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5日,于村中學首屆高中班同學,分別46年,相聚在鹽都三官村農莊。忘不了見面的那一幕:來人自報姓名,同學還是不敢相認。畢業時的小伙子、小姑娘,如今已變成頭發花白的老頭子、老太婆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我們埋在心底,久別重逢的驚喜寫在同學們的臉上。
我們班同學是優秀的。我們是文化大革命中恢復高中招生的第一屆,積累三年的生源,加上考試選拔,能進入我們班的,大多是佼佼者。我們更是有幸遇上了好老師,北大畢業的陳章文老師,學識人品俱佳,胡玉明老師對學生充滿了關愛,教學極端負責,讓同學們不僅學到了文化,更學到了如何做人做事。
我們1972年年底畢業,正在冬季里。那時高校不招生,畢業了也就失學了,我們黯然神傷。雖然后來恢復高考,有幾個同學進入了高校,但大多同學都已結婚成家,失去了高考的資格。也由此失去了繼續深造的機會,失去了在更高的層面上施展才華的平臺。
歲月是不虧人的。我們學到的知識,還是象烈火一樣,推動我們努力的生活。恰逢國家改革開放,我們有過憧憬美好的春天,也有過揮汗奮戰的夏天。我們之中,有的做上了教師,有的做上了醫生,有的做上了記者,有的做上了企業家,有的做上了公務員……還有不少人,雖然仍在農村勞作,但他們也活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成了周圍羨慕的人。
如今,我們相逢在秋天里,享受著收獲的喜悅。也許我們取得的成績微不足道,但對自己、對老師、對社會,我們是無悔的。泰戈爾借小鳥的口吻寫過一句詩:我沒有在天空中留下痕跡,但我曾經飛過。
愿同學們保重身體。我們常相聚。
(2018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