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于2018-12-18 11:04
博野于鐵江譯釋(2018.12.18)
七十(宋高宗)
多力豐筋屬宋高,墨池筆冢亦人豪。
祥搜舊格衡書品,美謚難求一字超。
【啟功自注】
宋高宗⑴勤于八法⑵,不減乃翁⑶。而平生數變,可得而計焉。初學黃庭堅,日本曾藏其手詔石刻拓本,與涪翁之筆,幾無可辨。后以金國人效其筆行間⑷,遂改作他體,此事之見諸史乘⑸者。又曾學米芾,其事見于英光堂米帖⑹岳珂跋贊中,而世罕見其學米之跡。廿余年前,遼寧博物館得米體大行書白居易詩七律一首一卷,后有御書印璽。石渠⑺舊題為宋徽宗,繼而鑒家復以為實屬米筆,謂御書璽印為后人偽加者。既經目驗,證以岳倦翁⑻語,乃知其實為高宗學米之作,足以亂真,有如是者。
其晚年多作智永體,草書略雜章草之勢,而其手病⑼逾不可掩。從其點畫結構之態,可見其捉筆必緊,管近掌心。同一扁跛⑽,東坡之扁輕松,高宗之扁急迫。其流派所及,吳后⑾、孝宗⑿,下迨楊妹子⒀無不如是,御書院供奉輩所錄《毛詩》,連章累卷,更無論矣。總而品味之,都乏超逸之趣。乃知其學黃、學米極似處,正是中乏自主之力⒁耳。
【譯者附注】
(1) 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首任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大觀元年五月(1107年6月),趙構生于宮中,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其父徽宗,長兄欽宗被金人俘虜,北宋滅亡,同年,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為帝,重建宋朝,是為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在位三十五年的趙構禪位于皇太子趙昚。淳熙十四年(1187年)卒于德壽宮,時年八十一歲。廟號高宗。趙構精于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著有《翰墨志》,傳世墨跡有《草書洛神賦》等。
(2) 八法:永字八法,是中國書法用筆法則。代指書法。
(3) 乃翁:他的父親。指宋徽宗。
(4) 效其筆行間:模仿他的筆跡進行間諜活動。
(5) 史乘:《孟子·離婁下》:“晉之乘,楚之梼杌,魯之春秋,一也。” 乘、梼杌、春秋,是周朝三國史籍的名稱。后用“史乘”稱一般史書。乘(shèng)。
(6) 英光堂米帖:中國南宋刻個人法帖《英光堂帖》原石的南宋拓本殘本。存4冊52開(另附清孫承澤刻《知止閣帖》米帖9開)。縱33.8厘米,橫16.4厘米不等。此帖為匯刻米芾墨跡,全5卷,南宋岳珂輯刻。岳珂(1183~1234)字肅之,號倦翁。岳飛之孫,官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制置使,所藏米芾墨跡最富,著有《寶真齋法書贊》。平生最服膺米書,因以米芾“英光堂”為帖名。清道光間,上海徐渭仁、鹽官蔣光煦均有重刻本。此帖所集米芾書,無一偽品,摹勒之妙不減墨跡。原石早佚,拓本亦無全帙。
(7) 石渠:《石渠寶笈》,見第九首【譯者附注】(9)。
(8) 岳倦翁:岳珂,號倦翁。
(9) 手病:手執筆的毛病。即下文所說“捉筆必緊,管近掌心”。
(10) 同一扁跛:指蘇東坡與宋高宗的書法都具有扁肥偏跛的特點。
(11) 吳后:宋高宗的皇后吳皇后。
(12) 孝宗:宋孝宗。趙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宋高宗趙構養子。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
(13) 楊妹子:宋寧宗之妃,宋理宗之太后。世稱楊妹子。
(14) 其學黃、學米極似處,正是中乏自主之力:宋高宗學習黃庭堅和米芾非常像的原因,正是他字中缺乏自己的力量。
【原詩題解】
此詩評價宋高宗書法。認為宋高宗學書勤奮,有力量有筋骨,也算是大家之一。但其書因捉筆太緊而顯得急迫,缺乏超脫之趣,無法超越前人。
【原詩譯釋】
1.多力豐筋屬宋高,墨池筆冢亦人豪:宋高宗的書法既富有力量也富有筋骨,他練書法池水盡墨,禿筆成冢,也算是人中豪杰。墨池:傳說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筆冢: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中:“ 長沙僧懷素好草書,自言得草圣三昧,棄筆堆積,埋於山下,號曰‘筆冢’。”
2.詳搜舊格衡書品,美謚難求一字超:詳盡地搜求宋高宗之前的各家書法來衡量宋高宗書法的品格,就發現宋高宗的書法很難用“超”這個字來贊美。舊格:宋高宗之前的書法流派。美謚:用一個贊美的字來概括一個人的人品功業。此處指概括宋高宗的書法。超:包含兩種含義,一是超脫的趣味,二是超越前人。
【附圖】宋高宗書徽宗文集序
//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0/11/1307/207265248_3_20201113074612821.jpeg
七一(吳說)
傅朋姿媚最堪師,不是羲之即獻之。
草法更能探筆髓,非同兒戲弄游絲。
【啟功自注】
吳說傅朋⑴書,于汴杭之際⑵,實為巨擘⑶。其墨跡雖未傳長篇大軸之作,但一臠知味⑷,亦足以見其書學之深焉。
真書以獨孤蘭亭⑸后跋焚余一段為最精,字若蠅頭,筆如蚊腳。而體作鐘繇⑹,雅有六朝之韻。若世傳黃素本黃庭內景經⑺,至有贊為楊許群真⑻遺墨者,以視此燼里數行⑼,殆不中作傅朋之雞犬焉⑽。得其妙者,惟倪瓚云林⑾,賞音必有頷余斯言⑿者。
行書手札,流傳不及十通,字字精妙,遂謂之為有血有肉之閣帖,具體而微之羲獻⒀,寧為過譽乎⒁?
傅朋又創游絲書,有所書王介甫⒂詩一卷,純用筆尖,婉轉作連綿大草,此非故意炫奇,實懷素自敘⒃之更進一步。夫毫尖所行,必其點畫之最中一線,如畫人透衣見肉,透肉見骨,透骨見髓,其難蓋將百倍于摹畫衣冠向背也。
聞西安唐乾陵碑⒄上有傅朋題名大字,至今未獲寓目焉。
【譯者附注】
(1) 吳說傅朋:宋代書家,字傅朋,號練塘,居錢塘(今浙江杭州)之紫溪。人稱吳紫溪。宋高宗紹興十四年(一一四四),除尚書郎,官知信州,紹興間為尚書郎。其書楷、行、草及榜書均佳,小楷有“宋時第一”之稱;榜書深穩端潤,行草圓美流麗,深入黃太史之室,而得其精髓,又時作魏鐘繇之體,頗有新致。其獨創的游絲書頗負盛名。一筆一行,游絲連綿。宋高宗趙構《翰墨志》稱:“紹興以來,雜書游絲書,惟錢塘吳說。”說,音yuè。
(2) 汴杭之際:北宋末南宋初。汴為北宋之都,代指北宋。杭為南宋之都,代指南宋。
(3) 巨擘:大拇指。比喻在某一方面杰出的人或事物。擘(bò)。
(4) 一臠知味:嘗一塊肉就可以知道一鍋肉的味道。比喻根據個別、部分就可以推知全體。臠:一小塊肉。
(5) 獨孤蘭亭:即《蘭亭十三跋》。元代至大三年(1310年)九月,趙孟頫在從南方回京城途中,獨孤和尚淳朋贈送了他一本《定武蘭亭》的拓本,趙欣喜異常,在一路乘船北上途中日日觀摩拓本,有感而發,在拓本后面一連寫下了十三條跋語,稱贊《定武蘭亭》書法的高妙,這就是《蘭亭十三跋》的由來。它在清朝乾隆年間毀于大火之中,只留下幾張殘片,而且流落到了日本,現藏于日本東京博物院。下文“焚余”“燼里”即指火后所余。
(6) 鐘繇:見第卅七首【譯者附注】(8)。
(7) 黃庭內景經:見第十八首【譯者附注】(10)。
(8) 楊許群真:楊羲、許詢等傳說修成神仙的道士。
(9) 以視此燼里數行:拿黃庭經跟這燒毀剩下的幾行字相比。
(10) 殆不中作傅朋之雞犬焉:寫黃庭經的人連給吳說作雞犬大概都不夠格。殆:大概。不中:不合格。
(11) 倪瓚云林:見第十七首【譯者附注】(1)。
(12) 頷余斯言:同意我說的這話。頷:點頭,表示贊同。
(13) 具體而微之羲獻:雖然字小,但完全具備王羲之、王獻之書法的特點。
(14) 寧為過譽乎:難道是過分的贊譽嗎?這是反問,意為不算過分。寧:難道。
(15) 王介甫:王安石,字介甫。
(16) 懷素自敘:懷素的《自敘帖》。見第五三首【譯者附注】(3)。
(17) 乾陵碑: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合葬的陵墓。其墓碑有為唐高宗而立的述圣記碑和為武則天而立的無字碑。此處指述圣記碑。
【原詩題解】
此詩評價吳說。認為他的書法筆畫姿媚,具有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特點,最值得學習。他的游絲書能抓住草書的精髓,更是非同尋常。
【原詩譯釋】
1.傅朋姿媚最堪師,不是羲之即獻之:吳說的書法筆畫姿媚,最值得學習;不是王羲之的風格就是王獻之的風格。堪:值得。師:師法、學習。
2.草法更能探筆髓,非同兒戲弄游絲:他的游絲書最能抓住草書筆法的精髓,跟小孩子玩的游絲游戲是絕對不一樣的。探:抓取。讀平聲。
【附圖】
吳說墨跡
//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0/11/1307/207265248_4_20201113074613181
吳說游絲書
//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0/11/1307/207265248_5_20201113074613290
七二(金朝書法)
黃華米法盛波瀾,任趙椽毫仰大觀。
太白仙詩題尾富,中州書勢過臨安。
【啟功自注】
王庭筠⑴、任君謀⑵、趙秉文⑶,皆金源⑷之大手筆。庭筠自號黃華老人,其書全宗米法⑸,如涿州之蜀漢先主廟碑⑹,博州之州學碑記⑺,皆沉重⑻之中饒生動之致。以視米氏豐碑,如蕪湖縣學記⑼者,毫無多讓。其墨跡若幽竹枯槎圖題尾⑽、風雪杉松圖題尾⑾等,以書品稱量,俱應在神逸之間⑿。
任君謀有石刻杜詩古柏行,久為世人誤目為顏魯公筆⒀。又書韓昌黎秋懷詩,天真爛漫,實得利于周子發⒁,懷素律公帖⒂后周跋可證也。
趙秉文,所傳較少,而赤壁圖后和坡韻一詞⒃,淋漓頓挫,妙運方圓于一冶⒄,略后惟耶律楚材真書巨卷⒅足相媲美。
他若蘇書太白仙⒆詩卷后諸跋,備有蔡松年、蔡珪⒇諸家之跡,皆一代文獻(21),不徒筆法之美,而江左(22)書風,張即之(23)外,俱未有能迨者(24)矣。
【譯者附注】
(1) 王庭筠:金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端,號黃華山主、黃華老人、黃華老子,別號雪溪。金代遼東人(今營口熊岳),書畫家米芾的外甥。庭筠文名早著,金大定十六年(1176)進士,歷官州縣,仕至翰林修撰。文詞淵雅,字畫精美,《中州雅府》收其詞作十六首,以幽峭綿渺見長。
(2) 任君謀:任詢(1133~1204)字君謨,一作君謀,號南麓先生,自己別署稱龍巖。易州(今河北易縣)軍市人,金代書畫家。其父任貴,有才干,善繪畫,宋徽宗宣和、政和年間,離鄉遠游江、浙,生任詢于虔州(今江西贛州)。正隆二年任詢(1157)進士及第,歷省掾、大名總幕、益都都勾判官、北京鹽使。年六十四致仕,優游鄉里,晚年家藏書法名畫數百軸,日夕展玩。卒年七十。
(3) 趙秉文:(1159~1232)字周臣,號閑閑居士,晚號閑閑老人,磁州滏陽(今河北磁縣)人。金代著名學者,書法家。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進士,調安塞主簿。歷平定州刺史,為政寬簡。累拜禮部尚書。金哀宗即位,改翰林學士,兼修國史。歷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嘗一日廢書。積官至資善大夫、上護軍、天水郡侯。正大九年,卒,年七十四,
(4) 金源:金朝,金代。
(5) 全宗米法:完全學習米芾的筆法。
(6) 蜀漢先主廟碑:王庭筠書并篆額。刻于河北涿州樓桑村三國蜀漢先主劉備廟,久佚。上海博物館藏紙本墨拓。行楷書,二十一行,行五十字,字徑一寸二分。此碑乃王庭筠晚年手筆,距其去世僅差四年。行筆穩健,清勁流宕,筆法則沉著雄渾,骨力開張,筆意俊爽,清雅流美。
(7) 博州之州學碑記:即《博州重修廟學記》,書于大定二十一年(1181),王庭筠及第后六年,神完氣足,頗得米芾之真傳,其水準遠出米友仁之上。錢大昕云:“東昌人謂之‘三絕碑’,三絕者,王去非(王庭筠之父)文、王庭筠書、黨懷英篆額也……庭筠之父遵古,時為博州悴,以興學自任。庭筠此書,結束殊有力,真可與米顛《蕪湖縣學記》抗衡。”
(8) 沉重:沉著厚重。
(9) 蕪湖縣學記:縣學記碑,位于鏡湖區市十二中學校內,碑高2.62米,寬1.24米,厚0.24米,石質為青石。米芾(1051~1107)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知無為軍時,蕪湖學宮正奉詔擴建,開州縣置學(地方辦學)之先河,為記其盛,縣令林修專請禮部尚書黃裳撰文,米芾書寫《蕪湖縣新學記》,并刻碑立于學宮內。此碑篆書碑額,行書碑文,用筆俊邁,刻技亦精,為米芾晚年書法藝術之珍品。
(10) 幽竹枯槎圖題尾:《幽竹枯槎圖》為王庭筠所畫,上有王庭筠的題尾。
(11) 風雪杉松圖題尾:《風雪杉松圖》為金朝山水畫家李山所畫,上有王庭筠題尾。
(12) 神逸之間:從前人們評論藝術作品常用神品、逸品、能品的說法。作者認為王庭筠的書法在神品和逸品之間。
(13) 誤目為顏魯公筆:誤看作是顏真卿的作品。
(14) 周子發:周越,字子發,宋代書法家。
(15) 懷素律公帖:懷素草書《藏真律公帖》,石為豎方形,縱140厘米,橫49厘米,現存陜西西安碑林。宋元祐八年(1093年)重刻,兩帖均為唐釋懷素書。參見第六四首【譯者附注】(6)。
(16) 赤壁圖后和坡韻一詞:《赤壁圖》是金代畫家武元直創作的水墨國畫,后頭有趙秉文和蘇東坡韻題的一首詞。
(17) 妙運方圓于一冶:巧妙運用方筆圓筆,把它們熔化在一爐里。冶:在火爐中燒煉鋼鐵。
(18) 耶律楚材真書巨卷: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1244年6月20日),又稱耶律楚才,字晉卿,號湛然居士,又號玉泉老人。金末元初人,契丹族,仕蒙古三十年,窩闊臺汗在位時官至中書令(相當于宰相),是推行漢法的積極倡導者。博學能文,擅長書法。耶律楚材書法墨跡《送劉滿詩卷》,36.8X283.8cm,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19) 蘇書太白仙詩:見第六六首。
(20) 蔡松年、蔡珪:父子二人皆為金代詩人。
(21) 一代文獻:可以代表金代書法成就的文獻。
(22) 江左:江南,指南宋。
(23) 張即之:(1186——1263年)宋代書法家,字溫夫,號樗寮,歷陽(今安徽和縣)人。生于名門顯宦家庭,為參知政事張孝伯之子,愛國詞人張孝祥之侄,系中唐著名詩人張籍的八世孫。歷官監平江府糧科院、將作監薄、司農寺丞。特授太子太傅、直秘閣致仕。后知嘉興,以言罷。
(24) 俱未有能迨者:都沒有能趕上的。迨:及。
【原詩題解】
此詩評價金代的書法。認為王庭筠、任君謀、趙秉文的書法都堪稱大觀,蔡松年、蔡珪等人成就也很高,金代的書法水平總體上超過了南宋。
【原詩譯釋】
1.黃華米法盛波瀾,任趙椽毫仰大觀:王庭筠的書法學習米芾,波瀾壯闊;任君謀、趙秉文巨筆如椽,蔚為大觀,令人景仰。椽毫:像椽子一樣大的毛筆。大觀:美好而盛大。
2.太白仙詩題尾富,中州書勢過臨安:蘇軾所書的太白仙詩卷后有很多金代書法家的題跋,成就也很高;金朝的書法成就總體上超過了南宋。中州:河南。金朝后遷都至河南開封,此處代指金朝。臨安:南宋首都杭州,代指南宋。
【附圖】
1.王庭筠 《李山畫風雪杉松圖卷跋》
//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0/11/1307/207265248_6_20201113074613384
2.任君謀行書杜甫《古柏行》拓片
//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0/11/1307/207265248_7_20201113074613540
3.趙秉文《赤壁圖卷題詩》
//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0/11/1307/207265248_8_20201113074613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