟時深褐色,有細疣點?;ㄆ?4)6-9月,果期7-10月。

生境與分布  產于云南、四川、甘肅、陜西、湖北、貴州、廣西、海南、臺灣等省區。常生于半陰坡路邊灌叢中石上或石縫內,海拔200-2400米。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多鮮用。

性味功能  辛、酸、溫。舒筋活絡,消腫利尿。

主治用法  風寒濕痹,筋骨疼痛,手足麻木,腎炎水腫,尿閉。用量15-30克,水煎或泡酒服。

參考配方  腎炎水腫,尿閉。用量15-30克,水煎或泡酒服。



白茅根別名  絲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

來源  為禾本科白茅屬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 Beauv.var.major(Nees)C.E.Hubb.,以根狀莖入藥。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根狀莖白色,橫走于地下,密集,節部生有鱗片,先端尖,有甜味。稈叢生,直立,節具有長4-10毫米的白色柔毛。單葉互生,集于基部,老時基部常有破碎呈纖維狀的葉鞘。葉舌干膜質,鈍頭,葉片扁平,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5-60厘米,寬2-8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窄,邊緣及背面較粗糙,主脈明顯。夏季開花,圓錐花序圓柱狀,長5-20厘米,分枝密集,小穗長3-4毫米,有柄,基部的白色絲狀柔毛長于小穗3-5倍,兩穎片相等或第一穎片稍短,第一穎較窄,第二穎較寬,第一外稃卵狀長圓形,內稃缺如,第二外稃披針形與內稃等長。

生境與分布  喜陽耐旱,多生于路旁、山坡、草地中。全國各地均產。

采集季節  冬、春季挖采。

藥理作用  1.本品水煎劑對家兔有利尿作用。2.白茅花水浸劑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縮短凝血和出血時間的作用。白茅根粉撒于狗或兔的股動脈出血處,壓迫1-2分鐘,有止血作用。

性味功能  甘、寒。清熱利尿,涼血止血。

主治用法  急性腎炎水腫,泌尿系感染,衄血,咯血,吐血,尿血,高血壓病,熱病煩渴,肺熱咳嗽。用量:15-30克。

參考配方  1.麻疹口渴:白茅根30克,水煎頻服。

2.鼻出血:白茅根30克,水煎,冷后服,也可加藕節15克同煎。

3.胃出血:白茅根、生荷葉各30克,側柏葉、藕節各10克,黑豆少許,水煎服。

4.急性腎炎:鮮白茅根60-120克,水煎分2-3次服,每日一劑。

5.白茅花有止血作用,可用于衄血、咯血、吐血等癥。

6.熱淋、血淋:白茅根60-120克,水煎,冷后代茶飲。

7.跌打內傷吐血:白茅根60克,馬蘭30克,水煎加白糖少許服。

8.胃熱嘔吐、酒醉嘔吐、夏日口渴少津:白茅根60克,蘆根60克,水煎服。

9.吐血、衄血:白茅根60克,芭蕉樹蔸60克,水煎服。

10.勞傷吐血:白茅根120-240克,搗爛絞汁,開水沖服。


豬 苓別名  野豬糞

來源  為多孔菌科多孔菌屬植物豬苓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Fr.,以菌核入藥。

形態特征  菌核埋生于地下,為不規則塊狀,表面凹凸不平,皺縮,多腫疣,黑褐色,有油漆光澤,內部白色或淡黃色,子實體多數由菌核上生長,伸出地面,有柄,柄多次分枝,每枝頂端有一菌蓋,菌蓋肉質,干后硬而脆,圓形,中部臍狀,近白色至淺褐色,無環紋,邊緣薄而銳,常內卷,菌肉薄,白色,菌管與菌肉同色。

生境與分布  多寄生于樺、柞、柳、槭及山毛櫸科植物的樹根上。我國大部份地區有分布。

采集加工  一般夏、秋采挖。春耕和秋翻時易發現,生長本菌的地方土壤松而凸起,不愛生草,夏季往往在凸起處生出白蘑菇。發現后挖出一層,繼續往下挖,常有2-3層,趁濕除凈泥土,曬干。

藥理作用  1.人口服豬苓煎劑,相當于生藥5克,在6小時內尿量明顯增加,豬苓煎劑給家兔或犬灌胃或靜注,均引起明顯的利尿,并促進鈉、氯、鉀的排出。2.去腎上腺的大鼠同時服豬苓煎劑與去氧皮質酮,5小時內尿量反而減少,尿中鈉、氯、鉀比對照組改變不大。

性味功能  甘、平。利尿,滲濕。

主治用法  水腫,小便不利,泌尿系感染,腹瀉,久服輕身耐老,主腫脹滿腹急痛,治渴除濕,白濁帶下,妊娠子淋胎腫。用量:6-15克。

參考配方  1.水腫,小便不利:豬苓、茯苓皮、澤瀉各10克,車前子、滑石粉各12克,水煎服。

2.腹瀉:豬苓、茯苓、白術、白扁豆各10克,水煎服。

3.急性腎炎,全身浮腫,口渴,小便少:豬苓15克,水煎服。

4.熱天受暑水瀉:豬苓、茯苓、白術、白扁豆各10克,水煎服。

5.傷寒口渴:豬苓、茯苓、澤瀉、滑石、阿膠各30克,以水4升煮取2升,每服7合,日3服。

6.小兒秘結:豬苓30克,水少許,煮雞屎白3克,調服,立通。

7.通身腫滿:豬苓150克,為末,熟水服方寸匙,日3服。

8.妊娠腫渴,妊娠子淋:方同上法。

豬殃殃別名  拉拉藤、鋸鋸藤、細葉茜草、鋸子草、小鋸子草、活血草、小禾鐮草、鋸耳草

來源  為茜草科拉拉藤屬植物豬殃殃Galium aparine L.var.tenerum (Gren. et Godr.) Reichb.全草入藥。

形態特征  蔓狀或攀援狀一年生草本。莖芊弱,四棱形,多分枝,有倒生小刺。葉6-8片輪生,無柄,葉片膜質,披針狀條形至窄倒卵狀長橢圓形,長1-2厘米或更長,邊緣及下面中脈有倒生小刺。夏季開花,聚傘花序腋生,花小,白色或帶淡黃色,萼齒不顯,花冠4裂,雄蕊4,子房下位,有細小密刺。果小,稍肉質,2心皮稍分離,各呈一半球形,被密集鉤刺。其嫩苗可作菜,但豬食之則病,故名豬殃殃。

生境與分布  生于荒地、菜園、路旁、田邊土壤肥沃處。我國南北各省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  夏秋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藥理作用  本品所含的車葉草甙有降低家兔血壓作用。其乙醇提取物給狗靜注,可降血壓,而不減慢心率。

性味功能  辛、苦、涼,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主治用法  感冒,牙齦出血,急慢性闌尾炎,泌尿系感染,水腫,痛經,崩漏,白帶,癌癥,白血病,外用治乳腺炎初起,癰癤腫毒,跌打損傷。用量30-6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絞汁涂患處。

參考配方  1.乳腺癌、下頜腺癌、甲狀腺腫瘤、子宮頸癌:豬殃殃30克,水煎,加紅糖適量,分3-6次服,每日1劑。如鮮品則用半斤,絞汁加紅糖服??砷L期服用。

2.粒細胞性白血病:豬殃殃60-120克,獼猴桃根30克,喜樹果10-30克,水煎服。

3.急性腎炎水腫:豬殃殃60克,葫蘆殼30克,水煎服。

4.尿路感染:豬殃殃、海金砂、連錢草、鳳尾草各15克,水煎,濃縮,每日分3次服。

5.感冒:豬殃殃6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6.跌打損傷、崩漏、白帶:豬殃殃60克,水煎,水酒對服,每日一劑。

7.淋癥、赤白濁:豬殃殃60-9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8.癰疽疔瘡:鮮豬殃殃適量,搗爛外敷。

9.肋骨打斷,下陷不起:豬殃殃適量,嚼絨,敷骨下陷部分,敷約4-5小時,骨平起后去藥,以免突出。

10.中耳炎:鮮豬殃殃帶果實的藤一把,搗汁,滴入耳中,一日2次。

11.刀傷出血:豬殃殃適量,炕干研末,撒于傷口。

牽牛子別名  牽牛、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子

來源  為旋花科牽牛屬植物牽牛Pharbitis hederacea Choisy.,以種子入藥。

形態特征  一年生纏繞草本。莖左旋,長2米以上,多分支,被短毛。葉互生,具長葉柄,葉片心狀卵形,長3-6厘米,長3裂至中部,呈戟形,先端急尖,基部心形,邊全緣,兩面均被伏生毛。夏季開花,花1-3朵腋生,小花梗極短,總梗一般較葉柄短,萼5深裂,裂片條狀披針形,先端長尖,基部被長毛,外展,花冠漏斗狀,形似喇叭,藍色或紫色、白色,邊緣5淺裂,早晨開放,日中漸萎,雄蕊5,不等長,花絲基部有毛,子房3室,每室有2個胚珠。蒴果球形,基部有外層或反轉的宿萼。種子3棱卵狀,花色淺的種子黃褐色,入藥稱白丑,花色深的種子多黑褐色,入藥稱黑丑。

生境與分布  常生于山坡灌木林中或住宅旁,也有栽培。全國各地均產。

采集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根據種子顏色分別采割。

藥理作用  1.經動物實驗,牽牛子有明顯的瀉下作用。2.此藥由尿排瀉,能加強腎臟活動,使尿量增加,大量服用對腎臟有刺激,使腎臟充血,產生血尿。3.大量服用會有毒性反應,可影響腦神經,尤以舌下神經易受損,產生語言障礙,重者可至昏迷。4.殺蟲:體外試驗對蛔蟲、絳蟲有一定殺滅效果。

性味功能  苦、寒,有毒。瀉下,利尿,消腫,驅蟲。

主治用法  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便秘,蟲積腹痛。用量3-6克。水煎服。入丸、散時劑量減半。孕婦忌服,不宜與巴豆同用。

參考配方  1.肢體浮腫、尿少:黑牽牛(炒)120克,大黃60克,甘遂(醋制)、紅牙大戟(醋制)、芫花(醋制)、青皮、陳皮各30克,木香、檳榔各15克,輕粉3克(另研),共為細末,水泛為小丸,滑石為衣。每服3克,日服2次,溫開水送下。

2.慢性腎炎并發水腫:黑白丑各120克,研末,每服6克,另用大棗10枚,煎湯加紅糖適量,吞服藥粉,每日1次,連服2-3天。

3.大便秘結:牽牛子微炒研末,每日開水沖服1.5克。

園葉牽牛也做牽牛子入藥。

楤木別名  刺龍包、雀不站、鳥不宿、刺老包

來源  五加科楤木屬植物楤木Aralia chinensis L.,以根皮和莖皮入藥。

形態特征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8米。樹皮灰棕色,有細縱裂,莖枝有不規則散在的角狀刺,小枝密生褐色絨毛和針刺。葉互生,有相對較短的葉柄,二至三回單數羽狀復葉,小葉7-15片,卵圓形或寬卵形,長5-12厘米,寬3-8厘米,先端鈍尖,基部圓或近心形,不對稱,邊緣具鋸齒,上面綠色,疏生糙伏毛,下面灰白色,被黃色或灰色短柔毛,沿脈更密。秋季開白色小花,傘形花序組成頂生疏大圓錐花序,長30-60厘米,花序軸密生黃棕色或灰色短柔毛,并有針刺,萼邊緣有5齒,花瓣5,雄蕊5,子房下位,5室,花柱5,分離或基部合生。漿果狀核果,圓卵形,具5棱,熟時紫黑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林緣、溪邊或向陽山坡。分布于黃河以南至長江流域各省。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

性味功能  甘、微苦、平。有小毒。祛風除濕,利尿消腫,活血止痛。

主治用法  肝炎,淋巴結腫大,腎炎水腫,糖尿病,白帶,胃痛,風濕關節痛,腰腿痛,跌打損傷。用量10-30克。孕婦忌服。

參考配方  1.腎盂腎炎、膀胱炎:楤木30克,廣金錢草10克,糞箕篤、露兜簕各1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2.水腫、腎炎:楤木根白皮30克,水煎服。

3.胃痛:楤木10-15克,南五味子根、烏藥、枳殼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

4.胃病、胃潰瘍、糖尿病:干燥楤木樹皮或根皮10-15克,水煎服,連服數日。

5.骨髓炎、深部膿瘍:楤木、三白草、狹葉山胡椒、白蘞(均為鮮品)各等量,搗爛敷潰瘍處,夏日每日換藥一次,冬日間日換一次。

6.關節痛:楤木根白皮15克,加水一碗,黃酒半碗,煎成一碗,早晚各服一劑,連服數日,痛止后再服3日。

7.腰脊挫傷疼痛:楤木根白皮30-60克,燉豬腳服,同時取根煎湯洗患處。

8.跌打損傷、骨折:楤木根、馬尾松根、杜衡根、青木香根(均鮮品)適量,搗爛外敷。

9.遺精:楤木根皮30克,水煎去渣,加豬瘦肉150克,燉服。


梓樹別名  臭梧桐、黃金樹、豇豆樹、水桐

來源  紫葳科梓屬植物梓樹Catalpa ovata G. Don.,以果實、樹白皮、根白皮入藥。

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高達10余米,樹冠擴張,嫩枝無毛或具長直毛。葉對生,有長柄,葉片廣卵形或近圓形,長10-25厘米,寬7-25厘米,先端突尖或長尖,基部心形至近圓形,全緣有波齒或3-5淺裂,上面有灰白色柔毛,葉脈尤多,下面疏生柔毛。初夏開淡黃色花,花多數呈頂生圓錐花序,花冠鐘形,長約2厘米,內有桔黃色條紋及紫色斑點,發育雄蕊2,內藏,子房2室。蒴果細長,長20-30厘米,徑5-9毫米,深褐色,幼時疏生長白毛。種子扁平長橢圓形,兩端各有一束白色絲光長毛。

生境與分布  濕潤地區均可生長。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長江流域各省。各地多有栽培。

采集加工  秋季果熟時采收果,陰干或曬干。冬、春季采剝樹皮和根皮,刮去外層粗皮。曬干。

藥理作用  梓樹內鉀離子較多,鉀有排鈉的作用,能促使體內多余鈉離子排出,而有利尿作用。并有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

性味功能  果實(梓實):甘、平。利尿,消腫。皮(梓白皮):苦、寒。去熱毒,療目中疾,利濕熱,治一切疥瘡,皮膚搔癢,殺蟲。

主治用法  果實:浮腫,慢性腎炎,膀胱炎,肝硬化腹水。用量10-15克。皮:外用治濕疹,皮膚瘙癢,小兒頭瘡。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參考配方  1.慢性腎炎,浮腫,蛋白尿:梓實15克,水煎服。

2.時氣溫病,頭痛壯熱:生梓木屑去黑皮,取里白者切一升,水2.5升煎汁,每服8合。

3.風癬疙瘩:梓葉、木綿子、羯羊屎、鼠屎等分,入瓶中合定,燒取汁涂之。

構樹別名  楮實子、楮樹、沙紙樹、谷木、谷漿樹

來源  ??畦鷮僦参飿嫎銪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Vent.,以乳液、根皮、樹皮、葉、果實、種子入藥。

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高達16米。樹皮暗灰色而平滑,有乳汁。單葉互生,葉柄長2.5-8厘米,葉片闊卵形或矩圓狀卵形,長7-20厘米,寬6-1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略偏斜心形,不分裂或不規則的3-5深裂,邊緣有粗鋸齒,膜質或紙質,葉上面粗糙,下面密生柔毛,三出脈。春夏開淡綠色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柔荑狀,長6-8厘米,雌花序頭狀,徑1.2-1.8厘米。聚花果球形,徑約3厘米,肉質,紅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曠野村旁或雜樹林中,也有栽培。分布于黃河、長江、珠江流域各省區。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乳液、葉、果實、種子,冬春采根皮、樹皮,鮮用或陰干備用。

性味功能  子:甘、寒。補腎,強筋骨,明目,利尿。葉:甘、涼。清熱,涼血,利濕,殺蟲。皮:甘、平。利尿消腫,祛風濕。

主治用法  子:腰膝酸軟,腎虛目昏,陽萎,水腫。用量6-12克。葉:鼻衄,腸炎,痢疾。用量10-15克。皮:水腫,筋骨酸痛。用量10-15克。外用時,割傷樹皮取鮮漿汁外擦治神經性皮炎及癬癥。

參考配方  1.腰膝酸軟,頭目眩暈:構樹子、杜仲、牛膝各12克,枸杞子、菊花各10克,水煎服。

2.痢疾:構樹葉90克,焙干研粉,每服6克,烏梅湯送下。

3.鼻衄:構樹鮮嫩葉30克,搗汁服。

4.神經性皮炎、頑癬:①取構樹葉或樹皮中的白汁,涂患處,日數次,持續數日。或用枝葉煎濃液洗浴。②取樹皮中流出的白汁,加95%的乙醇,配成10%的液體。或加凡士林配成10%的軟膏,備用。

5.陽痿、水腫:構樹果15克,水煎服。

6.吐血、水瀉:構樹根皮或樹皮15克,水煎服。

7.急性腎炎,全身浮腫:構樹白皮、桑白皮各10克,豬苓6克,陳皮3克,生姜3片,水煎服。

8.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鮮構樹嫩葉30克,油鹽炒熟,當菜食用。也可煎湯服用。

9.急慢性支氣管炎:構樹根白皮15-30克,水煎服。

接骨木別名  公道老、插插活、馬尿臊、大接骨丹

來源  為忍冬科接骨木屬植物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以全株入藥。

形態特征  落葉灌木,高4-8米。樹皮淡灰褐色,枝條具縱棱線,髓部淡褐色。葉對生,單數羽狀復葉,托葉退化,很小,成突起物,小葉5-7篇,具柄,葉片長圓狀卵形或長圓形,頂端小葉較大,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明顯鋸齒。夏季開花,聚傘圓錐花序頂生,疏散,花小,白色或黃白色,花冠輻射狀,具5卵形裂片,雄蕊5,較花冠短。漿果球形,熟時藍紫色,種子有皺紋。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灌叢中或沙灘上。分布于東北、華北各地,陜西亦產。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

藥理作用  接骨木對小白鼠有顯著的利尿作用。也有抗乙型腦炎病毒及抗腦髓心肌炎病毒的作用。

性味功能  甘、苦、平。接骨續筋,活血止痛,祛風利濕。

主治用法  骨折,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痛風,大骨節病,急、慢性腎炎,外用治創傷出血。用量15-30克。外用適量。

參考配方  1.四肢閉合性骨折、關節損傷、急性腰扭傷:接骨木1.5斤,透骨草、茜草、穿山龍各1斤,丁香0.5斤,共熬成膏,骨折者先整復,涂敷患處。每日或隔日換藥一次。

2.跌打骨折,脫臼:①鮮接骨木根皮錘爛,拌酒糟涼包。包前要整骨復位,包后用鮮杉木皮固定。②接骨木根皮、金腰帶根、毛姜各30克,均為鮮品,搗爛加酒糟炒熱,包于傷處。

3.創傷出血:接骨木研粉,高壓消毒后外敷傷處,用干紗布壓迫2-5分鐘。

4.浮腫:鮮接骨木葉90-120克,和煎過的豆腐水煨吃。吃豆腐和藥水。

5.筋骨折傷:①接骨木根30克,乳香6克,當歸15克,川芎6克,赤白芍各15克,自然銅30克,共研細粉,黃蠟90克溶化于藥粉為丸如黃豆大,每服10克,黃酒送服。②接骨木葉(或鮮根皮)60-150克,黃梔子30克,共搗爛,加黃酒適量炒熱,攤于布上,復位后敷于傷口,固定好。

6.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接骨木120克,鮮豆腐120克,酌加水、黃酒燉服。

7.急、慢性腎臟炎:接骨木、望江南種子各15克,玉米須10克,水煎服。

扁竹根別名  蝴蝶花、鐵扁擔、豆豉葉根

來源  為鳶尾科鳶尾屬植物蝴蝶花Iris japonica Thunb.,以全草和根狀莖入藥。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入地淺,橫生,粗厚,黃褐色。莖直立,高30-60厘米,有條棱。葉劍形,長25-40厘米,寬12-20毫米,鮮綠色,有光澤,先端漸尖。6-7月開花,花葶高出葉外,頂生稀疏的總狀花序,花較大,淡紫色,外花被片倒寬卵形,先端略凹陷,邊緣微齒裂,下部淡黃色,中部有雞冠狀突起,內花被片窄倒卵形,先端2裂,邊緣稍有齒裂,花柱單一,光滑。蒴果倒卵形,種子多數,圓球形。

生境與分布  野生于林邊和陰濕處,常叢生成片。分布于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

采集加工  四季均可采挖。

性味功能  苦、寒。有小毒。全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根狀莖:瀉下通便。

主治用法  全草:肝炎,肝腫大,肝區痛,胃痛,食積脹滿,咽喉腫痛,跌打損傷。根狀莖:便秘。全草用6-15克。根狀莖用3-6克。外用適量,搗爛外敷。

參考配方  1.腎炎水腫、便秘:鮮扁竹根根莖12-15克,水煎服。

2.跌打損傷:鮮扁竹根根莖6-10克,切碎,開水吞服。或用鮮根莖2-3株,洗凈,搗爛,取汁,開水沖服。需要時外敷其他傷藥。

3.臌脹:扁竹根30克,水煎服?;虮庵聃r根3克,切細,米湯吞服。

4.年久瘧疾:扁竹根10-15克,水煎沖少量酒服。

5.火牙痛:扁竹根15克,煮青殼鴨蛋吃。

6.子宮脫垂:扁竹根60克,搗爛炒熱,包敷患處。

注:梓葉飼豬,肥大3倍。

小薊別名  刺兒菜、刺菜、曲曲菜、青青菜、薺薺菜、刺角菜、白雞角刺、小雞角刺、小牛扎口、野紅花

來源  為菊科刺兒菜屬植物小薊Cephalanoplos segetum (Bunge) Kitam.,以全草、根狀莖入藥。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莖基部生多數須根。根狀莖細長,先直伸后匍匐,白色,肉質。莖直立,微紫色,有縱槽,被白色柔毛,上部稍有分枝。葉互生,無柄,葉片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7-10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鈍,有刺尖,基部圓鈍,全緣或微齒裂,邊緣有金黃色小刺,兩面均被有綿毛,開花后下部葉凋落。春、夏季開花,頭狀花序頂生,直立,花單性,雌雄異株,管狀花,紫紅色,雄花花序較小,有不育雌蕊,雌花序較大,有不育雄蕊。瘦果橢圓形或長卵形,冠毛羽毛狀。

生境與分布  生于丘陵、坡地,為常見雜草,全國各地有分布。

采集季節  夏季采帶花全草,鮮用或曬干備用。

藥理作用  1.止血實驗:剪去小鼠尾尖,使血連續流出,給予小薊浸劑后能顯著縮短出血時間。自小薊煎劑中提得一種黃白色粉末狀物質,配成7%水溶液,用于創傷表面,有良好的止血效應。2.小薊含兒茶酚胺類物質,小劑煎劑有直接的擬交感神經藥物作用,其作用可被可卡因和麻黃堿所增強,被芐胺唑啉和加氫麥角堿所對抗,且不易受利血平耗竭兒茶酚胺的影響。小薊煎劑對麻醉后破壞脊髓的大白鼠有去甲腎上腺素樣的升壓作用。對于清醒動物,靜注小薊制劑也能看到短暫的升壓作用。小薊制劑的升壓成分耐熱性強,煮沸濃縮不影響它的升壓作用(此點與腎上腺素不同)。3.小薊煎劑對離體兔心和蟾蜍心臟均有興奮作用。4.動物實驗:對甲醛性關節炎有一定程度的消炎作用。5.有鎮靜作用。6.抑菌:水煎劑對白喉桿菌、肺炎球菌、溶

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苦、涼。涼血,行瘀,止血。

主治用法  全草:衄血,尿血,傳染性肝炎,功能性子宮出血,外傷出血,外用治癰癤瘡瘍。根狀莖:肝炎。全草用量15-30克,根狀莖鮮品30-60 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參考配方  1.尿痛,尿急,尿血:(小薊引子)小薊、生地黃、藕節、炒蒲黃、滑石、當歸、木通、梔子、甘草、淡竹葉各等量,研成粗粉,每次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2.傳染性肝炎:鮮小薊根狀莖60克,水煎服。

3.功能性子宮出血:鮮小薊60克,水煎分2次服。

4.腎炎(血尿癥為主):小薊、藕節、蒲黃各15克,生地12克,梔子10克,竹葉、木通各5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若肉眼見血尿,加琥珀屑1-1.5克,吞服或同用大小薊,地錦草等。若有高血壓,加薺菜干草15-30克。

 

大薊別名  大刺兒菜、大刺蓋、老虎脷、山蘿卜、刺蘿卜、雞母刺、大惡雞婆

來源  為菊科薊屬植物大薊Cirsium japonicum DC.,以全草入藥。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長圓錐形,簇生。莖直立,有細縱紋,基部具白色絲狀毛,基生葉有柄,開花時不凋落,成蓮座狀,葉片倒披針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2-30厘米,羽狀深裂,裂片5-6對,邊緣齒狀,齒端有尖刺,上面綠色,疏生絲狀毛,下面灰綠色,脈上有毛,中部葉無柄,基部抱莖,羽狀深裂,邊緣有刺,上部葉漸小。夏季開花,頭狀花序單一,或數個生于枝端集成圓錐狀,總苞鐘形,長1.5-2厘米,寬2.5-4厘米,被蛛絲狀毛,苞片長披針形,多層?;▋尚?,管狀,紫紅色,裂片5,雄蕊5,花藥頂端有附屬片,基部有尾。瘦果長橢圓形,長約3毫米,冠毛羽狀,暗灰色。

生境與分布  野生于山坡、路旁等地方。我國南北各省區均有分布。

采集季節  春、夏開花前連根挖取。

藥理作用  1.水煎劑、乙醇-水浸劑、乙醇浸劑對狗、兔有麻醉和降低血壓的作用。2.水煎劑在1:4000濃度時能抑制人型結核桿菌生長,乙醇浸劑1:30000時仍有抑制作用。3.本品對腦膜炎球菌、白喉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甘、涼。涼血止血,散瘀消腫。

主治用法  衄血、咯血、吐血、尿血、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后出血、肝炎、腎炎、乳腺炎、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癰癤腫毒。用量15-30克。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參考配方  1.上呼吸道出血:大薊根150克研粉,白糖30克,香料適量,混勻,每服3克,每日3次。

2.肺結核咯血:大薊、小薊、荷葉、側柏葉、茅根、茜草、梔子、大黃、丹皮、棕櫚各適量,共炒碳存性,研細粉。用白藕搗汁,或生蘿卜汁調藥粉,每服10-15克,飯后服。

3.功能性子宮出血、月經過多:大薊、小薊、茜草、炒蒲黃各10克,女貞子、旱蓮草各12克,水煎服。

4.產后流血不止:大薊、杉木炭、百草霜各15克,水煎,分兩次服,每日一劑。

5.慢性腎炎:大薊根30克,中華石薺苧12克,積雪草、兗州卷柏、車前草各15克,加豬瘦肉適量,水燉,早晚分服。

注:同屬植物較多,有野薊、虎薊、煙管薊、青刺薊、藏大薊等,也作大薊用。但飛廉、小薊不可混淆,它止血,不消腫。

大戟別名  京大戟、龍虎草、天平一枝香、臌脹草、將軍草、震天雷

來源  為大戟科大戟屬植物京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以根入藥。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富含白色乳汁。根圓錐狀。莖直立,單一或上部分枝,被白色短柔毛。單葉互生,近無柄,葉片長圓形至長橢圓形或近披針形,長3-8厘米,寬0.5-1.2厘米,先端尖,基部稍狹窄,邊緣有細鋸齒,下面蒼白色,散生柔毛,莖頂5葉輪生而平展,較寬大。7-8月開花,總花序常有5傘梗,每傘梗再分3-4小枝,其基部著生4葉,對生如十字形,每小枝又作一至數回叉狀分枝,分叉處著生近圓形葉一對。夏季各小枝頂端開黃綠色小花,花單性同株,皆生于鐘狀總苞中。花頂端4裂,腺體橢圓形,無花瓣狀附屬物,子房球形,3室,花柱3,頂端2裂。蒴果三角狀扁球形,表面有疣狀突起。種子卵形光滑。

生境與分布  野生于山坡、路旁及原野濕潤處。除新疆、西藏外,分布幾遍全國各省區。

采集季節  春、夏兩季挖取。

性味功能  苦、寒,有毒。逐水通便,消腫散結。

主治用法  腎炎水腫,血吸蟲病肝硬化,結核性腹膜炎引起的腹水,胸腔積液,痰飲積聚,外用治療疔瘡癤腫。用量1.5-3克,或研粉沖服,每次0.3-1克。外用鮮葉適量,搗爛敷患處。孕婦、體虛者忌服。

參考配方  1.急、慢性腎炎水腫:大戟根洗凈,刮去粗皮,切片,每斤加食鹽10克,加水混勻,烘干呈淡黃色,研成細粉,裝入膠囊內,每次服0.5-0.6克,日2次,隔日服1次,空腹時溫開水送服。6-9次為一療程。忌食生冷、辛辣、魚腥及豬頭肉等。

2.肝硬化腹水:大戟根洗凈曬干,研粉,焙成咖啡色,裝入膠囊,每粒0.3克,每3-7日服一次,每次13-16粒,兒童酌減。早飯后2小時溫開水送服,連服至腹水消失。腹水消失后服人參養榮丸調理。

3.腹水:大戟鮮根30克,搗汁,溫開水沖服。

4.跌打損傷:大戟根適量,曬干研末,每次10-15克,甜酒送服。早晚各一次。另用鮮大戟根適量,搗爛外敷。

5.蛇傷引起的腹脹、便秘:大戟根15克,冷開水磨汁服。另用大戟根、半夏根(均為鮮品)各適量,搗爛外敷。

6.疔瘡:大戟鮮葉適量,搗爛外敷。

葉下珠別名  珍珠草、葉下珍珠、葉后珠、十字珍珠草、夜合草、夜合珍珠、山皂角

來源  為大戟科油柑屬植物葉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以全草入藥。

形態特征  一年生小草本,高10-40厘米。莖直立,分枝,通常帶赤紅色。單葉互生,呈二列,極似羽狀復葉,有短柄或近于無柄,葉片長橢圓形,長5-18毫米,寬2-6毫米,先端斜尖或鈍或有小凸尖,基部圓形或稍偏斜,全緣,僅下面近邊沿處有毛。秋季開花,花單性,雌雄同珠,無花瓣,雄花2-3朵,簇生于葉腋,萼片6,雄蕊、花盤腺體6,分離,與萼片互生,無退化雌蕊,雌花單生于葉腋。蒴果扁球形,紅棕色,表面有小凸刺或小瘤體。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或田坎土壁上,較干燥的地方則呈赤紅色。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及南部各省。

采集季節  夏、秋采集全草。

藥理作用  抑菌實驗:本品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抑制作用較強,對溶血性鏈球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微苦、甘、涼。清熱利尿,明目,消積。

主治用法  腎炎水腫,泌尿系感染,結石,腸炎,痢疾,小兒疳積,眼結膜炎,黃疸型肝炎,外用治青竹蛇咬傷。用量:15-3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周圍。

參考配方  1.急性腎炎:葉下珠、白花蛇舌草各10克,紫珠草、石韋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2.腎盂腎炎:葉下珠、白花蛇舌草各60克,廣金錢草3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10-15天為一療程。

3.腸炎、痢疾、膀胱炎:葉下珠、金銀花藤各30克,每日一劑,水煎分2-3次服。

4.小兒嗆水咳嗽:鮮葉下珠15克,枇杷樹皮5克,六月雪3克,水煎服。

5.黃疸:葉下珠30克,水煎服。

6.小兒疳積:葉下珠15-30克,雞肝一具或豬肝50-100克,蒸熟,取肝及湯服。

7.紅白痢疾、暑熱腹瀉:葉下珠30-60克,水煎服。或配鐵莧菜30克,水煎服。

8.風熱赤眼、夜盲癥:葉下珠30-60克,白菊花10克,鴨肝2-3具,共煮,吃鴨肝及湯。

9.竹葉青蛇咬傷:葉下珠全草120克,搗爛敷傷處。

冬瓜別名  白瓜皮、白冬瓜皮

來源  為葫蘆科冬瓜屬植物冬瓜Benincasa hispida(Thunb.)Cogn.,以果皮、種子入藥。瓜瓤、藤、葉也入藥。

形態特征  一年生攀援草本,長約6米,粗壯,密被棕黃色刺毛。單葉互生,具長柄,葉片5裂呈五角狀寬卵形,長15-30厘米,寬長幾等,基部心形,裂凹較深,邊緣有波狀粗齒,兩面均被粗毛,葉脈網狀。葉腋生有分枝卷須。初夏開單性花,雌雄同株,花單生于葉腋,花冠黃色,直徑6-10厘米,花瓣5,倒卵形。瓠果肥厚,矩狀橢圓形或長圓形,長30-60厘米,果皮淡綠色,外面被有一層白色蠟質的粉霜,果肉白色。種子多數,卵形,長約1.2厘米,淡黃白色。邊緣具棱邊或光滑。

生境與分布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以河北、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四川產量較大。

采集季節  食用冬瓜時切皮曬干;取種子洗凈曬干,炒至黃色。

藥理作用  1.口服冬瓜皮在2小時內有明顯的利尿作用。2.冬瓜子有祛痰作用。

性味功能  皮:甘、涼。清熱利尿,消腫。種子:甘、寒。清熱化痰,消癰排膿。

主治用法  皮:水腫,小便不利,用量:12-30克。冬瓜子:肺熱咳嗽,肺膿瘍,闌尾炎,用量:15-30克。瓜瓤:止煩燥熱渴,利小腸,治五淋,洗面澡身,令人悅澤白皙。葉:治腫毒,療蜂叮,主消渴,治多年惡瘡。藤:煎湯洗去黑并治瘡疥,搗汁服解木耳毒,煎水洗脫肛。       

參考配方  1.急性腎炎水腫:冬瓜皮、鮮茅根各30-6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10-15劑。

2.慢性腎炎水腫、蛋白尿:冬瓜皮、生黃芪各30克,水煎服。

3.肺膿瘍:冬瓜子、蘆根、薏苡仁各30克,金銀花15克,桔梗10克,水煎服。

4.體虛浮腫:冬瓜皮30克,赤小豆60克,紅糖適量,煮爛食用。

5.白帶:冬瓜子120克,炒研細末,每服15克,開水送服,每日2次。

6.積熱瀉?。憾先~嫩心,和面煎餅食。

7.消渴煩亂:干冬瓜瓤30克,煎水飲。

8.面黑令白:用冬瓜竹刀去皮切片,酒水各半煮爛濾去渣,熬膏收瓶。每夜涂之。

9.跌撲損傷:冬瓜皮、牛皮膠(銼入鍋內)各30克,炒存性,為末,每好酒熱服15克,飲酒一鐘,厚蓋取微汗。

東風菜別名  盤龍草、山蛤蘆、土蒼術、白云草

來源  為菊科東風菜屬植物東風菜Doellingeria scaber (Thunb.) Nees.,以全草和根入藥。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1.5米。根狀莖粗短,橫臥,棕褐色,旁生多數須根。莖直立,中部有時略帶紅色,圓形,有糙毛。葉互生,基部葉有長柄,柄長6-15厘米,具窄翼,葉片心形,長9-24厘米,寬6-18厘米,上面綠色,下面灰白色,邊緣有鋸齒,兩面有糙毛,花后凋落,莖上部葉卵狀三角形,先端急尖,柄短,兩面有毛。夏秋間開花,頭狀花序集成疏松的傘房狀圓錐花序,總苞半圓形,邊緣舌狀花白色,中央管狀花淡黃色。瘦果長橢圓形,冠毛長短不等,棕黃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林邊,溪谷草叢中,分布于我國北部、東部和南部各省區。

采集季節  夏季采集全草,秋季挖根。

性味功能  辛、甘、寒。清熱解毒,祛風止痛。

主治用法  毒蛇咬傷,風濕關節炎,跌打損傷,腎炎、感冒頭痛,目赤腫痛,咽喉腫痛,外用治瘡癤,毒蛇咬傷。用量:10-3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參考配方  1.蘄蛇咬傷:鮮東風菜全草適量搗爛,取汁一小杯,內服,渣外敷傷口周圍。

2.寒痧腹痛:東風菜根15-30克,水煎服。

3.跌打損傷,風濕腰痛:①東風菜根15克,搖竹消10克,水煎服。外用全草搗爛揉搽患部。②鮮東風菜根莖60克,水煎,黃酒沖服?;蛴酶o烘干研末,每服10克,用黃酒吞服。

4.毒蛇咬傷:東風菜根15-30克,水煎服。并用干根研粉外敷患處。

5.內出血:東風菜根莖、萬年青根莖各10克,如系肺出血,加黃獨10克,水煎服。

6.陰囊濕疹:鮮東風菜根莖60克,麻雀3只,水煮,吃肉喝湯。

7.急性腎炎:鮮東風菜根莖60克,搗爛,置酒杯內扣于臍上,用布包扎,每日換1次。

8.中暑腹痛:東風菜根莖3克,研末,溫開水吞服。

9.毒蛇咬傷:鮮東風菜根莖30克,鮮龍膽草、斑葉蘭各15克,加濃茶搗汁內服并外敷。或用鮮根莖、鮮龍膽草各45克,搗汁內服,取渣敷患處。

盒子草別名  黃絲藤、葫蔞棵子、天毬草、鴛鴦木鱉、盒兒藤、龜兒草

來源  葫蘆科盒子草屬植物盒子草Actinostemma lobatum (Maxim.) Maxim.,以全草、種籽、葉入藥。

形態特征  一年生攀援草本。莖細,有短柔毛,具腋生細長卷須。單葉互生,具長柄,葉片窄三角戟形或三角心形,長5-8厘米,寬2.5-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極疏淺鋸齒,有時基部3-5淺裂,脈上有短毛。秋季開花,花單性,雌雄同株,圓錐花序腋生,大部為雄花,僅基部少數雌花,花梗細,花萼5深裂,萼片條狀披針形,有毛,花冠裂片三角披針形,先端尾狀,雄花具5雄蕊,離生,雌花萼、瓣與雄花同,子房近球形,花柱短,柱頭2裂。果實綠色,下垂,卵狀,外有疣狀突起,長約1.5厘米,果熟時蓋裂。種籽2,長約1厘米,灰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草叢中或路旁、水邊,攀援在他物上。分布于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江蘇、江西、湖南、廣東、臺灣等省區。

采集加工  果實成熟后收集全草,分別處理,曬干備用。

性味功能  苦、寒。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主治用法  腎炎水腫,濕疹,瘡瘍腫毒。用量10-15克。外用鮮品煎水熏洗患處,也可搗爛外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高中數學|函數恒成立與存在性問題解析
惡魔們把綁架當成職業!2001年武漢“8·15”特大綁架案偵破始末
為“惡狼”盡孝丟命!1988年永吉縣“9·29”殺人碎尸案偵破始末
“轉舌功”能治口腔病
攝影:藝術的殿堂(4)
“句子不黃,但撩人很強的搞笑句子”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川省| 扬州市| 惠州市| 通辽市| 永平县| 遂溪县| 神农架林区| 姜堰市| 彭州市| 黔南| 德保县| 孙吴县| 宣威市| 余江县| 宜君县| 徐州市| 色达县| 衡水市| 吴川市| 德格县| 莫力| 上饶县| 工布江达县| 昔阳县| 龙陵县| 特克斯县| 舞钢市| 富宁县| 哈密市| 磴口县| 抚州市| 华蓥市| 弥渡县| 镇雄县| 西充县| 庄浪县| 新晃| 天镇县| 慈溪市| 宝山区| 砀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