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1卷 2013年第5期
摘 要:民間收藏的廣漢三星堆出土的陰陽魚太極圖及天象圖組合的玉器,是中國首次發現的實物。這一發現將徹底改寫陰陽魚太極圖的發現歷史,同時也表明歷史上關于陰陽魚太極圖的傳說大多是歷史學家杜撰出來的。因為“太極-八卦-周易”是有機聯系在一起的,而且都在四川發現,故而可以肯定“易在蜀”。陰陽魚太極圖與天象圖的組合實物的發現其意義非凡,值得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天文學家和易學專家深入研究,共同來揭示其深遠的遠古文化內涵。
前不久,在成都一位收藏三星堆玉器的收藏者家中,我們看到了一件令人震驚的玉器,玉器的材料是用透閃石玉即通常所說的“龍溪玉”雕鑿而成的。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此件玉器的發現,將徹底改變學界對“陰陽魚太極圖”起源的看法。此前,在廣漢三星堆曾發現周文王后八卦與太極圖的組合玉(石)器,此次我們報導的是“陰陽魚太極圖”與“天象圖”的組合玉器。后一種組合,在中國歷代的出土文物中也是從未報導過的,其深遠的文化內涵還有待易學專家與天文學專家去解讀。三星堆地區發現的陰陽魚太極圖、天象圖、伏羲先天八卦和文王后天八卦等,再次證明了三星堆地區蘊含有大量中國史前時期的遠古信息,應當引起中國考古界、歷史界的重視。然而事與愿違,當人們不去研究新出現的事物時,往往會出現以無知或過時的成見為基礎、以自大獨尊為動力的唯心主義的態度去對新生事物進行錯誤否定,從而把真理當成謬誤來對待,并堅持那種固有的錯誤觀點。當一件正確的東西(事物)尚未被人們認識時,有時會出現正確與錯誤的顛倒關系,這是正常的。歷史上的哥白尼事件就是一個例子。然而,某些學者還有一種心態:明明知道客觀出現的事物是真理,又恐于自己的研究成果被新事物所否定而不敢面對現實,這是十分錯誤的。某些學者采取的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駝鳥政策,這種態度對國家、對個人及學術界都是有害的。
一、關于“陰陽魚太極圖”
“陰陽魚太極圖”是中國古代先人概括了陰陽易理來反映客觀世界發生、發展變化規律的一種圖式,至今形成了一種“太極文化”。關于“太極圖”的來源有各種觀點[1]:①“伏羲說”,②“紋飾說”,③“周易說”,④“繪畫說”。據文獻上記載,“世傳太極圖是出自宋代一位道士陳摶之手,也稱“先天圖”。另有文獻[2]報導:現今為學者所引用的“陰陽魚太極圖”,是明朝一位學者趙為謙在他所寫的《六書本義》中第一次公布的,當時它的名字又叫做“天地自然河圖”。趙為謙在書中說:“此陰陽魚太極圖是在伏羲時代,龍龜從滎陽附近的黃河里出來,背負的就是此圖”;又說:“此圖就是人們傳說的蔡元定(宋朝朱熹的學生)從四川一位隱士手中得到的圖”。還有學者認為“太極圖”是陳摶所繪。清朝初年,一位名叫胡渭的學者認為,陳摶將此圖傳給了種放,種放又傳給了邵雍(宋朝人)邵雍的先天之學就是經過對此圖的仔細研究之后演化而來的,等等。
二、太極、八卦、易經
在《太極圖說解》中說:“○者,無極而太極也”。此處的圓圈,代表“全體”。“全體”才是真理,對事物的認識必須把握全體,太極即是全體。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要從全局出發來認識,才能圓滿、全面。太極圖中“S”曲線表明任何事物的發展是曲線式的,不是直線型,直線中有曲線,曲線中有直線。文獻[3]中提到,“古時伏羲仰觀天象發現了宇宙中的兩個密碼,即是陰和陽”。我們認為,所謂太極生兩儀,即地球自轉出現了白天和黑夜(陽和陰)。當地球繞太陽運動(公轉)時產生了春、夏、秋、冬四季(四象)。由于自然界存在四季(四象),進而出現可以用八個元素來總結、歸納起來的自然現象,即天、地、水、火、風、雷(雨)、山(川)、澤(沼澤、湖泊、河流、大洋),等等,這就是所謂八卦(八種要素)。當我們觀察地球在宇宙中的運動時(自轉與公轉),宇宙是無限大的,無邊無際(數學上的無窮大),故而產生了無極(無窮大)的概念。無極即太極(大的不可想象),我們可以用一個圓的形狀來概括它。白天和黑夜(陰與陽,即二儀),春、夏、秋、冬(四季,即四象),是地球自轉與公轉的必然結果,如此循環往復,無始無終地運行。從天文學知識可知,在我們銀河系之外,還存在著河外星系,太陽是銀河系中的一個成員,地球又是圍繞太陽旋轉的,太陽距銀河系中心為2.4萬光年,而1光年約為9.46萬億km,可見宇宙之大是不可想象的。我國古代先人提出的太極概念對此做了高度概括,從而提出了八卦的理念。由于有八卦的提出,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易經》,它是中國先人研究宇宙萬物運動變化發展的一種解說,《易經》是從八卦引伸而來的。八卦中的乾卦即指天,坤卦即指地,離卦即指火(日),坎卦為水,震卦為雷,巽卦為風,艮卦為山(山脈、山川),兌卦為澤(河流、湖泊、大洋等)。任何人(中國的、外國的)無不生活在八卦之中。因此,人類社會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八卦。換言之,也就是可以用《易經》來解釋世界上事物的發生、發展直至滅亡的一切規律。故而我們可以說,“太極”-“八卦”-“易經”是一脈相承的,是有機聯系在一起的一整套完整理論體系,這套完整的理論體系是中國古代先人總結歸納起來的,是整個人類社會活動的思維方法的高度總結。不管世界事物現象怎么紛繁復雜,只要納入“八卦-易經”的體系中去,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時至今日,中國任何考古遺址中都不曾出土有太極-八卦實物,唯獨只在廣漢三星堆有,這件事的本身含義就值得深思,人們有什么理由去否定它呢?
三、陰陽魚太極圖與天象圖的組合實物描述
上述二種圖同時雕刻在一塊八邊形的玉版上,其規格是50cm×50cm,其中長邊44.5cm,短邊3cm,厚度3cm,“陰陽魚太極圖”直徑44cm,魚眼直徑5cm,方形玉板邊寬3cm,邊部雕刻有回形紋,太極圖與長邊相切,在短邊處陰刻了四個人頭像(圖1,圖2)。二位古蜀國人席地而座,好像是在“下棋”,其實可能是在推演天象,方形玉板反面刻有一圓形(直徑18cm)的深槽,玉板就放在上為30cm、下為40cm的圓柱體形之上(圖3)。為了更好地突出“陰陽魚太極圖”,我們特意將它從玉板上的“天象圖”臨摹出來(圖4)。從臨摹出來的陰陽魚太極圖可以看出,魚的“眼睛”也正好是“天象圖”的某一個位置。眼睛與眼睛之間的中心距離是22cm。圖1 古蜀人在“棋盤”上對奕,棋盤八邊形,規格是50×50cm,長邊44.5cm,短邊3cm,太極圖直徑44cm,魚眼直徑5cm。“下棋”的蜀人在身神凝聚地“操盤”,神采奕奕,而“棋子”并不是“車”、“馬”、“炮”等,而是一些“鳥”、“牛頭”、“龍”等,“棋子”是我們隨意放的圖2 這是太極圖與天象圖重合在一起的圖,太極圖的魚眼,也是天象圖中的某一個“結點”位置,她扮演著天象圖中某種含義的內容圖3 雕刻有“陰陽魚太極圖”和“天象圖”的玉板就放在此空心的圓柱體上兩個“魚眼”用雙線條連接著不同形狀的動物頭像,如虎、鳥、狗、龍、雞、羊以及星星、大刀,等等。“魚眼”與它們之間的距離不等,所以線條有長有短。而且,動物頭像之間的距離也不相同。這些線條的長短是否意味著在某一時期的天象位置,而且此位置說明日、月、星、辰是處于運動狀態的。其中原因在于,我們見到在一批大的玉壁(直徑80cm~110cm不等)上所見到天象的位置也不同(待發表)。古蜀人在推演天象時所用的“棋子”目前收集到的共15枚,每枚直徑4.5cm,厚度1.8cm,正面是動物的頭像。例如,牛、鳥、龍、魚、雞、狗以及“眼”、“水滴”、“葫蘆”,等等(圖4,5,6),反面則全部是太極圖(圖7)。·3·圖4 這是隨機拍攝的太極圖與天象圖組合在一起的局部照片。此圖中的下方“魚眼”與圖2中右下方的玉板上“魚眼”位置是一致的。“棋子”上的圖形有的是動物頭像(如鳥),有的像葫蘆的切面形狀,有的像太極圖中魚眼的形狀,“棋子”是我們隨意放的圖5 這是“棋子”上另外一些浮雕的動物頭像與其他不知名物體的圖像,“棋子”是我們隨意放的圖6 這是“棋子”上牛頭和雞頭等的浮雕圖像,“棋子”是我們隨意放的圖7 這是每一個“棋子”反面的“太極圖”,“棋子”是我
們隨意放的。
四、關于陰陽太極圖與天象圖的意義考究
關于“陰陽魚太極圖”,歷史書中有不同的說法。圖8 古蜀人在聚精會神地“下棋”,“棋子”是我們隨意放的如文獻[2]中說,明朝初年,一個名叫趙為謙的學者在他的《六書本義》中第一次公布了“陰陽魚太極圖”,當時又稱之為“天地自然河圖”。又有文獻說,宋朝一位名叫陳摶的道士(音團tuán)首次公布了“陰陽魚太極圖”和“河圖”,等等。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
在中國歷史上,被歷史學家訛傳編造的故事還少嗎?例如,“指南針”是在春秋戰國出現的,音樂、舞蹈是在商王朝出現,鐵器也是在戰國出現的,婦好墓發現了新疆和田玉(是不是來自和田值得懷疑)做的玉器。因此商王朝要不惜代價,長途跋涉派兵去遠征當時的和田部落取得(占有)和田玉;三星堆出現的大量金器,有人說是從西亞傳來的,一位“專家”還確切地論證在西亞某地發現了金器,向東傳到甘肅禮縣,再向東傳到了三星堆,這不是十分荒唐嗎?
北京某著名大學的一位考古專家說,三星堆的巨大青銅立人(雙手彎曲)手中拿的是象牙,因為象牙的彎曲度正好與手的姿式一致,這不是明顯在編故事嗎?另有一位“著名”學者說,三星堆古蜀國人是西亞閃族人的后代,又說商朝的文化有埃及的色彩,北京某著名大學的一位研究宗教的教授看了三星堆玉(石)器之后,大言不諱地說:“三星堆文化是古印度的雅利安吠陀文明克隆來的”,等等。這些都是受“中國文化西來說”的影響。圖9 古蜀人盤腿席地而座在凝思如何下下一步“棋”,其穿載衣服花紋清晰可見當人們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地時,是因為之前已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證據,才敢于和舊的思想進行較圖10 坐地“下棋”的古蜀人的背后圖量,但總有一些眼光短淺的人出來說三道四。
因為這些說三道四的人手中沒有實物(或者看的太少),有的學者根本未到過三星堆更談不上去研究三星堆的文化,而大肆發表“論文”和“專著”。他們生怕自己以往所學習到的知識被新發現的事物所否定,故而到處設立“防火墻”。但是新生事物終將會沖破舊有的頑固勢力被具有開拓思想的學者所接受,這就是規律。“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數中”。
什么叫創新?正如已故科學家錢學森所說:“所謂創新,就是敢于研究前人沒有研究過的東西……”,在現今中國的考古界,把“黃河文明”的“旗幟”死扛著不放,死抱著“以我為中心,唯我獨尊”的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舊觀點不放,這是十分錯誤的,歷史將會做出正確的判斷。
陰陽魚太極圖在四川的發現,再次證明在四川的閬中(那是伏羲氏的母親華胥氏的家鄉,華胥懷孕伏羲于此)———廣漢三星堆(該地區玉器中發現有大量伏羲氏風姓標志)———鹽亭(黃帝的原配夫人嫘祖的家鄉,黃帝與她成婚在鹽亭)蘊藏著大量遠古信息,這里應當是中華文明的源頭,值得史學界、考古界探究。
陰陽魚太極圖與天象圖組合在一起,給人們提出一個重大謎題,是誰把天象圖的知識傳授給當時的古蜀國人?又是誰把太極圖與天象圖有機地組合起來?為什么太極圖中的“S”形曲線與圓的切線交角與地球的公轉軌道平面和自轉軌道平面的交角(23°27′)如此接近?難道真的有更智慧的“神仙”在指點古蜀國人嗎?這些疑問有待后續逐漸揭開。
文中不妥之處,還請國內外專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