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上有一種藥,能當飯吃,還能當茶喝,不僅美味養人,還能讓全家百病不生,尤其適合當下的季節,您愿意一試嗎?
濕邪是造成現代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根本,而“升級版薏米紅豆湯”是祛濕邪最好的藥膳。
祛除體內的濕邪,方法非常簡單,只需四個“藥”。這四個藥能當茶喝,能當飯吃,而且能解決大問題!
它們是薏苡仁、赤小豆、芡實、陳皮,這四種“藥食同源”的中藥,按照一定的比例,洗干凈后放在鍋里加水熬,熬好后就是健脾祛濕、清暑濕的佳品——“升級版薏米紅豆湯”了(擁有產品專利)。
祛濕藥膳
?
升級版薏米紅豆湯
材料:薏苡仁30g、赤小豆30g、芡實30g、陳皮15g。
制法:
1.先將薏苡仁、赤小豆、芡實冷水浸泡2小時;
2.將薏苡仁、赤小豆、芡實入電飯煲加水,按煮粥鍵(用鍋的話就煮1小時),同時將陳皮加入;
3.根據個人口感,可以加入冰糖適量。
功效:
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赤小豆,利濕消腫、清熱退黃、解毒排膿;
芡實,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養肝排毒;
四者搭配,起到健脾祛濕、清熱利濕、健脾、補腎、調肝的作用;對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黃等濕熱體質有一定功效;對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胸悶,痰多,口黏膩或甜等痰濕體質有一定功效。
想要具體了解痰濕體質及調養方法,請參閱文章
中醫體質調養——痰濕質
如何給穴位排濕,讓身體更健康!
祛濕茶飲
?
升級版薏米紅豆茶
材料:薏苡仁5g、赤小豆5g、芡實5g、陳皮3g。
制法:
1.先將薏苡仁、赤小豆、芡實冷水浸泡2小時,入電飯煲加水,按煮粥鍵(用鍋的話就煮1小時);
2.將煮好的湯汁放入保溫杯,在杯中加入陳皮,燜泡片刻飲用即可。
功效:
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赤小豆,利濕消腫、清熱退黃、解毒排膿;
芡實,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養肝排毒;
四者搭配,起到健脾祛濕、清熱利濕、健脾、補腎、調肝的作用;對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黃等濕熱體質有一定功效;對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胸悶,痰多,口黏膩或甜等痰濕體質有一定功效。
想要具體了解濕熱體質及茶飲調養,請參閱文章
中醫體質調養——濕熱質
筆者平時為痰濕體質、濕熱體質的人調理身體,開完藥方后,總要囑咐他們在飲食起居上的一些注意事項,其中說得最多的就是回去熬“升級版薏米紅豆湯”喝。對于不具備這個條件的病人,我會讓他用四味藥泡茶即可。
功效延伸
?
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導致身體脾虛濕盛。既要祛濕,又要補心、補腎,還要健脾胃,非該藥膳莫屬。將其熬成湯,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也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擔。
關于薏米和紅豆的“消腫”作用,也很有意思,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腫就是水腫,試看今人,十個里面起碼有五六個身體發福,這也是腫,叫做體態臃腫。
中醫認為,肥胖也好,水腫也好,都意味著體內有濕;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人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水腫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過是程度有深有淺而已;祛濕性極強的藥物或食物能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也就能消腫。
實踐證明,“升級版薏米紅豆湯”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于中老年肥胖者,效果尤其好。
溫馨提示
?
有人曾問筆者:“我在熬湯的時候,加了一把大米,結果粥就熬稠了,味道那叫一個美啊!”
筆者說:“千萬不能加大米進去!”
為什么?
因為大米長在水里,含有濕氣,濕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薏苡仁、赤小豆、芡實都是祛濕的,本身不含濕,所以它們怎么熬都不稠,湯很清。
中醫恰恰是利用了薏苡仁、赤小豆、芡實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濕給除掉,一旦加進去大米,就等于加進去了濕氣,所以整個粥就稠了。雖然味道可能更好了,但對于養生來說并非好事,就因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薏苡仁、赤小豆、芡實就都白費了,功效全無。
調理身體
需要服用膏方調養體質、防病治病、美容塑形、延緩衰老的朋友,歡迎和我聯系,可以添加本人頭條號,也可在評論處留言預約。為您和家人私人定制膏方,讓您和家人的身體素質,通過膏方調理,得到提升!
快到夏季三伏天,推薦“冬病夏治”三伏貼、三伏灸,溫陽散寒,尤其對于呼吸系統疾病、骨關節疾病、痛經、過敏疾病治療效果好。需要了解自己及家人是否適合“冬病夏治”三伏貼、三伏灸的朋友,歡迎和我聯系,可以添加本人頭條號,也可在評論處留言預約。
需要做中醫診療、亞健康調理、健康管理的朋友,歡迎和我聯系,可以關注本人頭條號,并在評論處留言預約。
歡迎看到本文的朋友轉載,讓更多人受益!祝大家健康!
中醫健康管理就在身邊,關心您,我們最專業!王敏醫師不僅是您和家人的私人健康管理醫師,也是您一生的朋友!
關注本人頭條號,可以得到更多中醫養生資訊,讓自己和親人、朋友更加健康,了解最新一期的體質養生、節氣養生、季節養生、食療藥膳、美容茶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