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中國古稱星宿, 古華夏星座總圖絲毫不遜色國外那88個星座圖。
古華夏星宿總圖——北玄武
古華夏星宿總圖——東青龍
古華夏星宿總圖——南朱雀
古華夏星宿總圖——西白虎
古華夏星宿總圖——中天
從第二張圖到第五張圖,就是著名的古代四神,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上古人們仰望天空將群星劃分為若干組團,并賦以人、物或神話的形象,這是中外天文史上普遍存在的現象。
由于中國處于四時分明的自然條件,所以很早就把春天黃昏時南方的若干星星想象成一只鳥形,謂之朱雀;
東方的若干星星想象為一條龍,謂之青龍;
西方的若干星星想象為一只虎,謂之白虎;
北方的若干星星想象為龜蛇形象,謂之玄武。
湖北隨州發現的戰國早期曾侯乙墓(前433年稍后)中,有畫著二十八宿和青龍、白虎的漆箱蓋。這說明四神二十八宿體系起源甚早。
二十八宿體系形成后,人們根據其方位,每七宿組成一種動物形象,即四象或“四宮”。其對應關系如下:
東宮青龍:角、亢、氐、房、心、尾、箕;
西宮白虎:奎、婁、胃、昂、畢、嘴、參;
南宮朱雀:井、鬼、柳、星、張、翼、軫;
北宮玄武:斗、牛、女、虛、危、室、壁。
“四神”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為劃分天區,制定歷法,提供了比較科學的參照。
先秦兩漢時期的“四神”廣泛的用途:天文家利用以正四時;輿地家利用以辨九州;軍事家利用以定方向。如《吳子-治兵》在論及三軍進止時說:“行必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搖在上,從事于下”。因為當時人們已非常熟悉“四神”的方位,故取之以為旗上標志,指揮軍陣進退。
當然,“四神”的廣泛應用與人們的宗教觀念直接有關。古代宮廷常以四神名其門闕殿樓,西漢有四神紋瓦當等等。
在”中天“圖上,”勾陳“在天文里就是北極星,而”紫微“本是道教神,道教認為,北辰是永久不動的星,位于上天的最中間,位置最高,最為尊貴,是“眾星之主”,“眾神之本”,因此對它極為尊崇。
紫微又叫紫垣、紫宮。它的全稱為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后漢書》卷四十八謂:“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所以紫微垣又稱紫微宮或紫禁城。
所以,圖上用宮殿描繪,表明其屬帝王之所居,而皇帝居住的地方——”紫禁城“的名字由來正是這一來歷。(明朝果然是偉大的!!!!)
“四神”與“四御”的說法據說源于中國古代“六合”觀念,所謂“六合”,指宇宙的巨大空間,即上、下、四方(東、西、南、北)。
古人的許多東西跟西方不完全一樣,西方是想象的,古人的創造卻符合自然規律,是真實的。
東西南北四方位,代表陽氣的生發-強盛-沉降-收藏-再生發的循環。
在一年里暗合春夏秋冬循環,在一天里暗合早、午、晚、夜的循環,所以用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四個不同顏色的動物表達四個方位,它們的顏色充分顯示了自然界陽氣(來自太陽熱能)的變化規律。
而“中”方位代表土地,代表“陰”,代表地球,是陽氣變化的基礎,陰陽互動,才能生萬物。
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研究,你會發現古人對自然的認識,絲毫不在今天的西方科學之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