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三流的父母當保姆,二流的父母當教練,一流的父母當榜樣。在生活中,抱怨孩子壞習慣的父母們可不少,孩子的膽小內向、粗心磨蹭、不懂禮貌等等,都被當成了批評孩子的理由,可我們卻忽落了最重要的一點:孩子的問題99%都是家長的問題。當我們審視一個孩子的行為性格時,我們就能看到他父母會是什么樣子,百試不爽!
每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我的侄子小天頭腦非常的靈活,是個“機靈鬼”。前陣子,我大哥和我說起了這樣一件“趣事”。
侄子小天學習還不錯,班級中上游。去年寒假考試前,大哥給兒子做考前激勵時說:“小天,爸爸保證,如果這次考試你進了全班前五名,我和媽媽就帶你去上海旅游,怎么樣?”結果可想而知,侄子痛快的答應了,那段時間學習真的是異常刻苦,最終成績全班第四名。
可是,寒假馬上就快過完了,大哥也沒再提旅游的事。前幾天,侄子要求大哥給買一套電動玩具,所用話術是:“爸爸,如果你給我買了這套玩具,我就一周不出去玩,好好在家看書。”大哥一聽,很是劃算,當晚便去采購玩具,交付到了侄子手中。
誰曾想,第二天侄子就沒了人影,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和小伙伴們去瘋玩了。回到家后,大哥就開始質問孩子,昨天是怎么說的,為什么要欺騙爸爸?結果侄子就回了一句,“我考了全班第四,你說帶我去上海玩也沒去,是你先騙人的,我為什么不能騙你?”
一句話,秒殺了大哥的智商,看著兒子揚起的小臉,他竟無言以對。
他說,我以后再也不敢欺騙孩子了。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能夠在孩子身上看到父母的影子,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所以,作為父母,當我們發現孩子身上有不好的現象出現時,首先要做的不是批評孩子,而是反省自我,我是不是也這樣做過。你要時刻謹記,在你身邊一直有著一雙純真無邪的眼睛在默默地注視著你。
我想,大家一定都記得這樣一則電視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透過門縫看到自己的母親在給家里的長輩洗腳,于是,男孩立刻去廚房自己端來了一盆水,要為母親洗腳。
父母總是處在孩子默默地關注中,無論我們說什么、做什么,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深刻的影響。因為在孩子天真無邪、不諳世事的世界里,父母的一言一行永遠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他們的潛意識會認同自己的父母,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自己的父母,把父母的舉動真實地復印出來。
如果媽媽是一位特別注重穿衣打扮的人,孩子一定也很愛裝扮自己;
如果父母愛說別人的不是,孩子也不會例外;
如果父母經常說臟話、粗話,孩子也一定如此;
父母若性格開朗,孩子也會積極向上;
父母若尊卑有序,孩子也會尊老愛幼;
父母若善良友愛,孩子也會愛心十足;
父母若勤勞勇敢,孩子也會勇往直前;
父母若相親相愛,孩子也會內心強大,對未來充滿信心……
這是家庭教育的定律。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時刻注意這三點:
1、及時反省
作為父母,當你發現孩子口不擇言時,你應該警醒:問題的癥結其實就出在自己身上。我曾經看到一位母親大呼小叫要孩子趕快去洗手:“你為什么就是不肯照我的話去做?你為什么非要逼得我罵人?”沒想到兒子居然無辜地回答:“我沒有要你那么大聲地說話啊,根本是你自己想罵人的。”
這個孩子是完全正確的,當大人情緒失控的時候,完全是父母本身的問題,不要把自己的錯全部推到孩子身上。
為人父母者千萬不可忘記,在親子關系中,父母既擁有大部分的權利,當然也就必須肩負大部分的責任,要想解決互相抨擊的問題,關鍵還在大人身上。孩子難免會犯錯,需要大人的教導,可他們畢竟還年幼,對于很多事情都只是一知半解,他們的錯誤更可能來自對父母的模仿。
2、做好榜樣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讓孩子看到我們相親相愛、相互理解包容、互相信任陪伴的幸福畫面。當我們在要求孩子多看書的同時,也應讓孩子看到我們認真讀書、勤奮工作的努力身影;當我們希望孩子孝順感恩的同時,更應讓他們看到我們孝敬父母、團結親友的美好場景……
如此,不管將來我們的孩子身在何處,無論他面臨怎樣的困境,他都會受到存儲在自己心智中的這些美好記憶的激勵,從而強大自己的內心,提升自己的能量,勇敢地走出困境,達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3、正面管教
在管教孩子時,父母一定要明確指出孩子的錯誤,避免使用粗俗的語言抨擊孩子,更不可對孩子進行人身攻擊。特別是應該避免使用類似“你總是……”“你從來不……”等措辭,因為在這些說法里,父母并沒有明確指出孩子到底錯在哪里,而只是一味地暗示孩子整個人都有問題,長此以往就會讓孩子變得自暴自棄。父母應該對孩子說:“記得用紙巾把嘴擦干凈哦”,而不要對孩子說:“你這個惡心的邋遢鬼”!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作為父母,我們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夠真正成為孩子的表率,培養出孩子的好品德,奠定孩子美好未來的基礎。從現在開始,讓作為原件的自己美好一點,再美好一點,更美好一點,我們的“復印件”才能夠更加璀璨和優秀。
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情況出現,請預訂席位:
1、丟三落四 。 2、反反復復。
3、背了就忘 。 4、效率低下 。
5、跟不上節奏 。 6、學習吃力 。
7、畏懼考試。 8、注意力差。
9、不會自我總結。
請撥打智靈教育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