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真正的摯友,是心與心之間的交往,從不會因為距離和時間而疏遠。
作者 | 時光君--雙木
來源 | 慢時光(manshiguang3)
英國作家艾迪斯·雷利有一句名言:“再深居簡出,也難免與人交往。”
人生在世,我們都或多或少需要與別人打交道,無可避免。
可一方面,我們住在鋼鐵叢林的城市里,大量的交流都是透過屏幕,屏幕后面的我們跟真實的我們反差越來越大,線下的人際交往能力也越來越弱。
另一方面,我們越來越孤獨,只會跟自己相處,碰到人多的場合就希望能藏在角落里,只想獨處。
社交必不可少,卻又不懂社交。
昨天晚上清理微信好友,發現有不少人的朋友圈,打開之后就只剩下一條橫杠。
可能是已經把我刪了,或者是已經關閉了朋友圈。
點開對話框,上一次對話還是過年時的群發祝福。
有人說,現代人的社交狀態都是如此:你找我,我就跟你說話,你不找話,我們就永遠沉默。
然后,突然有一天你會發現,在你現在的世界里,竟然已找不到對方的一絲痕跡。
他可能是你的同桌,那時候你以為你們會是一輩子的朋友,可隨著時間的進行,你們說的話越來越少,直到某一天徹底沉默了。
他可能是你的工作伙伴,那時候你們一天十幾個小時待在一起,一起攻克一個又一個的難關,一起點外賣,一起去擼串,但換工作后不知怎么就沒有聯系了。
他可能是你從小玩到大的伙伴,可后來一個天南一個海北,唯一的交集只剩下過年回老家打的那聲招呼。
有些朋友真的走著走著就散了。
就像小虎隊成員陳志朋在采訪中談到與蘇有朋、吳奇隆之間的關系,直言:
“只剩下禮貌,就像是我們的生活方式習慣是謝謝、請、對不起,最多加一個離開,請離開。”
就像魯迅十幾年后再次見到閏土,魯迅內心喜悅地說“閏土哥,你來了”,而閏土卻又歡喜又悲戚畢恭畢敬地叫了一聲“老爺”。
人與人之間的疏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呢?
有時候,你很想念一個人,但你不會打電話給他,因為不知道說什么好,還是不打比較好。
我們越來越習慣佛系交友了。
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都去接你。
你找我,我很開心,我陪你一起逛街,一起吃飯;你冷落我,那我也離的遠遠的。
或許,這就是現代社交的潛規則吧,有也行,沒有也不強求。
02
年齡越大,朋友越少
你以為朋友是一個一個地走散的,其實是一撥一撥地走散的。
第一撥,是在畢業那年。
曾經同班、同寢室乃至上下鋪的同窗,彼此去了不同的城市,時間和空間的差異,讓我們的關系不知不覺地從密友變為舊相識。
第二撥,是在換工作之后。
換了工作,到了新的公司、新的行業甚至新的城市,和之前的同事們聯系會越來越少,偶爾見面,除了回憶以前和吐槽老板,真的沒太多知心話可以聊。
第三撥,是在結婚之后。
你的婚禮很熱鬧,好朋友們都來了。但漸漸的,你開始有太多的事情要操心了,家庭經營、生兒育女這些占據了你絕大部分工作外的時間,還有柴米油鹽、人情往來這些瑣碎開始進入了你的生活。到最后,你甚至無暇去問問老友:最近過得好嗎?
芬蘭艾爾托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份分析了300萬份調查對象的報告中發現:
人們在25歲時達到社交最高峰,25歲之后,活躍度就會逐漸下降。
年紀一點點增長,社交的時間一點點變少,對社交的渴望也一點點下降。
你開始越來越懶,懶得去飯局,懶得去朋友家聚會,懶得和微信好友發十幾屏的信息。
越長大,越孤單。
你認識的人很多,但是大多都是泛泛之交,沒有友情,或者說不想產生友情。
你會開始慎重考慮要不要付出真心給一個陌生人,開始慎重選擇你要結交的好友。
這其實是正確的,因為你必須開始要放棄一些無意義的社交,把向外拓展變成向內延伸,把時間交給自己。
這并不意味著你要放棄朋友,而是你得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更有價值的社交和關系上。
從那以后,我這個懶人也偶爾會發一發朋友圈了,就是想告訴那些在意我的人:
“我過得挺好的,勿念。”
想起曾經看過的一句話:“給你的朋友圈點贊,有時不僅僅是因為你發的那條朋友圈,而是因為你這個人。”
給你點贊,內容倒是其次,更多的是想借此給你一個問候。
點贊,是一種感情的聯結。
或許我和你大半年沒有聯系,但千言萬語都在“點贊”中。
真正的摯友,是心與心之間的交往,從不會因為距離和時間而疏遠。
唐憲宗元和十二年,元稹被貶到通州,白居易被貶到江州,當白居易走在好朋友元稹走過的路上,感慨萬千,于是寫了一首詩《夢微之》寄給元稹:
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
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
“早上起來吹風,心底一片惆悵,老元你所在的通州與我所在的江州相隔千里,你會因為什么事而想起我呢?好吧,其實是我昨晚夢到你了。”
元稹在病中聽聞白居易被貶,于是也寫了一首《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我聽到老白你被貶了,給我這個重病中的人嚇得一激靈。殘燈沒有火焰,暗夜的風雨吹進窗戶,感覺分外寒冷,我比你還要難過啊。”
真正的朋友就像元稹和白居易,盡管我們很難見面,卻時刻掛念。
在一起時,我們曾談天說地,把酒言歡;
現在雖然為了生活忙碌,為了家庭奔波,我們見面少了,聯系少了,但是誰也不會抱怨,因為我們都知道:
聯系少,不代表改變,不見面,不代表冷淡。
時光荏苒,你我天各一方,但即使是你的一個電話,一個點贊,我就會知道你一直在我的世界中。
我們各自忙亂,卻互相牽掛。
雖然聯系的次數越來越少,但是那些真正值得自己去珍惜的人,我們一個未放過。
但愿時光能緩,故人依舊。
05
年少時,我們相約放學后在橋頭放風箏,書包再沉也要飛奔而去。今天,我們說來日方長,改天再約,卻漸行漸遠走散在了人群中。
當選擇了新的生活環境時,舊時里的人注定無法與你共行,而我們一生中都是不停地尋找和選擇新的生活方式。
對于那些在途中漸漸走散的朋友,如果無話可說,沒時間再聚,給你朋友圈點個贊吧。
那就是我最好的問候和祝福。