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雖然去世多年,但是他留下的文化依然影響著許多人。在課本上也能經(jīng)常看到魯迅先生的文章,《少年閏土》就是其中的一篇。這篇文章是選自魯迅于1921年所寫的短篇小說《故鄉(xiāng)》,文的主人公是在魯迅眼中的一個聰明、機智勇敢、見多識廣的少年閏土形象。而閏土這個少年其實是有現(xiàn)實原型的,但原型的結(jié)局卻是十分的凄慘,被魯迅家辭退后生活過得比較艱難,晚年還是因為沒錢醫(yī)治病死的。
在魯迅先生的筆下,看見的閏土是樸實、健康、活潑、機靈的,而中年的閏土卻成了一個神情麻木、寡言少語的人。閏土的原型名叫章閏水,也叫章運水。在出生的時候說他在八字中五行缺水,所以小名也叫做阿水。本來按照魯迅的家庭說他們是不可能有交集的,魯迅的家庭本是封建士大夫家庭,而章運水出生于一個農(nóng)民家庭。
但魯迅的家庭在后來破落了,所以他們才有了交集。章運水的父親名叫章福慶,一直以來都是在魯迅的家里做工作。章福慶的本行是竹匠,因為家里近海,所以都是種些瓜豆棉花之類的,一般在家里種地。只有在魯迅家里過年或者是必要的時候才過來做幫工,而章閏水跟著父親過來的那一年正是魯迅曾祖母去世的時候。所以才叫章閏水過來幫忙看著祭器,兩個人就是在這個時候成為了好朋友。
不過他們到底是不一樣的,那個時候出身就決定了他們各自的命運。章家世世代代都是農(nóng)民,章閏水的父親有點竹編手藝。靠著這個還能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后來章閏水的父親故去,而魯家也再也沒有叫過章閏水過來幫工。在魯迅先生去就讀的時候,年紀(jì)并不算大的章閏水已經(jīng)要挑起一家人的重?fù)?dān)了。他的臉上已經(jīng)有了艱苦生活的印記,臉曬得黝黑,身上是土布做成的藍(lán)黑色的大襟衣裳。
平時都不怎么說話,只是安靜的挑土、做農(nóng)活,章閏水從原來那個活潑機靈的少年已經(jīng)成長為一個中國地道的農(nóng)民了。開始的時候章家還有六畝薄沙地,靠著這些來生活,但是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壓榨剝削實在太嚴(yán)重。交完租稅之后剩下的根本不多,章閏水每天累死累活的依然養(yǎng)不了一家人。
1934年的時候更是發(fā)生大旱,章閏水一點收成都沒有,各種要債的逼上門來。沒有辦法之下,章閏水只能把僅剩的地賣了,而這樣就變成了徹底的農(nóng)民。他只能去租土地活著是外出打工來維持生活,這樣的情況下他日夜操勞。五十多歲的人卻像是老年人一樣,生活的重?fù)?dān)在他的身上并沒有因為他年紀(jì)變大就消失,而是變得更加的沉重。
五十多歲之后章閏水的背上忽然長了一個惡瘡,但是他家里實在太窮,也沒有錢醫(yī)治。這個惡瘡漸漸越來越嚴(yán)重,化膿之后就沒有愈合過。到了五十七歲的時候,章閏水因病去世。他的一生何其不悲哀,但他只是當(dāng)時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