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享美學生活新動向!
《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 諸茶皆性寒,胃弱食之多停飲,惟武夷茶性溫不傷胃,凡茶癖停飲者宜之?!?/span>
古往今來,凡喝過武夷巖茶的人,莫不交口稱贊正巖茶的 “ 香、清、醇、韻 ”。記得清代連橫、袁枚稱贊武夷巖茶是:' 茶必武夷,壺必孟臣,杯必若琛,非此不足自豪,不足待客 ';' 龍井雖清而味薄,陽羨雖佳而韻遜 ';可見武夷巖茶不同一般。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前后,武夷巖茶曾按照名叢所冠的花名來源分類:
有以茶樹生長環境命名的,比如:半天腰、不見天......
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比如:金錢、金柳條......
有以制成品香型命名的,比如: 肉桂、百瑞香......
有以其他形式(故事傳說等)命名的,比如:大紅袍、鐵羅漢......
大紅袍
武夷山大紅袍為武夷巖茶四大名樅之首,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譽,具有顯著的健胃養胃藥理作用。大紅袍最大的特點就是性質溫和,適合四季飲用,還有突出的健胃養胃功效,腸胃不好和寒氣重的人可飲用。此外,還有防輻射和防日曬的作用。
白雞冠
白雞冠之名在明代已有傳聞,早于大紅袍。白雞冠樹高1.75米,分枝頗多,該樹葉色呈淡綠,嫩葉淺綠微黃,葉面開展,春稍頂芽微彎,茸毫顯露似雞冠。這也是白雞冠名稱之由來。
肉桂
武夷肉桂,為無性系品種,茶樹為大灌木型,樹勢半披張,樹梢直立。樹高與寬幅可達2米以上。葉片水平生長,葉色淡綠,葉肉厚質葉面內折成瓦筒狀。成品的干茶外觀條索緊實、色澤烏潤砂綠,香氣濃郁、辛銳似桂皮香,滋味醇厚甘爽帶刺激性。
水金龜
原產于牛欄坑杜葛寨峰下半巖上,后被洪水沖至牛欄坑坑底的蘭谷巖。
水仙
水仙是武夷巖茶的代表茶之一,水仙屬于小喬木類型,茶湯入口順滑、滋味醇厚。
梅占
梅占茶原產于安溪蘆田,持嫩性較差,所以制作烏龍茶時應嫩采、重曬、輕搖,以使發酵充分,青辛味散發轉為清香。它的茶條壯實、長大、梗肥、節間長,色澤褐綠稍帶暗紅色,湯色涂黃或橙黃,味厚香醇。梅占可加工白茶、紅茶與綠茶,也需嫩采。制紅茶亦為白琳工夫的高級原料。
鐵羅漢
武夷最早的名叢。清代郭柏蒼《閩產錄異》(1886年)記載:'鐵羅漢、墜柳條,皆宋樹,又僅止一株,年產少許。'傳說原產地在慧苑巖內鬼洞和竹窠巖長窠。據傳,惠安施集泉茶店于19世紀中葉經營武夷巖茶,以'鐵羅漢'最為名貴,有療熱病的功效,極受歡迎。
武夷巖茶品質獨特,它未經窨花,茶湯卻有濃郁的鮮花香,飲時甘馨可口 ,回味無窮。18世紀傳入歐洲后,倍受當地群眾的喜愛,曾有“百病之藥”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