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文宇。
當AI助手DeepSeek以“無需復雜指令,一鍵生成優質內容”的標簽橫空出世時,許多用戶開始疑惑:在智能模型越來越“懂人心”的時代,我們是否還需要費力構思提示詞?答案或許比想象中更值得玩味。
與傳統AI工具不同,DeepSeek的突破在于對用戶需求的深度理解能力。它能夠通過對話上下文、用戶歷史行為甚至模糊表達,主動補全任務目標。例如:
用戶輸入“幫我寫個推廣方案”,DeepSeek會追問產品定位、目標人群等細節,而非機械等待關鍵詞。更夸張的是,deepseek還會展示思考過程,對于用戶需求的拆解邏輯,可謂抽絲剝繭、鞭辟入里。
當用戶說“我需要一份建筑競品分析”時,模型會自動調用市場數據,生成結構清晰的模板。
這種“意圖導向”的交互模式,似乎正在模糊傳統提示詞的價值邊界.
表面看,DeepSeek的智能正在消解指令的必要性,但深入觀察會發現:提示詞并未消失,而是進化成了更高階的存在。
1. 基礎指令的隱形化
諸如“用學術風格寫作”“控制在500字以內”等機械要求,已逐漸被AI自主學習取代。用戶不再需要事無巨細地設定基礎參數。
2.創意提示的爆發期
在藝術創作、策略制定等場景中,優質的提示詞反而成為激發AI潛力的關鍵:
(1)設計師通過“賽博朋克風格,融入宋代山水畫留白意境”生成獨特視覺作品;
(2)營銷專家用“以《三體》黑暗森林法則隱喻市場競爭”觸發深度分析。提示詞正從“操作命令”轉變為“思維跳板”。
DeepSeek的技術飛躍并未削弱人類的核心競爭力,反而放大了兩個關鍵能力:
(1)需求洞察力
AI可以快速執行任務,但無法替代人類對問題本質的把握。清晰的提示詞背后,是對目標的精準拆解能力。
(2)創意連接力
將“元宇宙”與“鄉村教育”跨界結合的奇思妙想,或是用經濟學原理重構小說劇情的能力,依然依賴于人類的創造性思維。
提示詞的本質,正在演變為“人類獨特價值的傳輸接口”。
當DeepSeek接手了機械的指令工作,人類終于能騰出精力專注于更重要的命題:
如何用更精妙的語言激發AI的創造力?
怎樣通過提示詞構建專屬的知識協作體系?
提示詞不會消失,但它將褪去“技術門檻”的外衣,成為每個人展現思維銳度的利器。在這場人機協同的進化中,善于提問的人,永遠掌握著打開未來的鑰匙。
如何提高提問水平?不妨從現在開始用起來吧。
另外,我這里也準備了100+AI工具,和100+AI提示詞,如果需要,可以掃描下方微信領取。
注意:加我一定要備注【工具箱】,我才能第一時間了解你需要什么,并發給你~
我是文宇,大二實現經濟獨立,現英國旅居,擅長用AI獲客、AI變現,愛好寫作和AI提示詞探索。如果你對任一方面感興趣,歡迎找我聊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