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與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又稱潰瘍病,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表現為胃與十二指腸球部的慢性圓型或橢圓型潰瘍。臨床上以慢性周期性發作呈節律的典型上腹部疼痛為特點。痛的性質表現不一,如隱痛、鈍痛、脹悶痛、灼痛、饑痛,甚則刺痛、絞痛。疼痛發生具有高度節律性,胃潰瘍多在進食后30分鐘左右發生疼痛,持續1—2小時后才逐漸緩解,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多在食后2--4小時發生疼痛,呈饑餓樣痛,進食后緩解。本病可由X射線鋇餐造影或胃鏡檢查確診。
中醫辨證治療
寒邪犯胃型
[臨床表現] 胃脘疼痛、溫熨胃脘部則痛減,喜熱飲、口淡、小便清長,舌質淡紅,苔白,脈弦緊。
[食療藥膳]
1.白胡椒煲豬肚:白胡椒15克略打碎,放入洗凈豬肚內,并留少許水分,然后頭尾用線扎緊,慢火煲煮2--3小時,調味服食,每隔3日眼1次。
2.良姜燜雞:公雞1只(約800克)去毛臟洗凈切塊,放砂鍋內,入良姜、蘋果各6克,陳皮、胡椒各5克,文火燜熟,調味服食。
脾胃虛寒型
[臨床表現] 胃脘隱痛、喜暖喜按,受涼勞累每易發病,面色萎黃、納呆、大便溏薄,舌質淡紅,苔白,脈沉細弱。
[食療藥膳]
1.豆蔻烏骨雞煎:烏骨母雞1只(約500克)去毛臟洗凈,以草豆蔻5克放雞腹內,用線縫合,水煮調味,飲湯食雞肉。
2.羊脊骨姜砂粥:羊脊骨300克,高良姜10克,砂仁10克,白米100克,將羊脊骨放鍋內加水煎煮2小時,再放入高良姜、砂仁再煎半小時,去渣后將湯和白米煲粥服食。
3.姜桂燉豬肚:豬肚120克,生姜50克,肉桂5克,隔水燉爛后分2次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