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1日,李克強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規劃中包含26個城市(上海1個、江蘇9個、浙江8個、安徽8個),自2016年5月11日起實施。
具體來說,長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市,江蘇省的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鹽城、揚州、鎮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舟山、臺州,安徽省的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等 26市,國土面積 21.17萬平方公里。
長三角城市群規劃的一個新亮點是“一核四帶五圈”的網絡化空間格局。一核就是上海;“四帶”就是滬寧合杭甬發展帶;“五圈”就是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與寧波都市圈。
2016年8月22日,《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草案公示。
根據規劃草案,未來將構建上海與蘇州、無錫、南通、寧波、嘉興、舟山等地區協同發展的“1+6”上海大都市圈,形成90分鐘交通出行圈,突出同城效應。
該文件正式將蘇州、無錫、南通、寧波、嘉興、舟山等六城納入了大上海都市圈。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加上《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為我們明確指出了長三角城市群有六大都市圈分別為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寧波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合肥都市圈。
這六大都市圈,其中成員城市有所重疊,例如浙江嘉興市既是上海大都市圈成員又是杭州都市圈城市,而蘇州既是上海大都市圈成員又是蘇錫常都市圈的領頭羊。
小編依據目前得以公布的權威數據,給長三角六大都市圈競爭力排一個名次,由于經濟水平、發展態勢是一個動態的指標,所以,六大都市圈的競爭力排名不少一成不變的,只能按照年度來排定。
另外,六大都市圈并未涵蓋涵蓋長三角全部城市,有些城市游離在外也是難免,不在六大都市圈之內,這并不代表不重要,長三角每個城市都有特色。
一、上海大都市圈(1+6)
1、上海
2、寧波
3、蘇州
4、無錫
5、南通
6、嘉興
7、舟山
二、杭州都市圈(1+3)
1、杭州
2、紹興
3、湖州
4、嘉興(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
三、蘇錫常都市圈(1+1+1)
1、蘇州(蘇錫常都市圈核心城市、上海大都市圈次中心城市)
2、無錫(蘇錫常都市圈次中心城市、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
3、常州
四、寧波都市圈(1+2)
寧波都市圈是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為建設寧波及浙東地區立足長三角,打造“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的重要戰略舉措,是加大推進寧波市轄區城市地位和加快推進余姚、慈溪、奉化、舟山、象山、寧海同寧波市轄區一體化的步伐。
1、寧波
2、舟山
3、臺州
五、南京都市圈(1+2)
南京都市圈位于長江中下游沿江城市地帶核心地區,是以南京為中心的經濟區域帶,地跨蘇皖兩省,是中國唯一的跨省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連南接北、承東啟西,地理位置特殊,城市類型豐富,是長三角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傳導區域,在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為南京、鎮江、揚州、淮安、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八市,包含31個市轄區、8個縣級市和20個縣,總面積6.3萬平方公里。
但國家發改委與住建部聯合印發《長江三角洲城市群規劃》中定義的南京都市圈成員 只包括南京、鎮江、揚州三市。
1、南京
2、鎮江
3、揚州
六、合肥都市圈(1+2)
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發揮在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和創新資源富集優勢,加快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提升合肥輻射帶動功能,打造區域增長新引擎。
1、合肥
2、蕪湖
3、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