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搞清楚的,什么是財富自由?我見過最經典是李笑來老師的定義:
所謂的個人財富自由,指的是某個人再也不用為了滿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時間了。
財富只是工具,我們要的自由,本質是時間的自主權??吹阶约合矚g的東西,你不用考慮價簽而買買買,每天睡到自然醒,隨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游,不用工作也不用為生計而發愁。
但是財富自由本身相對的,好比你有錢不可以為所欲為一樣。盡管每個人的定義不一樣,但是綜合一下,還是有一個標準答案的。
就好比住酒店,雖然人人的審美不同,但是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人人都喜歡住五星級酒店,那么五星酒店的設計,就是最大眾的審美,一般人都喜歡,就可以形成一個標準。
李笑來老師對財富自由的定義,就是一個比較貼切的標準,我們一般人所要求的財富自由,并不是富可敵國,因為這不現實。
解決了財富自由的定義,那么接下來就是如何實現的問題了。
既然我們要求的不是富可敵國的標準,那么我們就不一定非得需要馬云的口才、馬化騰的技術,王健林一個億的小目標。
我們必須按照普通人所能做到的標準來,但是這里會出現一個悖論,我們都知道財富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按照普通人的標準,可能我們這輩子都是普通人,所以財富自由,注定是只有少數人才能夠實現。
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得財富自由,這本身就是最大的公平。如果努力與懶惰一個樣,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查理芒格曾說過,他之所以能獲得非凡的財富,那是因為他拒絕讓自己平庸的機會。
其實,我們觀察那些實現財富自由的富豪,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質,而這些特質,都是我們普通人可以做到的,并非他們天賦異稟,大家都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但問題是,為什么有錢是他們,而不是我們呢?
捫心自問,答案其實很簡單,那些讓他們成功的特質,他們一生都在堅守,而我們普通人只是玩玩而已,不信你看看就知道了。
1、自律
牛人們都有近乎自虐的自律。李嘉誠有一個著名的時間表:每天早上準時5:59分起來,晚上12點準時睡覺,睡覺之前,必定要堅持學習,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十年如一日,堅持了大半個世紀。如果你可以做到,不說達到跟他一樣的高度,你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2、勤奮
李嘉誠曾說過,“在20歲前,事業上的成功百分之百靠雙手勤勞換來;20歲至30歲之前,10%靠運氣好,90%仍是由勤勞得來;”
而且,李嘉誠不是特例,是所有牛人都是這樣做的。來看看王健林的作息表,當我們還在被窩里做夢的時候,人家已經飛了兩個國家,三個城市了。
國內的大佬中,俞敏洪最不像話,極其懶惰,起床最晚——每天早上6點才起床,令人發指。
蘋果CEO庫克,每天早上3點45分起床,然后一直工作到深夜——目測每天睡眠不超過3小時。
雅虎CEO瑪麗莎·梅耶爾更是個超級大變態。她平均每天要工作18.5小時,18.5個小時。
這些牛人跟我們真是同一個物種嗎?
3.運氣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也是讓人絕望的事實,這些牛人的運氣還真不是一般好。
巴菲特趕上了美國百年大牛市,才成就了他光輝的一生,并留下了寶貴的投資經驗。
李嘉誠趕上了內陸改革開放的春風,財富才得以迅速積累,締造了一個傳奇的商業帝國。
包括王健林,如果不是內陸長達近20年的房地產牛市,哪來的地產大亨和內陸首富。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他成功的運氣,就相當于他連續拋硬幣有20次正面朝上的概率。
4.熱情
除了以上的品質,這些超級富豪,無不對自己的事業充滿了熱情,幾乎都完美的闡述了“一萬小時”定律。
說到熱情,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還總結了一個公式:人生工作的結果=能力×熱情×思維方式。只有能力還不夠,更要有成就事業的熱情,以及正確的思維方式,三者共同決定了一個人的事業高度。
關于人生,稻盛和夫還提出“六項精進”:1.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2.謙虛,不驕傲;3.每天反省;4.活著,就要感謝;5.積善行、思利他;6.忘卻感性的煩惱。
他認為,這不僅是經營者要學習的,更是每個人過好幸福生活的必要條件。
雖說運氣是我們無法掌控的,但是其他品質,我們普通人還是可以做到的。成功的反義詞不是失敗,而是平庸。在成本可控的情況下,多去嘗試,這是成功概率最高的做法。
有一個做生意的朋友曾說過,不是你沒有能力,而是你不肯努力,即使你沒有能力,也可以通過努力來提升實力,而學習可以不斷縮短差距。
喬布斯說得更直接,“成功只是一紙計劃書,你照著做就行了。”財富自由不是人人都能輕易擁有的,得看你的渴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