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盛海的故事.mp3 來自生活報 00:00 04:35
新聞故事
News story
陳盛海以前上學時是班長,畢業6年后,他挺想念同學們的,于是自己就張羅飯局,讓同學們聚一聚,費用說好的是AA制。聚會那天,有的男同學喝多了,酒多要了幾瓶,陳盛海也沒有在意,結賬的時候,自己先墊付了8000塊錢。次日同學們都挨個把自己的那一份費用轉給陳盛海,可是陳盛海卻發現有三名女生一人少給他100塊,于是他就多嘴問了一下,不料女生說,酒自己又沒喝,自己只出該出的。陳盛海頓時覺得現在的同學太在意錢了,不太在意情誼,一兩百塊錢的事如此計較,陳盛海悄悄退了群,告誡自己不要再參加同學會了。
(來源:樂平電視臺)
每期《喃喃細語》節目會在生活報官方微博、生活報官方微信、今日頭條生活報號等多個平臺上線發布,今天的話題也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平臺讀者留言摘選
@欽此66056624:我們同學聚會不收女同學錢,男生掏腰包,避免尷尬
@伙Kim:人情薄如紙,但女生說的也對,又抽煙又喝酒,還要人家出錢又是不合理
@京寧律師:還去問為什么,你不為錢,你的情誼在哪里?
@手機用戶3411535180:我的同學聚會就這樣,飯后有幾個人去了KTV,一場下來費用比吃飯還多,竟然叫沒有去的同學一塊掏錢,第二年就聚不起來了
@DakLi:同學聚會本來就是發起人事前按人頭收集資金,去的就給錢女的可以少收點,錢多就玩瘋點錢少就看著花,這樣大家玩的開心又沒人有隔閡
透過新聞看心理
哈爾濱工程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博士教授葛喜平:同學聚會一起追憶往昔年日,回憶青蔥歲月,可為什么很多同學聚會沒有了下一次呢?這個新聞就很說明問題,100元表面是小事,實際反映的是同學之間如何溝通的大事,一個團體是否持久、有凝聚力,最重要的是大家坦誠溝通,既尊重個體差異,又能遵循集體規則。
三位女生直接拒絕多付100元的做法,讓熱心組織、提前墊付費用的陳盛海很受傷,其實有些人在意的不是錢,而是一句話,從AA制本身來說,對于不喝酒的女生確實不公,如果組織者看到差別并提出來,讓三位女生感到自己的付出到被重視,被尊重,她們應對的方式可能會發生變化。陳盛海退出的做法其實和三位女生一樣,都是坦誠地用行動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這和中國人特有的面子文化、人情社會有關,為了小錢小事情開口顯得自己特別計較,但實際上心里五味雜陳,很難受。
同學聚會有人不喝酒,有人不吃肉,不同信仰,不同愛好,注定不會讓100%的人滿意,這就是事實?;ハ嗬斫獠町惖拇嬖?,遵守集體規則,對別人多一份理解,如果不分情境場合地堅持自我,把彼此最初的熱情消磨掉,就非??上Я?。
(以上言論,僅借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