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中,每天都會看到許多老年朋友曬出的老友聚會的圖片,有的在飯店里,有的在各個景區,打扮時尚,擺出各種姿勢,給人一副年輕態的印象。
如果細心留意一下,我們經常會見到下午兩三點,大街小巷,在一些飯店門前,幾位或幾十位白發老人在那依依惜別。剛剛在一起吃過飯喝過酒,興猶未盡,老人們臉上紅撲撲的,嗓門沖天,有的急不可耐地一遍又一遍叮囑,記住下一次聚會的時間地點,要準時到齊。
不用問,這又是一幫老友的聚會,老友可能是老同學,老戰友,老知青,老同事,之所以一般要一次中午餐會吃到兩三點鐘,原因是大家都是退休人員,沒有了下午再去上班的概念,坐多久也沒事。聚在一起話總是說不完,仿佛是拿著那張舊船票,總在重復著昨天的故事,信馬由韁,你一句我一句,總有說不完的話題,要不是怕喝高了,聚會可能聚到四五點鐘,現在都注意養生,酒是不勸了,但拍照和唱歌成了重點,明知道照多少也不去照相館洗幾張,但都搶著照,高科技的智能手機,可幫助制成小視頻片,大家收藏。
樹老根多,人老話多。話在肚子里憋著給誰說,兒孫不愿聽你那些陳谷子亂芝麻的話,嫌你啰嗦,聽不進去,幸虧遇到了自己的同齡人,一個話題,引出一段歷史,無論誰說什么,你都要耐著性子去聽,有時眉飛色舞,有時又嘆息一下,某個同事走了多年。其實老人之間的聚會在說與聽之間就是互助會,互惠互利。所以點什么菜喝什么酒并不重要,因為不斷線的說話聲音,才是最好的下酒菜。
現在老人聚會,方式各不相同,有大聚會和小聚會,如紀念畢業多少年,就是大聚會,東南西北的老同學匯集一地,要聚幾天才算結束。小型聚會則是十幾位或八九位,每月有個一兩次,輪流做東或AA制。這做東者自是飯店,至少提前三天通知,好讓帶孫子的人提前辦理托管事宜。幾位老人湊在一起,點菜也是有特點的,一般不要大魚大肉,不要咬不動的,因為大多數牙不好使了,還都是假牙多,飲料多點,酒要少喝,每人二兩到隨意的軟著陸。
老人經常在一起聚會,時間充裕,嘴里說的,耳朵聽的,都可以裝一列火車了,大多是校園趣聞,知青點往事,老人兒孫,網絡新聞,養生秘方,玩笑調侃,春風得意,老有所樂。老人一年四季,經常和老友聚會,仿佛話鋒戳破多少心房窗戶紙,笤帚掃出多少記憶角落的雞毛蒜皮,都記不清了。總結起來,足可以出版一本往事回憶錄。
退休后,一些老友就組織或參加各種聚會,有的已堅持了數十年,容貌有了不小的改變,但精氣神更旺了,原本過去在某單位當大或小頭目的,如今也放下架子,回歸本真,有些矜持的,如今也打開了心扉,某些好為人師的,知道了永做學生的好,老年憤青,言語尖刻的,也開始溫文爾雅起來。那些曾在工作中取得一些成績,獲得一點榮譽的,也放下自己頭上的光環,顯得平淡了許多,那些好吹噓自己的孩子、房子、票子的人,在聚會中也卸下了自己的面具,大家都是平等的。老了聚到一起,仿佛不經意間回到了童年的時光,素面度自己的晚年。在一起吃著說著,菜涼了;吃著喝著,心醉了;在一起吃著唱著,歌飛了;是那樣敞亮舒坦,碰杯中閃出了美好風景,祝福聲中,道出了互相珍重的心聲。
在我參加的聚會中,難忘給原林西中學老校長于渭漢慶賀八十大壽,那是劉萬春老師組織的大型聚會,后來他又組織給過七十大壽的老同學分別在赤峰、克旗聚會。前三年這些老同學又給劉萬春老師舉辦了過八十大壽的聚會,每次相見,個個春風滿面,精神頭很足,成全了大家的好身體,增進了老友間的友誼。
老有所系,老有所聚,近幾年隨著交通工具的方便,許多老友開始了草原游、鄉村游、祖國各地風景區游、寫詩拍照,用晚年的容顏和大自然相伴,讓晚年生活更加絢麗多彩。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