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部分為筆者心得,非原文摘抄。
* 人們并非想象的那樣理性。
* 【壓力之下,進步更快!】
* 損失厭惡:人們失去自認為是屬于自己的東西時會產生痛苦,而這一痛苦要大于得到同樣數量該事物所產生的愉悅感。
* 對于認知能力要求越高的工作,高額獎金產生反作用的可能性越大;而對于非認知乃至機械性的工作,獎金越高可能業績就越高。
* 如果一個人就是靠不理解某些事情才能掙錢,那么讓他理解這些事情是非常困難的?!蚱疹D·辛克萊爾
* 計劃與現實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 引發自我表現的過度激勵可能來自危險、高額薪酬或社會壓力,在所有的狀況下,人類與動物在事關根本利益力求超常表現時,他們的實際表現似乎都比沒有壓力的狀態下表現得差。
* 激勵人的最佳機制非常難以建立,同時,加強激勵并不一定導致最佳的成績和表現。
* 金錢激勵對于頭腦創造力所起的作用不是單一和不變的。
* 如果沒有任何東西能干擾一個人的頭腦,影響他的能力,那么他就能百分之百地集中精力、隨機應變。
* 【就智力型工作而言,興趣的激勵效果通常大于金錢,要產生興趣,首先要為工作付出?!?br> * 如果你是一名管理人員,要想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讓他們和你齊心協力,那么就必須重視他們,重視他們的工作,重視他們的勞動成果。
* 【激勵員工最重要的是要讓員工看到其勞動成果的意義?!?br> * 投入勞動會產生依戀。
* 【通常,人們會對自己的勞動成果估價過高?!?br> * 如果努力沒有獲得成功,對作品的依戀程度將急劇下降。
* 如果人們過度沉湎于自己的見解會導致非常糟糕的后果。
* 讓受眾覺得創意是他們想出來的,他們就可能全心全意地采納。
* 報復是人類根深蒂固的一種本能。
* 報復的害處在于,它只是出于一種預期;它本身是痛苦,而非愉悅;最起碼痛苦的成分更大。——馬克·吐溫
* 【把報復轉化為競爭動力。】
* 中斷愉悅感的體驗過程是有好處的。
* 不要以為休息片刻可以做暫時擺脫煩人的苦差事,想一想重新開始做不喜歡的工作有多難。
* 鑒于人類的適應的傾向,沿著漸進的道路前進才會感受到更大的幸福。
*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是老板的適應性的表現,所以要盡量避免被“外來的和尚”所取代,就要不是給老板新的認知和體驗。】
* 要想人們對苦難作出反應,最有效的方式是通過感情的吸引力,而不是對大眾需求的客觀解讀。
* 行為會被情緒左右。
* 從本質上看,一旦感情用事,就會作出短期決定,而它卻會改變我們很多的長期決定。
* 先冷靜下來,再決定采取何種行動對我們才是有利的。
* 有了辦法就拿來試驗,這是常識,失敗了就坦率承認,再嘗試其它辦法。但是無論如何,必須不斷嘗試。——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