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后患者普遍出現(xiàn)半身不遂,肢體麻木,手足腫脹、痙攣,抬腿困難,走路平衡性、穩(wěn)定性差等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和康復。臨床采用中藥外洗治療取得顯著效果?,F(xiàn)整理篩選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1.用于偏癱麻木方:黃芪60克,當歸30克,穿山甲15克,地龍30克,柴胡 30克,秦艽20克,桂枝20 克,熟地黃30克,牛膝30 克,紅花20克,木瓜20 克,桃仁20克。加水煎取 400毫升藥液,兌水于藥浴器中約2000~4000毫升,藥液溫度控制在約40℃,將患者雙足置藥液下,浸泡40分鐘,每日1次,10 日為l療程。
2.用于中風后手握無力藥浴方:川芎、川烏、草烏、花椒、紅花、桂枝、伸筋草、透骨草、威靈仙各10 克。加水煎取2000毫升藥液,加入酒、醋各100毫升,熏洗患手30分鐘,每目2次。
3.用于中風后手足腫脹方:透骨草、穿山甲(打) 各30克,急性子、姜黃、三棱、莪術、漢防己、威靈仙、紅花各15克。加水適量,浸泡20分鐘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熏洗患手、患足,每次30分鐘,每日2次,7日為1個療程,每隔2~3目再進行下1個療程。
4.用于中風后手足痙攣方:伸筋草、透骨草、紅花各30克。加水2000毫升,浸泡20分鐘后,煮沸 10分鐘取出,放入浴盆中,藥液溫度以50℃~60℃為宜,浸洗患肢,先浸洗手部,再浸洗足部,浸洗時手指、足趾在藥液中進行自主伸屈活動,每次15~20 分鐘,藥液溫度下降后可再加熱,每日3次,連續(xù)2 個月。手足麻木者可加霜桑葉250克煎湯熏洗全身或頻洗患肢。
6.用于中風后半身不遂:蓖麻仁10克,桃樹枝、柳樹枝、桑樹枝、槐樹枝、椿樹枝、茄根各30克。加水適量,浸泡20分鐘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度適宜時,熏洗患處及足浴,每日2次,每次10~ 30分鐘,連續(xù)1~2個月。
7.用于中風后半身不遂、肢體疼痛方:黨參、黃芪、當歸、丹參、川芎、牛膝、伸筋草、透骨草、馬錢子各30克,威靈仙40克。加水適量,浸泡20分鐘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度適宜時熏洗患處及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鐘,連續(xù)1~2 個月。
8.熏洗配合推拿治療中風后肩手綜合征方:桑枝30克,伸筋草30克,透骨草30克,羌活30克,孺薟草30克,益母草40克,紅花30克,薏苡仁30克,乳香20克,沒藥20克。取上藥加水煎湯3000毫升,熏洗患肢,每日2~3次,每劑熏洗2目,7劑為1個療程。
推拿療法: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術者用拇指點揉患側肩髑、天宗、肩井、曲池、手三里及合谷等穴,然后輕柔輪轉活動其肩、肘、及腕關節(jié),再捏合谷10余次,然后用左手托其臂,右手撥動腋窩下大筋,使其具有麻木感,可傳到手指部,再揉搓十指,使血液貫通到指尖。再用搓法搓其臂百余次,最后對肢體進行輕輕拍打。14日為1個療程。
提示注意: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內臟出血、肌膚破損出血者,不宜選用外洗療法;在采用熱水浴時,應測量水溫,逐漸適應,防止燙傷;浴后應用毛巾搓擦全身皮膚直至發(fā)紅;年老、體弱、兒童等,沐浴時要有專人護理,以免發(fā)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