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一張“什么關系”刷爆朋友圈,令陪讀媽媽倍感扎心之后,又一位陪讀爸爸以心梗住院為代價,開啟了新一輪的父母吐槽陪讀模式。
陪讀誤區:陪讀 ≠ 陪寫作業
陪讀的誤區
爸爸陪讀,心臟支架;媽媽陪讀,自動回奶——即便這些只是段子,也足可見家長陪讀后的心力交瘁。
但是仔細一看,就會發現,這些陪讀的父母,其實都是在陪寫作業!
連作業都要陪著才能完成,家長不火冒三丈才怪!
孩子為什么需要陪著寫作業?這都是家長的陪讀工作沒有做好!
沒錯,“陪讀”和“陪寫作業”完全是兩碼事。
“陪寫作業”是看管,監督;“陪讀”是引導和輔助。
學齡前
兒時陪讀6年,著重興趣培養;
小學
小學陪讀6年,側重閱讀習慣和學習習慣;
初中
初中陪讀3年,培養思維習慣;
高中
小歷經15年陪讀生涯,你可以徹底撒手,功成身退了
我的意見就是,陪讀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過陪讀,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學習和思維習慣,幫孩子樹立自信,形成良性循環。
15年的陪讀,正是為了15年后的不陪。
大數據時代,具備自主學習、持續學習的能力非常重要。自學能力強,無異于為孩子未來的成長扎下了堅實的根系。
所以,15年的陪伴,只是走到了教育的起點;15年后的不陪,孩子具備了自學能力和獨立能力,才是教育的終點。
15年陪讀之路我們要怎么走
0-6歲 學齡前
孩子沒有學習壓力,不代表我們可以無所事事。
3歲前,他不識字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他念故事,翻繪本;
3-6歲時,我們可以和他一起欣賞百科全書,探究翻翻書里的奧秘。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天馬行空地編故事,一個《龜兔賽跑》就能編出20多個不同的版本,大家在各種奇思妙想中享受親子的歡樂時光。
早期的陪讀,主要是讓孩子喜歡聽父母讀書,喜歡和父母一起看書,進而在上學之前,不討厭讀書。
7-12歲 小學
e家長圈建議小學生家長的陪讀安排:
1
放學后了解作業量
2
預估完成時間
3
制定學習計劃
4
檢查作業
5
適當完成課外作業
重要提示
同一個班級、孩子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家長綜合素質和付出心力的競爭。
孩子上了小學,家長也要相應行動起來。但是,不是讓家長陪寫作業,給孩子丟本習題冊或者把他趕到一個輔導班,而是進行如下的5個行動。
1. 放學后了解作業量
小學時,老師要么會把每天的作業發到班級群里,要么孩子們會自己把作業抄到“家長聯系本”上。所以,這一步的操作沒什么難點。
2. 預估完成時間
小低的孩子,還不具備評估完成時間的能力。我們天天領著他們一起評估作業量和完成時間,假以時日,不必提醒,孩子就會自豪地主動跟你說:今天的作業半個小時就能完成。
小學建立時間觀念,懂得分配和管理時間,中學之后在多科學習時,就既不會拖延,也不會覺得時間不夠。
3. 制定學習計劃
小學課內作業不多,學習計劃很好制定。小學養成制定計劃習慣,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逐漸形成。
定計劃可以從小高(5-6年級)階段開始。家長領著孩子制定計劃,可以讓孩子了解,作業內容分輕重緩急,分困難簡單,交叉搭配完成,有助于輕松完成。
4. 檢查作業
培養孩子的檢查習慣,要從小低階段就開始。為了鼓勵孩子檢查,家長可以設立獎懲制度。
作業完成后先讓孩子自查,然后家長幫著檢查。如果發現孩子沒有檢查出錯誤,錯一罰十(不是罰同樣10道題,而是讓孩子自出,或者家長另出10道題)。
如果孩子檢查后的作業沒有錯誤,給予孩子某些獎勵,比如買本書,周末出去玩。
5. 用適當完成課外作業
小學作業不多,完成作業后,陪讀一定不能結束!
如果小學完成校內作業后,孩子就可以隨意玩了,那么到了中學,就別指望孩子會自覺完成課外提升!
小低和小中時,每天完成作業后,可以安排讀書,練琴,畫畫,寫字等等與學習相關的活動。
小學放學早,課內作業如果不拖延,應在1小時內完成。然后,再安排每天雷打不動的30分鐘課外學習活動。
只有按照計劃完成了課內和課外活動,每天7點之后,就可以盡情自主安排娛樂活動了。
到了5、6年級,課外學習可以是每天看一篇英語文章,做兩道奧數習題。量不在多,但必須堅持。
只要堅持,孩子就會形成學習習慣:課內學習要緊迫,課外學習必須有,學習完成才能玩。
13-15歲 初中
在干預的時候參與引導,
是做父母的義務和責任。
中學是培養自主學習,建立預習、復習習慣的最佳階段。
e家長圈建議中學生家長的陪讀安排:
1
科學的學習計劃
2
嚴謹的學習步驟
3
一起學習
4
獨立思考
1. 科學的學習計劃
初中學習科目陡增,即便孩子學習習慣良好,也可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這時,陪讀家長要指導孩子訂立學習計劃,包括學期、每個月甚至每周的學習計劃。
首先,和孩子一起分析確定自身的最佳學習時間。
比如,飯后半小時如果容易走神,可以安排一些零散的學習任務,比如完成一篇英語閱讀,背幾個中考詞匯,或者看一篇劉墉的散文。
而需要花精力攻克的數學大題,需要背誦的英語課文,則要放在精力最充沛的時間段。
其次,各學科交叉安排。每完成一科的學習任務,至少留出5-10分鐘的休息時間。而一旦投入學習,就要目標明確,高度集中,保持較高的單位時間的學習效率。
最后,學習計劃表最好打出一些富余。如果預計一科作業40分鐘完成,可以計劃用時45分鐘。
這樣,當孩子輕松完成每日的學習計劃時,就會收獲成就感和前進的信心和動力。假以時日,孩子“管理時間”的能力會越來越強。
2. 嚴謹的學習步驟
預習:發現問題
課前充分預習,將大大提升聽課效率,也直接影響著孩子對知識的認知和應用的深度。道理雖淺,但真正能做到的孩子卻很少。
自學能力強的孩子可以按章精讀教科書。而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講,家長可以通過尋找一一個學習平臺,或者一門權威的預習課程,引導孩子養成預習習慣。
權威的預習課程,可以讓學生提前清楚重難點,明確本章節的考試方向。心有丘壑,自然成竹在胸。
以北京四中網校的“預習王”為例,數學、物理和化學由北京四中名師講解,每節微課只要5-12分鐘,知識點、考試熱點、解題方法全部掌握,碎片時間充分利用,省時省力創造奇效。
作業練習:檢測效果
看懂聽懂知識不等于學會,練習是學習環節中不可少的實踐環節。
盲目的題海戰術不可取。而權威的幾道測試題,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四中網校推出的“預習王”微課,每個知識點由北京四中初、高中老師命題,配有3道精選試題,聽沒聽懂,學沒學會,學情立刻掌握。
答題完畢,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會自動生成學習報告,學生可以與其他學生進行橫向比較,進而做出自身的定位,明確下一步的學習目標。
復習改錯:鞏固成果
做題不改錯,一切全白做。錯題暴露的正是孩子遺漏的知識點和學習的薄弱環節。完全吃透一道錯題,抵得上另做十道新題。
四中網校推出的“預習王”微課,設置了“改錯本”模塊,做錯的題目,會自動收錄入電子錯題本。電子錯題本還可以生成半成品筆記,最終可以打印成為紙質版的標準化改錯筆記,輕松應對中高考。
3. 一起學習
這里再次推薦“猶太式輔導法。(詳見:放學后別催作業,先花20分鐘做這件事,孩子成績暴增)
“猶太式輔導法”,就是家長傾聽孩子講述學校的授課內容。目前,日本有大量家庭在用,每周只需要3到4次,每次20分鐘,就能讓孩子學習成績暴增。
“猶太式輔導法”的基本機理就是,能講出來,并且能表達清楚的知識,一定都是孩子掌握不錯的。
在講述半途卡殼的地方,或者覺得模棱兩可的地方,讓孩子重新翻看課本,孩子就可以把知識學懂吃透。
“猶太式學習法”,可以用于家長陪讀學習和復習歷史、地理、生物和思品課程。
4. 獨立思考
隨著初中知識點難度的提高,很多孩子不可能完全消化老師所講的題目,只知皮毛,似懂非懂。這就是為什么有的學生看似什么都會,考試時卻處處不會!
所以家長要經常翻看孩子的作業和試卷。對待錯題,要引導他重讀書本,或者上網查閱。如果獨立思考后仍然不會,家長可以介入,或者讓孩子向別人請教!
一旦形成思考問題的習慣之后,孩子對知識點的記憶就會更加深刻,知識掌握得也會更加牢固。
學習也是個趕路的過程。如果一直步履匆匆,不僅自己疲累不堪,最終還會影響行進速度。
可如果中途歇歇腳,研究一下路線,想想適合的交通工具,雖然耽擱了些許時間,但重新上路后,一定會速度加倍。
所以,學習過程中,不妨常常停一下,把自己的筆記重新梳理一遍,把不會的知識點拿出來,翻翻書,或者找老師問明白。
懂得總結和思考,要比一條路走到黑強得多,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也會更有意義。
陪讀
孩子的成長,僅有一次
請珍惜15年的陪讀時光
只要我們再辛苦一些,再努力一些
我們的陪讀,我們的扶幫
終會成就孩子日后的榮光
即便孩子長大后普普通通,那又何妨?
畢竟15年的陪讀時光
這段最親密的陪伴成長
我們彼此將會牢記心上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