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男生學校跑步心臟猝死,45歲教育局副司長在和其家長談話時也心臟猝死。
作者:Murphy
來源:青年健康新視點(jiankangnvp)
圖片來源:網絡
月初,一則關于中學生跑步猝死的新聞吸引了大家的關注。
14歲中學生的心源性猝死,45歲女干部心肌梗死,雖然兩者年齡相差甚遠,但相同的死因——心臟猝死——讓人唏噓的同時也在心中敲起了警鐘:猝死的年輕人好像越來越多了。
近年來,猝死這個話題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且猝死者年齡日趨年輕化,猝死所造成的的死亡數據正在逐年攀高,全世界每年因心肌梗塞死亡的人數高達1700萬。據世界衛生組織專家預測,到2030年心肌梗塞將成為導致人類死亡的頭號疾病。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又稱心臟性猝死,它指由于心臟原因導致的患者突然死亡。大多數學者傾向于把猝死時間定在發病一個小時之內,特點有三:
①死亡急驟;
②死亡出人意料;
③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
······
常見死因包括:心肌梗死,心臟性傳導異常,嚴重室性心律失常,心碎綜合征,心裂,心瓣膜病,肥厚型和擴張型心肌病等。在全部猝死患者中,心源性猝死占75%,其中最常見的病因是冠心病導致的心肌梗塞。
心臟猝死為何越來越年輕化?
普通人常會有這樣的認識:“老年人猝死的可能性高”,其實這是不正確的!
因為,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病——肺梗死、支氣管哮喘,神經內科疾病的急性腦血管病(如腦出血),消化系統疾病如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等——所引發的的猝死僅占25%!
心臟猝死的誘因一般是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以及高強度工作,吸煙,飲酒等外界刺激。
多年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沉重的雙重家庭壓力,很少的體育鍛煉,讓很多四五十的上班族早早地就有多年三高病史,在四五十的中年人中,75%的人亞健康非常嚴重,達摩克利斯劍高懸于很多人的頭頂之上卻不自知。
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猝死頻現,則由于工作或學習壓力,持續熬夜,過度疲勞,嗜煙酗酒、飲食不潔,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外加精神長期緊張,情緒變化大,易喜易怒,也會誘發一些惡性心律失常,導致悲劇。
我們如何降低性臟猝死風險?
1、定期接受體檢
近年來,過勞死頻見報端,很多年輕人認為是太過疲勞導致,其實不然,導致患者死亡的真正原因往往是心腦血管疾病,而這些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接受定期體檢,能夠及早發現是否存在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血脂等隱患,及時治療,才能降低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的風險。
2、不要忍耐不適
年輕人常認為年輕是資本,加班加點熬夜拼業績,如果出現胸悶、心慌、心絞痛往往忍耐一下就過了,其實,這些癥狀就有可能是心臟病發作的先兆,應該及早去醫院檢查。尤其是心絞痛,一次心絞痛的發作,一般不超過20分鐘,一旦超過20分鐘就會發生心肌梗死。如果持續不緩解的胸痛,應警惕心肌梗死的發生。
3、養成健康習慣
(1)少熬夜,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保持心情愉悅;
(2)戒煙限酒,飲食清淡,限糖限油;
(3)多進行運動,特別是有氧運動。
···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運動需適量且堅持,很多在跑步過程中發生猝死者往往并不是每天堅持者。
正如湖南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潘宏偉所說的:只要控制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定期心臟健康體檢,有問題盡早到醫院來治療,再加上正規的治療,并不是所有得了冠心病的人都一定會心源性猝死。
同樣,只要你控制潛在的危險因素,定期體檢鍛煉,有問題及早治療,心源性猝死的幾率必然會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