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精神分裂癥治愈后復發率高,孰不知抑郁癥的反復發作更多見,如不及時防患會使病情加重。
抑郁癥已成常見病,患病率在精神
疾病中僅次于精神分裂癥。其發病機理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發現與心理社會因素(不良精神因素刺激)、生物因素(遺傳)、神經生化的異常(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系統功能不足)有關。具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藥物較多,常用的有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阿米替林、麥普替林等,還有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阻滯劑,如百優解、賽樂特等,這些藥物能阻斷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入,使抑郁癥狀緩解。但這些藥物
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如沒有足夠量的藥物來阻斷相當數量的受體,抑郁癥可能就會發作。抑郁癥具有周期的反復發作的特征,發作周期不盡相同,平均在6-8個月。一般我們在抑郁癥癥狀消失后
穩定4周,改用維持量治療。4周后將服用的抗抑郁藥的維持量為治療量的
1/2。首次發病維持時間不得
少于半年,如多次復發者維持治療應在
5年以上。停藥后如發現抑郁癥狀復發先兆,如情緒低,興趣淡,語言少,精神不振,不愿活動,學習、勞動、工作能力下降,悲觀等,立即服用原來用之有效的抗抑郁藥,可有效防止抑郁癥的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