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夏商周斷代工程與中華文明探源

 編者按

2019年2月24日,被學術界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李學勤先生因病去世。承蒙先生始終關懷和支持岳麓書院教學、科研事業的建設與發展,書院上下感念至深。

2000年以來,李學勤先生先后四次蒞臨岳麓書院講學,讓書院師生及社會各界人士受益匪淺。今日,我們推出先生在書院講學的第一場講座實錄。2001年8月18日,先生應岳麓書院邀請登上“千年論壇”,在岳麓書院講堂講述“夏商周斷代工程與中華文明探源”,以最新的研究成果論述五千年中華文明起源。

朱院長、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今天,我到岳麓書院來和大家見面,做一個報告,我覺得是十分榮幸的事情。根據書院的要求,我要在這里講的是關于我們的一個重大課題,就是夏商周斷代工程。我報告的內容一共有四點:第一點就是中國古代文明和夏商周斷代工程,第二點是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路線,第三點就是我們怎么樣制定的夏商周年表,最后一點,更多的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就是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在21世紀的前景。

?

首先我解釋一下什么是夏商周斷代工程。在座的很多女士和先生們都知道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中國在九五計劃期間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也是科技部直接抓的十幾個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之一。這個項目要做什么呢?這個項目的總目標是:以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方法來研究中國古代夏商周這個歷史時期的年代學問題,通過這個研究來制定出一份有科學依據的夏商周年表。它的性質就是這樣。

我再詳細地報告一下這個項目是怎么建立的。夏商周斷代工程開始醞釀的時間還是比較早的,那是1995年的秋季,當時,擔任國務委員、國家科委主任的宋健同志,大家知道,宋健同志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本身就是一個真正的自然科學家,他出面召集當時在北京的一些專家學者舉行了一個小型座談會,在會上,宋健同志提出了夏商周斷代工程這個設想。 

到了1995年末,由兩位當時的國務委員,一位是李鐵映同志,一位是宋健同志。大家知道,李鐵映同志當時在國務院是分管人文社會科學包括考古文物工作的,宋健同志是分管自然科學技術工作的,因此他們兩位的出面,就代表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兩個方面。由他們出面,在國務院召開了一個正式的會議,出席這個會議的有當時的國家科委就是今天的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教委、國家文物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七個部委級單位的領導同志,還有歷史學、考古學、天文學、科技測量等學科,包括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兩方面的一些學者專家參加了,在這個會上正式成立了夏商周斷代工程領導小組,由剛才說的七個部委的領導同志組成,以體現政府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和支持。 

至于這項工作的科學研究,即業務方面,由專家組來負責。然后,就聘請了來自不同學科的四位首席科學家來正式籌備這個項目,經過了反復的討論和準備,在1996年的春天成立了有多種學科的21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由四位首席科學家組成這個專家組的核心,有一個專家組組長,三個副組長,我個人榮幸地擔任了組長職務。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在1996年5月16日正式宣布啟動,當時有報道。它是一個多學科多專題的研究項目,它的組織非常龐大。而根據科技部的要求,每一個課題,每一個專題,都要進行專家論證。就是說,你要制訂的每一個計劃方案,都要經過不參加具體工作的專家來討論、論證:你的目標對不對,到底需要多少人力,用什么方法來達到這個目的,需要多少錢?只有經過了專家論證,才能進行操作。這樣的運作非常困難,因此,我們在5月16日正式宣布啟動,17日下午就在北京大學現代物理中心召開了第一個專題討論會,這個會議也還是非常隆重的。之后,連續舉行了當時所建立的9個課題36個專題的論證會,一個一個做,一直到1996年10月底,論證工作才基本完成。這是不是官僚主義的一種程序呢?不是,因為這樣的一種研究,經過論證之后,就把整個的計劃方案都經過了一個科學討論,經過討論后所落實的,馬上就會投入運作。因此,論證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準備和啟動的過程。經過這個過程,到1996年的10月,研究工作可以說全面的展開了。可是告訴大家,在1996年12月底,政府就來催我們了,就要拿成果,我們當時確實是非常的緊張。參加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專家學者,現在我們也沒有一個真正確切的統計,估計直接參加這個研究項目的多學科的專家學者超過200人,經過五年多的努力,最后還是實現了它預期的目標,制訂了夏商周年表。 


2000年9月15日,夏商周斷代工程順利通過了由科技部組織的驗收。這個驗收也是由一個人數相當多的多學科專家組來進行的。10月13日,我們作了正式匯報,11月9日,夏商周斷代工程項目辦公室舉行了一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包括夏商周年表在內的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的簡本。因為我們這個報告的內容量非常大,只能先出版一個簡本,向社會做一個報告,同時把我們的成果,即夏商周年表正式公布。這個年表,大家在很多刊物和報紙上都已經看到了。至于報告的繁本,即正式的報告,估計大概在60萬字以上,目前還沒有正式成稿,估計到2001年底,初稿可以完成,恐怕還要一段時間才能正式出版。整個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成果,現在初步統計,大概有三十本書,包括考古發掘報告,各個課題的結題報告,實驗室的報告,各種各樣的研究報告,將在最近幾年之內正式出版。 

談到這里,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會問,為什么要進行這么一個研究項目,這個研究項目究竟是干什么,究竟有怎么樣的意義?我要把這個問題,就我個人的認識作一個報告。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中國人所學的教科書里面,常常說四大文明古國,那就是古代的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還有中國。中國文明的歷史不但是悠久的,還有一個特點,它是連續不斷的,從古代一直延續到現代。可是中國古代的文明歷史到底有多么久遠,對這個問題,很長時期沒有一個共同的意見。 

究竟古代的文明是怎樣的?這就是說,中國古代的歷史和它的文明需要一個時間上的尺度。任何一種嚴格意義上的研究,都需要一種量度,研究過去的歷史,就需要給這個時代一個時間上的尺度,這種研究就是一種年代學。對于這方面的研究,應該說過去我們處于比較落后的狀態。當然大家會說我們有這么多的古書,有這么多的記載,我們關于古代歷史年代的記載可以說多得不得了,也有很多的年表,那為什么還這么說呢?那是由于我們也和其他的外國古代文明一樣,歷史總是愈往上就愈模糊,愈往古前,所能遺留給我們的信息也就愈少。這好像空間一樣,我們看見宇宙,我們現在在長沙,長沙看整個中國,中國看整個地球,地球再看整個太陽系,太陽系再看銀河系,銀河系再看外星系,你越看越遠。現在我們說宇宙大爆炸,至少150億年了吧,還有人說有200多億年,那么最遠也就能到這個邊界吧,越遠的地方所遺留給我們的信息就越少。 

在時間上看也是一樣,越往古的時候,給我們的信息越少。那么在中國歷史上,我們一年一年往上數,今年是2001年,去年是2000年,前年是1999年,這樣一年一年的往上數,能夠數到什么時候?我們能夠數到公元前的841年,這個得到世界公認的。為什么我們能夠追溯到這一年呢?這是因為中國有正史,中國的正史第一部就是《史記》,司馬遷《史記》年表的第一年,就是《十二諸侯年表》的開端,并不是春秋時代,而是西周晚年的共和元年,即周厲王被國人所逐,周、召二公共和執政。共和國,Public,這個字的翻譯就是用的“共和時代”這個名詞。共和元年,就是公元前841年,從此,每一年我們都有明確的歷史記載,沒有問題。公元前841年以前,就有爭論了,從周厲王起就有爭論,看法就不一致。大家會說,中國古代在公元前841年以前是不是有年表?有年表!而司馬遷就看到過這個年表,因為司馬遷自己就說了,當時他所看見“自黃帝以來,皆有諜記”。“諜記”就是用竹簡寫成的史書,司馬遷看到了黃帝以來皆有諜記,是有年數可數的。 

可是問題是不統一,互相之間不一致,還有,司馬遷說是“百家不雅順之言,縉紳先生難言之”,對有些東西還有懷疑,不可相信,所以他以一種很嚴格的態度,沒有把它們編到年表里面。當然很可惜,司馬遷所看到的很多材料,后來人是看不到的。另外,關于年代的研究也不是從現代開始的,西漢晚年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學者劉歆,劉歆在當時就進行了這方面的研究,成果見于《漢書·律歷志》,而由他定的結果,武王伐紂是公元前1122年。 

我最近看到英國出版的一本年表,還有這個年數。劉歆不但是一個文史學家,也是一個著名的科學家,他的名字被用來命名月亮背后的一座火山。劉歆比我們在座的人更為不朽。 

從那以后,歷代都有學者進行這方面的努力,可是沒有統一的成果,這是為什么?這個道理,我想大家可以理解,是很簡單的,因為所有的學者,他們所根據的材料就是那些古書,他們不能比司馬遷看得更多,只有更少。當然,極個別的如《汲冢竹書》《竹書紀年》司馬遷可能沒有看到,也許司馬遷也看過類似的東西,我們不知道,可是基本上就這些古書了。到了清代晚年,開始有學者根據青銅器的銘文來研究這個問題,甲骨文發現后,又有學者根據甲骨文來研究這個問題。后來考古學發達,大家根據考古學結果研究這個問題。這樣,就在古書之外有了新的材料和新的途徑來研究這個中國古代年代學問題了。因此,很多學者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果,可是仍然沒有一個比較一致的意見。這是什么原因?其實這個原因也很明白,因為我們知道,年代學的研究不是簡單的由一個學科的研究甚至于一兩個學科的研究所能夠完成的,根本不可能,不但中國如此,外國也是一樣,它需要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許多學科的合作研究。沒有任何一個,即使是最有聰明才智的學者,他能夠全面地掌握和使用所有這些學科,因此,憑個別專家的力量來做的研究總有些不能夠滿足之處,這也是必然的。所以,夏商周斷代工程所依靠的就是科學界集體的力量,包括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都利用起來,這樣的話,我們就能得到比較好的成果。這就是我們為什么要進行這樣一個研究項目的原因,也是我要談的第一個問題。 

?

我談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它的研究路線是什么,怎么進行研究?這個研究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剛才我已經提到的多學科,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一種研究。我們怎么做的呢?其實主要的就是兩條,就好像工廠里頭的流水線,有兩條流水線,最后都要出年代,出數字。怎么出數字?兩條路線,第一條路線是這樣的,就是首先對傳世的所有有關的古代文獻、古書要進行研究和材料的收集。把這些有關的材料,都收集起來,用電腦整理和儲存,使所有人都能運用,然后從中選擇對我們的研究直接有用的材料,對它們要進行一種文獻學的研究,做一種審查。我們請出對這種文獻最有研究的專家,比如說,《尚書》請研究《尚書》的專家,《逸周書》請研究《逸周書》的專家,每一種都請專家做一個報告,就好像我們檢驗一種藥品一樣要進行報告,把這個報告的結果留給我們,看能用不能用,這個材料可信到什么程度?提供研究,這是第一點。 
 

甲骨文


然后,還有一種文字材料,就是金文、甲骨文。對金文、甲骨文的材料,首先要從考古上進行分期的研究,然后請古文字學家進行考識,這個字應該怎么讀,應該怎么解釋,能不能提出新的看法?把古書和古文字的材料收集起來的目的,主要是要把其中關于天文歷法的材料集中起來,交給天文歷法方面的專家,用現代的科學手段進行研究。不是用過去簡單的推歷,而是用的最新的天文學計算軟件來進行研究。 

我們用的軟件,可以向大家報告,主要是三種,每一種都算一次。兩種是美國宇航局的,一種是我們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的,用我們中國做的軟件和美國做的軟件來演算,得到的效果基本相同。這證明我們的天文臺所做的天體力學的推算軟件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結果,從天文學方面就會得出數字來,這是一條路線,涉及到了文獻學、歷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天文學和歷法推算,至少六個學科,其實還有其他的,就不列舉了。 

還有條路線,就是沒有字的考古遺址。首先我們對考古遺址和有關的墓葬材料進行整理和分期的考古學研究,然后作補充的發掘,從里面取得細的樣品。因為現在的測量,不能簡單地說給你一件東西、一個標本,你給我測就完了,那個不準確,達不到要求。我們要用的是系列的標本,每一個分期都要有標本,然后把它系列地貫穿起來,比如說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先生們就給予我們很大的幫助,我們從那兒取得很多標本,都是系列的。我們取了幾個省的代表性遺址的標本,然后對這些標本進行測量研究。 

為了做好測量研究,我們投資了很多的經費改造了三個實驗室,一個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常規碳14實驗室,一個是北京大學文博學院的常規碳14實驗室,還有北京大學重離子物理研究所AMS制腐劑加速器的碳14實驗室。經過改造,使它們的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我們通過與國際上最好的實驗室,包括加拿大和美國的進行了較量,就是我們搜集標本,我們測得不夠的結果他們也測,然后將結果相比較,證明我們確實達到了國際的標準。這又是一條路線,又得出來一批數字。把這些數字綜合起來,包括古文獻提供的數字,古文字學提供的數字,天文學提供的數字,考古測量提供的數字等等,把這些不同材料統一綜合起來,再加以補充調整,最后形成一個年表,這就是我們的研究途徑。 

?

這個年表具體怎么制定的?因為時間限制,今天只給我45分鐘,我還講了五分鐘的三國吳簡,所以不可能詳細來說了,我只能舉個別的例子使大家能夠聽一聽。第一例,就以西周來說吧,我們做了一個西周的歷譜,這個歷譜主要是根據青銅器銘文,加上有數的文獻材料,再加上天文學的材料,這些材料就給整個的西周年表建立了七個支點。這七個支點,我也可以透露給大家,大家不要聽我說我們是研究公元前841年以前,說實在話,對于公元前841年以后的年表,我們也不那么信任它。 

大家知道,我們這個工作跟蓋樓一樣,底下只要一錯,上頭全錯,所以我們一定要求一個比較堅實的基礎。其實,我們是從春秋開始做的,特別是從春秋前期。我們先請人研究春秋時代的歷法和文獻記錄,得出了一些結論,把這些結論再用到西周晚期,然后把西周晚期的青銅器材料和西周晚期的年表徹底地對照。對照結果,可以說比較確定地證實司馬遷的年表沒有錯,沒有什么問題,這樣我們才有一個比較可靠的基礎。再往上那是我們的工作,不能怪司馬遷,情況就是這樣。我們的七個支點包括了各個方面,特別是用了一些天文學的材料。 
 


大家知道,前段時間報紙上屢次報道了我們工程的一件事,那就是我們核對了古本《竹書紀年》里面的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鄭”這件事,就是西晉時,在河南省的一個墓葬出土了一本竹簡的書,叫做《竹書紀年》。《竹書紀年》散失了大半,可是留下了一句可靠的記載,就是說在周懿王元年有一天曾經出現過一個天象,當時被認為是很奇怪的事,所以就記錄下來。就是在鄭這個地方,當時周懿王住在鄭,即現在陜西的華縣,天亮了兩次。這是怎么回事呢?有人可能會說這是胡說八道,是妖異胡說!可是后來很多的天文學家、科學史專家就提出來了,說這是可能的,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它是在日出時候的一次日全食。這是什么意思?大家想象,假定我這個講桌就是地平線,太陽在沒有出地平線的時候,由于蒙氣,就是大氣層的關系,天已經開始亮了,所以太陽沒有出來,還看不見太陽本身的時候,日食已經開始了。可是由于日食剛剛開始,不影響這個天光,所以你看天已經開始亮了。等到太陽已經出來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應該是比較亮了,可是日食加甚,天反而變黑了。等到太陽再升上來的時候,升到比較高,比如說升到了5°、10°、15°、20°了,日食已經過去了,天又亮了。天亮兩次,所以說“天再旦”。 

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要用現代的天體力學的方法,同時考慮到地球自轉的可能的變數,考慮到這個可能變化的情況,我們算一算當時可能不可能有一個日食,這個日食就在陜西中部關中地區表現為“日再旦”的現象,如果有的話是哪一年?那么這一點經過很多學者進行推算,最早是中國學者提出,后來韓國學者進行了比較好的推算,后來由在美國的華裔學者進行了推算,他們也用了美國宇航局的軟件,算得比較好。當時他們提出來是兩個,一個是公元前899年,一是公元前925年,這兩個里面他們傾向于公元前899年。可是很少學者接受這個問題,為什么?因為理論的推算是一回事,人的感受又是另外一回事。 

當時的人沒有望遠鏡,沒有觀測日食的一些現代科學設備,究竟他們的感受是怎么樣,是不是真是“天再旦”?這點需要驗證,幸好就在我們工程進行期間,1997年3月9日,在中國境內發生了20世紀的最后一次日全食,這次日全食正好是我們驗測的一個最好對象。北京的中央電視臺曾經轉播了這次日食的全過程。當時他們觀測是在黑龍江的漠河,這個地方是當時最好的一個觀測地點,可不適合我們的研究,因為我們要它在天亮時日食,或者說日出時日食。正好有一個地點在新疆自治區的塔城地區,這實際還不是最好,最好的地區是在前蘇聯境內,有幾個點,可是我們跟俄國的天文臺聯絡后沒有得到回響,他們沒有重視這個問題,他們不了解。 

在塔城,由我們的天文學家去進行了觀測,得到了非常好的結果,這個結果已經在我們的科學雜志正式發表。這個結果,可以告訴大家,是非常令人恐怖的,這個日出之后天再黑的時候,不是普通的天黑,祥和得讓你想到睡眠和一個好夢,那是一個噩夢,因為天變成了黑紅的血色,非常可怕。我們可以想象周懿王的時候,可能就是由于這樣的恐怖,所以記錄了這件事情。我們得到正確推算,再用新的計算,我們認為周懿王元年最可能的就是公元前899年,日食的日期為公歷的4月21日,而且這次日食是唯一的一次,公元前925年不實現。所以,只要我們相信這個材料,那就只能是周懿王元年或公元前899年。最使我們高興的是,這個結果和研究青銅器金文的專家,包括像在座的張光裕教授的結論恰恰相合,所以使我們覺得這可能性是非常大。 
 

《漢謨拉比法典》


下面我再用一點時間向大家報告一個我們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武王伐紂。大家知道,每個國家古代的歷史都有幾個最標準、最重要的時間,比如在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最主要的一個就是《漢漠拉比法典》,漢漠拉比那一年,因為他后來的那個王有一個金星的記錄,用金星記錄可以推算。可是金星推算就跟我講的日全食一樣,也有幾個不同結果,能差上一兩百年,也有這個問題,也要選擇。武王伐紂是中國的古代年代學里面一個最重要的支點,這一點一定要解決。可是,過去我們專門請北京師范大學對于全世界的不同學說進行了統計,那么到底有多少種說法?不管怎么研究,數字有多種,我們得出的結果有44種,它的跨度長達118年,差不多120年,可以說這一結果在研究上毫無意義。 

因此,我們還要從各種方面研究,首先要從考古方面研究,因為周人跟商人在文化上雖然有很密切的關系,但還是不一樣。周人有一種文化,在考古學中我們叫做“先周文化”,prezhou,它和商文化及受商文化影響、接受商文化之后所形成的“早周文化”不相同。因此,我們就要在考古學上去找“先周文化”和“早周文化”的分界這一點,中國的考古學家們在陜西已經找了幾十年,我們在我們工程過程中找到了這個分界,也就是中周這個地方,嚴格意義上叫豐邑,“文王遷豐”的豐邑,找到了這個地層關系,這些地層很明確的可以測定是在哪一段時間里面先周文化變成了早周文化,陶器材料清清楚楚,一點兒問題沒有。那么這個點的確定無疑和“文王遷豐”到“武王伐紂”有直接關系,因為要不是“文王遷豐”“武王伐紂”,它怎么可能受到這影響呢?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們就做了詳細的測定,用多種材料進行不同的方法測定,最后得到的結果就是這個時間:一定在公元前1020~1050年間,不可能超過這個范圍。這是經過反復驗證多種材料來做的,在考古學上,在測量的技術上,都有明確證明。這樣我們就把120年左右的時間壓縮到了30年,實際上把比較早的一些說法都排除,都去掉。然后我們再在公元前1020~1050年進一步測定,當然那也可以討論,不過很多人覺得很合理。把這些綜合起來來定這個時間,我們就得出三個可能時間:一個是公元前1046年,一個是公元前1044年,一個是公元前1027年。這里面首先是1027和歷日不太怎么相合,和天文的現象也不大合;1044雖然在各方面都較好,甚至有特別好的地方,可是它和后來的金文不合,和月象不合,配不上。所以,只有1046在各方面都能夠相合,當然在某幾個局部問題上它比不上1044,這個跟大家說清楚,可是1046是我們所能得到的最好的選擇,所以現在我們把武王伐紂定在公元前1046年。也有很多學者,在中國,比如北京大學高明先生曾經主張定1046,在美國有個班大維教授,我們很尊敬他,他也得出1046。當然他們所用的方法和我們不一樣,可得出的數字和我們定的數字相合。在這個數字基礎上,我們再和甲骨文的日月食推算,再和其他的天文學推算、其他的測算結果來推定是它。這個我只能是舉例,非常抱歉,由于時間限制,我不能全面地來講,這是第三個問題。 

?

最后,我來談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前景。夏商周斷代工程進行了五年,可是大家知道,相對于工作的困難來說,這個時間太短,我們現在所能做的,像剛才說過的,這是我們在20世紀的末葉所能做到的較好成果,也不敢說是最好成果。我們努力了,這是可以向大家報告的,可是努力的結果就是這個樣子。 

工程目前還有一些專題有待于補充和改善,比如我們做了一個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就是對于有字的甲骨進行碳14測定,今天的技術條件可以做到的。但這個工作太費時間了,太需要小心了,因為那么重要的文物,我們不敢隨便動它,這工作到今天還沒有最后結果。可是可以告訴大家,它的初步結果和年表基本符合。所以,我們把自己的成果叫做階段性成果,盡管社會上給我們很高的評價,我們今年被評為“中國九五期間重大科技成就”的首列。可是我們的工作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特別是我們知道,不管是國內國外,還有很多專家學者在這方面有很多的心得,我們所學習的還是不夠的,今后還需要進一步來向大家請教、學習,來互相交流和切磋,使我們的工作可以得到進一步的精確化,得到更好的改進,這點我們一定要做。 

我覺得,夏商周斷代工程最主要的一點,我個人認為還不是具體的結果,而是這個工作給我們開辟了一條道路,使我們看到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結合的可能性。讓那些看起來專業相隔非常遠的專家們坐在一起,缺乏共同語言,而最主要的是沒有共同信任,這當然不是一種對人格的不信任,而是對于學科的不信任,合作是很困難的,必須要經過很長時期的一個磨合整合的過程,互相建立信任,才能使我們得到一個共同的結果。當然,有些學者還有不同的意見,他盡管保留,這個沒有關系。我看今后我們還非常可能按照這樣的道路,在這個領域里面,或者比年代學更為寬廣的領域里面,還有更多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來共同參加,來做更多的工作。我們現在正在計劃,想對中國文明起源和她的早期發展做更多的系統的研究,我們希望能夠得到國家的更多支持,特別是要得到學術界包括各地的學術界、各方面單位的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我們希望把我們的事業再擴大,不僅僅是要產生一個年表,而是要對于中國文明的興起和發展的過程做一個普遍的考察,這個考察,我們想從夏商周這樣往上延,先從中原開始,然后廣及各個方面,做一些更多的切實的工作。總的原則就是,一定要抱著科學的精神,實事求是,把我們的視野在空間和時間上再拓展。在時間上,我們想更往前推一千年左右。再推一千年左右,就把中國文明起源的各種可能性都給考慮到了,再看一看究竟中國文明有怎么樣的特色。我今天的報告一共有四十五分鐘,現在超過了一分半鐘,對不起大家,謝謝!

* 本文摘自《智者的聲音——在岳麓書院聽演講》(朱漢民主編,湖南大學出版社出版)

整理:龔抗云  歐陽莉

編輯:劉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揭開千古謎團的夏商周斷代工程
夏商周斷代工程年表
尋找失落的年表--夏商周斷代工程(1-3)
夏商周斷代工程究竟公布了什么,為何西方揚言要把報告撕成碎片?
夏商周斷代工程
什么是“夏商周斷代工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源县| 措勤县| 阿尔山市| 株洲县| 连城县| 新营市| 巴南区| 延长县| 潞城市| 芜湖市| 庆云县| 德保县| 澄江县| 晋江市| 姜堰市| 达尔| 长乐市| 忻州市| 龙口市| 昌江| 固始县| 牟定县| 黄山市| 安顺市| 隆尧县| 建阳市| 章丘市| 威远县| 洱源县| 日土县| 甘德县| 忻州市| 旅游| 吉安县| 施秉县| 青川县| 天柱县| 晴隆县| 随州市| 金堂县| 琼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