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悄然而至,打破了我們平靜的生活。3月17日,上海開始封控,至今兩個多月。為了能在疫情防控中盡一份綿薄之力,我第一時間與社區取得聯系并成為一名社區疫情防控志愿者,通過兩個多月的志愿者工作,我逐漸由表及里了解到一線醫護人員的艱辛。
我和其他來自不同工作崗位的人員聚在一起,在這戮力同心,共擔風雨的日子里,成為并肩戰斗的戰友。
分發醫療物品
巡查樓棟、配合醫務人員做核酸、維護秩序、分發抗原試劑、統計抗原檢測結果、發放物資等工作,從開始的茫然無序、緊張彷徨到最后的井然有序、按輕就熟,對于我來說,似乎只是一瞬間的事情。
在當志愿者的這段時間,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曾經短視頻的一幕在我身上上演,沒想到有一天我竟然成了我當時開懷大笑的那個人。記得第一次穿上防護服的時候,心里既激動又擔心,怕自己做不好,又很榮幸自己能成為一名“大白”。那天,我配合掃碼分發核酸試管,同時還要幫助老人做好核酸登記。當我們來到我家樓棟時,我媽媽居然沒有認出我,對我說:“謝謝你”,我愣了一下,“我是你閨女啊,不用謝”。而我女兒聽到我聲音時,跺腳喊道:“是我媽媽嗎?”然后跑到我身后看名字,確定是我時高興地跳起來,嘴里說著:“這是我媽媽,這是我媽媽”。望著周圍眾人憋不住的笑容,尷尬和喜悅同時涌上心頭,似有萬千言語仍敵不過脫口而出的“下一個人來登記”。
隨著疫情的進一步加劇,核酸檢測的次數也越來越頻繁,社區居民的抱怨、吐槽充斥在耳旁,但更多的是被人群的中的真情所感動,相濡以沫的老人手拉著手,中年男人攙扶著年邁的老母親,兩歲多的小寶寶自己摘下口罩做核酸時露出的童真笑容等。他們都在盡最大努力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些在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暖心畫面,堅定了我做志愿者的信念。
在這場不經意間給上海帶來跌宕起伏的大考中,每個人都在努力的堅持,或為生計、或為抗擊疫情……。
引導人群
夜何其漫漫。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在這漫漫長夜中默默堅守。當曙光來臨的那一刻,掙脫黑暗的束縛,聆聽黎明的鐘聲。
文 | 馮麗麗
圖 | 馮麗麗
審核 | 葉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