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山篇
1、東岳泰山:泰山位于山東省中部,自然景觀雄偉高大,有數(shù)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著名風景名勝有天柱峰、日觀峰、百丈崖、仙人橋、五大夫松、望人松、龍?zhí)讹w瀑、云橋飛瀑、三潭飛瀑等
2、南岳衡山: 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qū),海拔1300.2米。由于氣候條件較其他四岳為好,處處是茂林修竹,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飄香,自然景色十分秀麗,因而又有“南岳獨秀”的美稱。
3、西岳華山:海拔2154.9米居五岳之首,位于陜西省西安以東120公里歷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華陰縣境內(nèi),北臨坦蕩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黃河,南依秦嶺,是秦嶺支脈分水脊的北側(cè)的一座花崗巖山。
4、北岳恒山:海拔2017米,曾名常山、恒宗、元岳、紫岳。位于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距大同市62公里。
5、中岳嵩山: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處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
6、安徽黃山: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黃山市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黃山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并以 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五絕著稱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爭輝。
7、江西廬山:廬山位于江西北部,北臨長江,東瀕鄱陽湖,是避暑勝地。山上云霧繚繞,到處是奇花異草和珍稀樹木。名勝有五老峰、三疊泉、廬山植物園、仙人洞、白鹿洞書院、廬山瀑布、觀音橋、天下第一泉。
8、浙江雁蕩山:雁蕩山位于中國浙江省樂清市境內(nèi),部分位于永嘉縣及溫嶺市。距杭州297公里,距溫州68公里。始于南北朝,興于唐,盛于宋,素有“寰中絕勝”、“海上名山”之譽。
9、山西五臺山:五臺山位于中國山西省東北部,五臺山位于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市五臺縣和繁峙縣之間距省會太原市230公里。與四川峨嵋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中國佛教及旅游勝地,列中國十大避暑名山之首。
10、四川峨嵋山:峨眉山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處長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與青衣江之間,在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東距樂山市37公里,是著名的佛教名山和旅游勝地,有“峨眉天下秀”之稱。
11、浙江普陀山:普陀山是東海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南北狹長,面積約12.5平方公里。島上風光旖旎,洞幽巖奇,古剎琳宮,云霧繚繞。
12、安徽九華山: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蓮花,唐天寶年間(742~756)改名九華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nèi),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
13、湖北武當山: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內(nèi), 屬大巴山東段。
14、安徽齊云山:是中國四大道教名山,古稱白岳。位于徽州休寧縣城西十五公里處。海拔585 米,方圓一百平方公里。境內(nèi)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間以幽洞、曲澗、碧池、青泉,匯成勝境。
15、四川青城山:屬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稱“丈人山”,東距成都市68公里。主峰老霄頂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
16、江西龍虎山:龍虎山位于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公里處貴溪縣境內(nèi),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東漢中葉,正一道創(chuàng)始人張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xiàn),山因得名”。
17、遼寧千山:千山位于遼寧省鞍山市東南17公里處,總面積44平方公里,素有“東北明珠”之稱,以奇峰、巖松、古廟、梨花組成四大景觀。
18、江蘇鐘山 :鐘山,又名紫金山,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東北郊,以中山陵為中心,包括紫金山、玄武湖兩大區(qū)域。鐘山為江南茅山余脈,橫亙于南京中華門外,古名金陵山、圣游山,三國時東吳曾稱它為蔣山。
19、安徽天柱山:天柱山在長江北岸、安徽省潛山境內(nèi),其主峰海拔1489.8米,高聳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稱為天柱峰,山也就此得名。天柱山過去還有潛山、皖山、萬歲山稱。被列為國內(nèi)五大鎮(zhèn)山之“中鎮(zhèn)”。
20、山東沂山:為沂蒙山主脈之一,舊名為“東泰山”。在山東省臨朐與沂水縣交界處,素有“泰山為五岳之尊,沂山為五鎮(zhèn)之首”之說。其主峰玉皇頂海拔1032米,周圍有29座山峰,風景幽美。
21、陜西吳山:又稱為“吳岳”,在陜西省寶雞市于隴縣交界處。共有17座山峰,其中尤以鎮(zhèn)西峰、會仙峰等著稱。另有真人洞、餐霞洞、神雷洞、鳳凰石、元鶴巢等風光名勝,秀麗多姿。
22、浙江會稽山:會稽山又名苗山、茅山。在浙江聲紹興城外。松竹交翠,繁花似錦。山麓著名的古跡禹陵、禹廟及南鎮(zhèn)廟、禹穴寺遺址等向人們訴說著英雄大禹的佳話。
23、遼寧醫(yī)巫閭山:簡稱閭山,位于遼寧省北鎮(zhèn)市境內(nèi),周圍約120公里。主峰望海山,海拔866.6米。這里最著名的風景區(qū)是觀音閣一帶的望海寺、老爺閣、曠觀亭、古佛大石棚、圣水盆、萬年松等。
24、福建武夷山:地處中國福建省的西北部,江西省東部,位于福建與江西的交界處。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東南”之美譽。
25、四川縉云山: 縉云山,雄峙重慶市北碚區(qū)嘉陵江溫塘峽畔,是七千萬年前“燕山運動”造就的“背斜山嶺,古名巴山。山間白云繚繞,似霧非霧,似煙非煙,磅礴郁積,氣象萬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紅,五彩繽紛。古人稱“赤多白少為縉”,故名縉云山。
26、甘肅麥積山:地處天水市東南方50公里的麥積區(qū)麥積山鄉(xiāng)南側(cè),是西秦嶺山脈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
27、安徽瑯琊山:距六朝古都南京48公里,省會合肥130公里。滁州瑯琊區(qū)與南譙區(qū)交界處,與滁州城山城一體。古稱摩陀嶺,后因東晉開國皇帝瑯琊王司馬睿避難于此,改稱“瑯琊山”。又名“瑯玡山”。
28、江西三清山:三清山位于中國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與德興市交界處,三清山是道教名山,風景秀麗。
29、新疆天山:古名白山,又名雪山,冬夏有雪,故名,匈奴謂之天山,唐時又名折羅漫山。
30、福建太姥山位于福建省東北部,在福鼎市正南距市區(qū)四十五公里,挺立于東海之濱。三面臨海,一面背山,巍峨秀拔,氣勢雄偉,奇巖怪石,千姿百態(tài),景色獨特,蔚為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