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在一些群里分享文字,老朋友見了,會翹一下大拇指,或者說一句“好文點贊”。換一個群發(fā)時,又會有相同的言行,而且呼應的也還是那些老朋友。
我便會回復一個微笑的表情或者表示一下感謝,如此這般,一來二往,完全成了一種模式,一種習慣,內心里并不會起多少波瀾。
這些朋友都很熟,混跡于各種不同的群,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對于贊揚或喜歡,應該早已習以為常,如同見面倒一杯茶,散一根煙般自然。
說白了,很多華美的贊頌跟說一聲“早”“你好”沒什么兩樣,就是一聲招呼而已,或者表示一種存在,當不得真的。面對一大堆文字,很多時候,人家根本沒有點開
看,或者因為時間,或者還是因為習慣。
所以,面對這樣的狀況,我的心早已坦然。天會下雨,太陽又會曬干。月亮落于西山,風吹過屋檐。
其實,也不是沒有驚喜,而那些驚喜往往不在這些熱鬧的群里,而是在某些暗處偷偷蓄積,在某一刻發(fā)力。
時不時地,有些群里根本看不到的陌生朋友請求添加好友,備注多是“文友”,“向你學習”,“想看你更多文字”。
每每收到這樣的問候,總會讓我撓會腦袋想想,是不是真的有這么一個朋友,在某個地方有些交集。但想來想去,完全沒有印象,真的是新朋友來勾搭了。
添加之后,問他們從哪兒來的,有的說微博,有的說美篇,有的說某書,有的說公眾號。反正來自五湖四海,反正都是看了我的文字,還能順口說些文字的題目來。
無一例外表示欣賞喜歡,相見恨晚,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確幸了。
而且聊上之后,大家會如同認識了許久,報上各自的年齡,說起各自的興趣,以及看過的一些書,喜歡的一些人,完全沒有隔膜,直呼三生有幸。
當然,他們說得最多的還是我的文字,因為它,我們才會相識。而且,對我的文字,他們的感受大多相同,接地氣,有煙火氣,讀著舒服。
我表示我在農(nóng)村長大,在農(nóng)村生活,一直貼著土地行走,浸潤著農(nóng)民的氣息。
他們會表示佩服,說看我的文字如同跟老朋友聊天,容易共鳴。
這一點我倒表示接受。我寫文字時并不曾刻意,也不難受,大多是我熟悉的氛圍。花花草草,蟲蟲蟻蟻,形形色色的人,都與我有過相逢,動過心思。
我遵從內心的想法,并不追新求異,怎么舒服怎么來,怎么思考怎么寫,不矯揉造作,不無病呻吟,絕不為難自己,更不會將自己弄得焦慮和疼痛。
我在走,在看,在跑,在干活,會吃,會喝,會睡,會跌倒,有時哭,有時笑,有時神魂顛倒,經(jīng)常聽,經(jīng)常傾訴,經(jīng)常苦惱。
遇著狗子會繞,碰見朋友會擁抱,拿著了鈔票會瞄了又瞄。
我是一個生活著,時刻活生生的人,也必須寫著生活中的活生生的文字。
真切地感受生活,真切地表達情感,真切地做著自己,如此一來,也便真切地感受人生,真切地感受大眾了。
言與行,皆可下筆成文,愛與恨,隨時落紙成字,我與你,便可天涯海角相遇,推心置腹聊一聊了。
感謝這樣的朋友,對口,對心,對脾氣。
這便是人生之大幸,我的文字之大幸了。
天會下雨,總是濕了我的心才曬干。月亮落于西山,在照亮我的夢之前。風吹過屋檐,是因為思念。
我邂逅了你,很多東西在改變,一天一天。
微信,bieshanjushui。公眾號,別山舉水。美篇簽約作者。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散文集《人生處處,總有相思凋碧樹》已經(jīng)上市并全網(wǎng)熱銷,有需要簽名精裝版的,微信聯(lián)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